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山地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26 09:02:45

南果梨山地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南果梨属于秋子梨系统,从地块选择、土壤管理、科学施肥、果园水利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南果梨科学管理方法。

关键词:南果梨;山地果园;科学管理

南果梨原产于辽宁省鞍山地区。海城地区栽培南果梨历史悠久,现有南果梨树1000余万株,年产鲜果20万t。为提高南果梨产量、质量,达到早产、丰产、优质的目的,经过对南果梨的多年研究,对山地南果梨园建设,土、肥、水的科学管理,总结以下几个要点

1.地块选择

南果梨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平地地下水位在1.0m以下,pH为6.5-7.0都能正常生长。山地在25°坡,土层厚度30 cm都可以栽植。在山区栽培南果梨,最好选在阳坡为好,临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块。

2.土壤管理

2.1严格整地 山地果园要选择在土层30cm,25°的地块。建园时首先要修好水平梯田,或挖鱼鳞坑。梯田标准为:梯田面保证3.0-4.0m宽,长按实际地形而定。梯田面要保证外高内低,内侧底部修排水沟,沟宽30cm,深20-30cm。整个梯田纵向要保持一定的坡降,以便排水。梯田面平整后将表土均匀覆盖梯田面上。

2.2挖好栽植坑 梯田修好后,挖栽植坑,按设计的株行距标准,定点挖坑。标准为长1.0m、宽1.0m、深0.8m。同时将秸秆、杂草、农家肥回填坑内,然后按挖坑时挖土层先后回填,先回填表层土,后回填底层土。回填至距地表面20cm即可。栽树时,要将树苗扶正,培土踩实,即“3埋2踩1提苗”。

2.3倒树窝 山地果园和土壤粘重的,特别是土层薄、贫瘠的果园,倒树窝子是果园土壤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土质坚硬,根系在原栽植坑内生长不良,导致植株矮小形成“小老树”,有树不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果树栽植2a后,要及时倒树窝子,具体做法是:在树冠两侧投影下向外挖沟,沟深0.8m、宽0.5m,长视树冠大小而定,将挖出的沙石、石砾捡出,将秸秆、杂草、农家肥等回填沟底,可施适量化肥,回土填平。可以结合秋施基肥同时进行。

3.科学施肥

果树在生长中,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我们必须对果园土壤进行定期分析诊断,进行配方施肥,补充各种养料,以保证果树健壮生长。

3.1基肥 1)农家肥。家畜粪尿是以家畜(猪、牛、羊等)的粪尿为主,掺以各种垫料、饲料残料而制成的有机肥料,也称厩肥。农家肥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可以作为果树的基肥施用。2)禽粪。包括鸡、鸭、鹅等粪,掺以各种垫料而制成的有机肥,禽粪必须充分腐熟后作为基肥施用。3)饼肥。饼肥主要有豆饼、菜籽饼、棉饼、花生饼等。饼肥可以作基肥和追肥施用。在施用前必须打碎、发酵、腐熟后施用,否则易伤树根。4)绿肥。现有种植的绿肥有紫花苜蓿、紫穗槐、田箐、苕子等。这些植物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改良土壤。

3.2施肥时期 果树采用春季施肥和秋季施肥2个时期。

3.3施肥方法 1)环状沟施肥是在树冠两侧投影挖施肥沟。施肥沟深40-50 cm,宽40-50 cm,长根据树冠大小而定。每年施肥挖沟时要轮流进行,也可以结合倒树窝同时进行。2)放射状施肥在挖放射状沟时,大树要距树干1,0 m挖沟,沟延至树冠40-50cm。沟宽、深40-50cm。粪肥施入后与土壤混拌均匀,可以浇水后培平。

3.4施肥量 幼树每年基肥施入量100.00kg;结果树以产量计算施肥量,以“斤果斤肥”或“斤果”1.5-2.0g肥为宜。

3.5化肥 1)果树常用化肥,氮肥为硫酸铵、尿素、氯化铵、碳酸氰胺等,磷肥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胺,钾肥为硫酸钾、氯化钾,微量元素肥料有硼砂、硫酸锌等。2)施肥时期为开花前后,幼果膨大期。施入量要占全年的1/3。果实着色前,施入量要占全年的2/3。3)施肥量,根据科学实验研究计算,果树在不同时期的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多少,计算得出,每产100.00kg鲜果,所需纯氮1.67kg、纯磷1.09kg、纯钾2.00kg。根据此项指标和果树产量,再把纯养分量换算成肥料的实物量就可以指导施肥。叶面喷肥,尿素浓度0.03%。4)施肥方法为环状沟施肥法,在树冠垂直投影处围绕树冠挖宽30-40cm,深30-40cm的环状沟,长根据树冠大小而定。将化肥撒施沟内,与土拌匀后培平;放射状施肥法,在树冠垂直投影处向里向外各20-30cm处挖沟,做到里浅(20cm),外深(50cm)。里窄(20cm),外宽(40cm)。挖放射状沟,每株根据树的大小不同,可挖4~6条沟,将化肥施入沟内,与土拌匀后覆土填平。

4.果园水利管理

在建园时要选在靠近水源、用水方便的地方,具体做法为:1)引水上山,在果园的至高处修建蓄水池或蓄水罐,将水引到高处,用管道和涵渠输送到果园各处浇灌;2)用高压泵将水输入滴灌配套系统,滴入果树根部;3)修小型蓄水池,可供浇水、打药用。

上一篇:园林设计与现代构成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林菌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