超级医生:风电技术支持工程师

时间:2022-08-27 10:41:45

超级医生:风电技术支持工程师

韩世辉,技术支持工程师

“这个行业有两个主题词,一个词是学习,另一个词是挑战”

2008年,夏,吉林省通榆县,一个在火车站名里找不到的地方。

风场上,一道技术难题的出现,让韩世辉和他的同事们内心里正承受着又一次磨砺。

这个型号的风车叶片一片就有十多吨重、三十多米长,要把这些大家伙吊上数十米高的风车顶,需要动用两辆大型吊车。先不说费用至少需要50万到70万元,就说场地面积以及沙土环境,根本无法使用大型吊车。“那时,1.5兆瓦的大型风力发电技术在中国刚刚起步,并且一个叶片就价值七十万元”,技术难度、风险都大大超出了韩世辉之前面临过的所有挑战。

苦思半个月后,韩世辉和同事们琢磨出了一个“土办法”。他们利用动滑轮与定滑轮的原理,自己创新了一个简易好用的起重装置,又经过反复论证,才动手实施。“当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只能互相鼓励,如果那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样不行,估计我们就放弃了。”

最后,难题成功解决,成本却只花了十多万元。

风电技术、机型更新很快,可以说每次技术挑战都是全新的。但也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学习、钻研、尝试中,韩世辉和他的同事们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三十岁年纪,却都已经是风电技术支持的资深专家。

不过,至今回想起那段在通榆县的经历,韩世辉依然觉得“难以想象”。但只要他一站到那些白色巨型风车面前,就会再次产生面对挑战跃跃欲试的兴奋,每个细胞都焕发着昂扬的朝气。从五年前毕业进入风电领域开始,这股兴奋劲儿就一直都没过去。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风电属于尖端技术,专业领域跨度大、涉及行业多,有些技术甚至在其他行业都没有用过。但也正是这一点,吸引韩世辉放弃了与专业更为对口的电子自动化方面的工作,投身风电。在他身上,有着典型的技术型人才的特质,那是对技术特有的钻研劲儿和超乎常人的耐心。

最初,韩世辉做的是最基础的风电机组日常维护。一年后,他开始学习技术调试。那时,他的生活里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学习,工资条几乎不看,“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在他的头衔是“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现场机组调试以及机组维护、检修,他几乎跑遍了中国北部和西部最偏远最荒凉的地方。内蒙的巴彦淖尔,新疆的布尔津,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那里除了风声,只有一片与世隔绝的寂静,有时一个月都看不到其他人,有的地方走一百公里仍旧荒芜人烟,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定期派车出去采购。韩世辉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上网,有时公司也会派文娱小分队来演出。我想如果没有网络和电话,风电可能也就发展不起来。”

去年是韩世辉出差最少的一年,出差天数是260天,一个项目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三四个月。近半年来,因为负责新员工培训,他主要待在公司的北京总部,“我也接触了一些新员工,他们在大城市长大、读书,突然要到那么荒凉的地方去,忙起来的时候一天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心态的转换是很难的,也有少数人因此放弃。”

艰苦与寂寞是这个职业的试金石,韩世辉却痛并快乐着做了五年,“有些人说寂寞、没意思,其实还是心态问题。我想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从这份职业收获了什么。比如我,我就喜欢那种随着行业技术进步一起前进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五年时间其实过得挺快的,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哪天我跑不动现场了,我就会去做培训。”

大漠风沙的磨砺,让韩世辉从青涩毕业生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谈起自己最大的变化,他说是对于如何做好一件事,比以前有信心得多,“以前我只会看到困难,一塌糊涂,但现在我却相信一切事情都有解决办法,只要有决心,再加上方法对的话,就能更快解决问题。”

上一篇:周冬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下一篇:健康掌柜:有机产品店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