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情感艺术教学启示

时间:2022-10-26 09:27:04

现代诗歌情感艺术教学启示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基本依据。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本体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文言文、戏剧等,仔细划分下来,分支更是精细众多。那么,现代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文体分支,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之一。

然而,现代诗歌不同于戏剧的扮相演绎,不同于小说的长篇叙事,不同于散文的含蓄内敛,也不同于古诗文的生涩难懂,它具有与其他题材不同的文体样式和特征。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其抒情方式热烈直露、情感来源于现实情景,丰沛的情感背后往往带有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和情感的共鸣点。以此为基点,现代诗歌散发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魅力,这值得我们探究与研讨。

一、现代诗歌抒情方式对教学内容的指向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用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基于王荣生等人的研究,我们将现代诗歌的文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诗的抒情性;二是现代诗的外形(形式);三是诗的音乐性;四是诗的意象和意境;五是诗的比喻、反复和对比等手法的运用。由此可见,现代诗歌抒情性的独特之处可见一斑。在文学体裁上,现代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凝练的语言、简练的结构易于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简短的篇幅中又蕴含了一定的丰富深刻的内容。与古典诗歌比较起来,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少了一些束缚,在内容之中显得更为深厚宽广。因此,不同于其他文体形式,现代诗歌形式更自由,语言更张扬。诗人表达情感直露、直接、直白。这种热烈的抒情方式直接决定了感受诗歌内容的主要方式――朗读吟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对朗读也作了具体的要求。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是基于正确的朗读。因此,虽然常将朗读吟诵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但基于现代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抒情方式,应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余映潮老师的“第一乐章”就是以朗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为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误区中,教师常常以齐读、领读、分组读等传统的朗读方式,根本不能达到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效果。在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中,余老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读法”来读这首诗歌。第一种是“用说话的方式”,读给他人听,即劝慰式(坚定的,宽慰他人);二种是“内心独白的方法”,读给自己听,即独白式(悄悄的,鼓励自己)。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从课堂形式看,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近言语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改变倾听对象的“读”的尝试。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体味到同一个言语作品,稍稍改变一下言语对象,就要改变言语方式,同时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意味。因此,现代诗歌抒情方式给予了教学内容一个明确指向,即利用符合理解文本的朗读吟诵来契合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二、现代诗歌情感来源对教学内容的引导

区别于其他文体中对作者生平、历史文化环境、创作背景的介绍。现代诗歌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激发内心情感的触发点。这是现代诗人创作文本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独特之处。它是作者真实的所见所闻,引发出当时最真切的描绘、感悟和思考。现代诗《错误》的教学内容和小说《边城》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主体讨论、思想情感,这五大部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多出来的只是小说《边城》作为个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湘西风情、景物描写两处,而这两处都不是作为文学体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在这两课的教学设计中,既没有突出现代诗的特征,也没有突出小说的特征,是一种文体意识模糊的教学。因此,为了体现现代诗歌独特的情感来源,而不是陷入作者生平的拓展和作者历史文化背景的灌输,而是对所作诗歌当时当地情景的再现。否则,例如,《沁园春・长沙》常常将其作为政治类诗歌便是固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当时是什么情感点激发出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例中,他在导读之前告诉同学们:“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简单的内容,却将诗歌最真实的场景演化出来,通过结合现实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看待这首诗来引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看似随意却道出了作者写这首诗的现实场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切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来源,以产生与作品共同的情感,达成情感的共鸣。

三、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其蕴含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诗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梯度和区别度的问题。现代歌中的审美客体,就是诗作本身,它可以是景物、音韵、意象的,也可是意境的、人情的、甚至是哲理的。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与人类情感总是相通的,经历越丰富,体会越深厚。因此基于情感共鸣,诗歌常常异于其他文体,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深刻的意义,或是情感,或是哲思,这不仅是审美,也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新课标提出一个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学语文就是要学语言运用,感受诗歌的情感立场,在语言的分寸之间感受诗歌的理性之美,于善意的谎言之中,感受诗歌对人生的激励。

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例在教学内容上对于作品情感的体验和现实意义的指导体现在:第一是区别度,在“第二乐章”对比学习宫玺《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重点分析“无憾”、“无愧”,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诚实”、“踏实”;第二是梯度,在“第三乐章”要求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自由写诗,并将得到的启示化为语言应用,感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予内心的正能量。在教学内容拓展中,在紧密联系文本的提前下,找到与本作品题材相近和情感想通的文本进行对比教学。这不仅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也做到了教学内容的区别度。而最后的仿写,将诗歌对学生产生的情感共鸣与现实意义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进程层层深入,达到了教学内容梯度的选择。本课例是现代诗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比较成功的选择。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来源,其情感表达背后的深层现实指导意义都引导着教学内容的选择。现代诗人表达情感热情奔放,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感受,情感表现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意义,以激励我们的意志或传递正能量。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跳出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方式,破除字词注释、作者生平拓展、翻译语言等模式化教学。通过朗声吟读、再现情景和梯度运用等与文本相适宜的教学内容来正确的解读文本,让现代诗歌教学越发动人且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以《竹影》的教学为例[M].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二讲)[J].语文学习,2009,(10).

[3]符礼科.把短诗教长教深教美――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J].青年教师,2013,(7).

[4]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2005.

[5]李敏.导之精妙,顺学而为――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赏析[J]四川教育,2013,(11).

[6]周宏.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反思及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3)

[7]靳建慧.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马芹 湖北大学 430000)

上一篇:中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语文新课标关键词点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