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他”力量

时间:2022-10-26 08:38:31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他”力量

一、研究缘起

随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承担建设者的角色已经为大家所认可。一线教师带着“我是课程建设者”的思考,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也涌现出许多优秀而成熟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除教师外,还有人数不少的其他人员,主要包括保育老师和后勤保障人员。他们每天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这些所谓的“其他人员”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之间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请看以下两则案例:

案例一:混龄体锻活动中,有三五个中大班孩子在尝试翻越木制三角形攀登架。孩子们反反复复攀爬了好几遍,每次孩子爬到最高点翻越时,负责这个点的保育员Y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帮助孩子把身体翻转,调整方向。在Y老师的帮助下所有的孩子每次都十分顺利地完成攀登和翻越。当她一离开,那些中班的孩子就放弃了游戏,而大班的孩子依然能够顺利翻越。

案例二:A老师发现种着花的木箱缝里钻出了一棵小草,有两个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在观察,还在不停交流着什么。A老师想继续跟踪孩子们对这棵小草的兴趣,思考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一偶发的资源设计有关活动。但当老师第二天再看的时候,小草竟然不见了。调查后得知,是保安师傅在养护绿植时把小草拔掉了。

二、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类似现象并不少见,深入分析这类问题的原因,我们发现:

1.课程建设重教师,轻其他人员。本着“教师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主体”这种思想,幼儿园课程建设一般都只关注到幼儿园的教师,重视教师对园本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对教师课程设计的专业培训,却忽视保育员、后勤等其他人员在课程建设中的参与性,总是认为他们的工作和课程建设没太大关系,缺乏对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建设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2.重职业技能培训,缺学前专业培训。幼儿园的保育人员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上岗门槛较低。后勤人员一般为保健医生、财务人员、食堂人员、安保人员等。他们具有相应的职业资质,工作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这些人员虽然每年都会参加职业培训,但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几乎都是空白。所以,在参与课程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不适宜的语言或行为。

教师虽然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但要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单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建设是所有员工参与的工作,不只是骨干教师和园长,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我们认为,幼儿园除教师以外的其他人员都是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唤醒这股重要的“他”力量,让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跟进措施和路径

(一)关注“他”力量,提升课程意识

对于幼儿园其他人员的课程参与能力的提升,首先应从意识培养开始,只有具备相关的课程意识,才能带动实践动机。

1.架构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网络

幼儿园课程建设管理网络呈现的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三个层次,涉及园长、中层、一线教师(如图一)。本着课程建设“人人参与,全面关注”的理念,我们又重新架构了课程建设管理网络(如图二)。新的网络图表清晰呈现每个人在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根据保育老师、后勤、行政等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大家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让他们也成为了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2.明晰职责,提升认同度

课程建设伴随着课程实践的整个过程,几乎幼儿园的所有活动均与课程建设有关。重新架构的课程建设管理网络,促使全体人员审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老师们也革新了理念和认识,在课程设计中应横向思考课程内容及实践活动,关注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而其他人员更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日常的工作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3.角色定位,提升课程意识

意识是决定行为的关键,提升保育老师、后勤行政人员的课程意识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参与,能否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关键。首先,我园召开“全园课程动员”大会,帮助成员了解课程的含义,了解本园课程的核心主题,通过课程建设管理网络认识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其次,开展“分组学习”,根据教职工工作性质的不同,分成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三组。通过针对性的案例学习、主题研讨让成员明白什么是课程参与者。

开展“课程大讨论”:我在课程建设中能做些什么,可以怎么做,我已经尝试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在课程意识方面有了新的提升――有的保育员从乡下带回了一大袋松果给老师说:我不知道能干什么,你们看看有没有需要;保安师傅在巡视绿化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野莓,告诉了班级的老师。幼儿园人人都开始关心课程建设,凡事都会想想幼儿园有需要吗,老师有需要吗,对小朋友学习和游戏有用吗……

意识是在不断强化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通过外部的刺激和自身的内省才能形成意识,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所以,对课程的准确认识,形成意识,需要在课程`行中实现。

(二)多通道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幼儿园的教职员工角色定位不同,和孩子发生的互动关系也不同。行政人员、保育员、后勤人员需具备的课程实践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提升课程建设共同体成员的课程实践能力方面就要践行“各有重点,分层提升”。

1.环境中突显课程理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发挥环境的功能,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体现课程理念,让大家能够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首先,环境创设中有理念。如:我们利用楼道墙面创设“我们的课程”介绍幼儿园的课程。行政、后勤人员通过图片、文字了解目前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在开展哪些课程主题,有哪些活动内容,都是怎么实施的。其次,环境创设中有课程。每个班级都有“我们的课程故事”板块,把班级的课程痕迹和过程展现出来,让共同体成员一起分享。最后,环境创设中有孩子。环境创设突显“儿童本位”,体现更多孩子的元素,如孩子们的作品、游戏的故事等,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童趣。这些改变都基于对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环境创设和课程建设同步递进和发展。

2.实行案例分析法,提高保育员课程践行能力

保育员主要承担班级卫生、保育工作。这些简单的工作也蕴含丰富的课程价值,但保育员常常忽视这些。针对保育员文化水平不高,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缺失,学习热情不高的特点,我们开展“案例分析法”,提升她们的课程践行能力。比如,幼儿园基本隔周会吃一次虾,每到这天,全体保育员集中在一起剥虾,然后给孩子吃。针对保育员包办剥虾的现象,我们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培训现场,我们抽取几名教师为全体保育员分析剥虾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有的教师谈到剥虾的过程可以让幼儿了解虾的甲壳,是硬硬的,虾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虾的头上有很多“胡须”等认知方面的内容;有的教师说孩子自己剥虾可以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及灵活度;有的教师说对于剥虾,保育员针对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护理要求。教师们专业地对案例进行分析,让保育员明确日常的剥虾具有很多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建议他们尝试在剥虾以外的其他生活环节,比如:自主打饭、餐台布置等提供机会让孩子尝试。看到孩子们真实的变化,保育员的课程意识和践行能力逐渐提升。

3.讲课程故事,带动后勤人员支持课程建设

后勤人员在参与课程实践过程中,也会有机会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他们适宜的支持行为也能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园力图通过讲述课程的方式促进后勤人员参与课程支持。例如:“樱花歌会”公仔小组的四位幼儿为借服装,在幼儿园四处寻求帮助。他们找到食堂的缪阿姨(缪阿姨是保管室的负责人),孩子们首先向缪阿姨说明了借服装的事情,缪阿姨表示她的仓库里没有孩子们想借的服装,孩子们非常失望。这时缪阿姨突然想到了什么,她把孩子们领到办公室找保教主任梁老师。在梁老师的支持和助推下,最终,小组顺利完成“借衣”任务。在后勤人员的会议中,组织者把这个课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分析了缪阿姨的行为,大家都很赞赏缪阿姨的做法,孩子们借服装离不开她的支持。大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我们进一步提炼:其实这就是参与课程,我们每个后勤人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来。在以后的后勤会议中便多了一项内容,就是让后勤人员讲讲他们参与课程的故事,这一方式促进了后勤人员课程意识的养成和参与课程能力的提升。

(三)挖掘“他”资源,发挥课程优势

相对于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幼儿园其他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更具丰富性。因为这些人员在参加幼儿园工作之前,大多都具有其他职业的工作经验,各有特长,这些都是重要且难得的课程资源。通过调查和访问,我们建立了详细的《课程资源档案》(如图3),并下发给老师,有效发挥课程资源蕴含的发展价值和发展机遇。

1.让“他”的优势融进课程活动

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决定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课程设计中老师经常找不到需要的资源,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课程资源档案》明晰了每位教职工的特长及适宜参加的活动,老师们能根据课程设计需要查找资源。比如,幼儿对幼儿园的老式缝纫机产生了兴趣,生发出了“裁缝师傅”主题活动。在预设课程实施时,老师们遇到了难题,大家都不会用这个缝纫机。老师们翻找《课程资源档案》得知保育员徐老师原来是裁缝师傅,会裁剪、缝纫、制作服装。老师们充分利用徐老师这一优势资源,设计了现场制作服装的活动。孩子们通过活动知道了一件衣服的制作需要多种程序:设计服装――量尺寸――画样――裁剪――缝纫――熨烫;还认识了很多制作服装的小工具:裁缝剪刀、划粉、皮尺、缝纫机、电熨斗等;并体验、感受到裁缝师傅赶制演出服的辛苦,孩子们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裁缝师傅的感激之情。基于真实的课程资源设计主题活动,不仅感动了保育员徐老师,也感动了参与活动的孩子们。

2.从“他”的优势中创生课程内容

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档案》中独特资源,老师们还设计了许多创生式的主题活动。比如,保育员王老师有打毛衣、勾花、十字绣、编发等特长,孩子们下午起床最喜欢的就是让老师给自己编发型。基于幼儿的兴趣及保育老师独有的资源,该班创生了主题活动“指尖上的艺术”。孩子们通过欣赏老师巧手的创造,感知到手的灵巧和能干,同时还进一步拓展J识了剪纸、糖画、泥人等民间手艺,为这些民间艺人的巧手惊叹不已。

《课程资源档案》依托的是课程建设全体成员的特长和兴趣,随着成员的变化,《课程资源档案》要不断更新,确保时效性,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向家长进行社会拓展,逐渐丰厚和健全。

园本课程建设关键在于人,在于幼儿园的每一个人。当教师努力前行之时,幼儿园其他人员也应发挥应有的力量,共同进步。只有全面关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幼儿园课程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转变[J].教育导刊,2012,(6).

[2]原晋霞.论园本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2008,(1)

[3]孟瑾.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上一篇:强基础 兴产业 留住美丽乡愁 下一篇:特色小镇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