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路面渗水治理新技术工艺总结

时间:2022-10-26 08:17:24

隧道路面渗水治理新技术工艺总结

摘要:由于隧道填充层混凝土标号较低、平整度较差,且填充层铺筑时距掌子面较近湿度偏大,渗流不容易察觉;只有当洞内路面铺筑完成,路面干燥后,再经过汛期或雨季,路面渗流现象的病害就会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路面大面积潮湿、淌水,强降雨后加重;局部出现路面裂缝、坑槽,渗水从裂缝和坑槽中渗出。

关键词:隧道路面渗水治理;U型盲沟;优势;工艺、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1概况

大广高速段武吉北段(武宁至新余K2588+000-K2779+750)全长191.75KM,地质复杂,隧道多,同时在赣鄂省界段形成隧道群。其中部分隧道区构造溶蚀、侵蚀、剥蚀地貌,沟谷发育,山体多呈浑圆状,又以石竹坪隧道(k2716+023-k2716+518)、大岔岭隧道(k2602+212-k2602+421)尤甚,因这两座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并且地表出露大量石牙、溶沟槽、溶洞等现象,除岩溶以外,断层是隧道区的又一不良地质问题,隧道位于新建大断裂的断裂带内,次级断层发育,岩体受到山体的挤压或切割而变得易为破碎。在武吉高速公路隧道土建新建的施工中,专业设计师们通过设置多道防线,层层设防,基本解决了隧道除路面外的渗水现象,但却忽视了对路面防水措施的加强。由于隧道的开掘挖进改变了山体内部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山体内地下水向开挖临界面渗透。当橡胶止水带铺设后二次衬砌浇注完成,地下水被堵截,只能向洞内防水相对薄弱环节的路面底渗流。

2路面渗水原因

2.1路面结构与隧道仰拱间的填充松散、脱空,大量积水;

2.2因施工的原因,原设计的防排水系统受到破坏,或无法发挥其作用。且道路基层与排水边沟间的横向排水盲沟排水能力过低,不能将基层中的积水有效排出;

2.3隧道底有丰富水资源且水压较大。路面渗水处、洞口处位于断层破碎带、洞身段处于岩溶区,地下水发育,水压力较大;

2.4部分区段原设计无仰拱,有仰拱区段可能出现仰拱断裂、抗渗强度较低,或没按照要求做仰拱;

2.5路面混凝土是多孔及板块物质,路面结构层与隧道仰拱间的积水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必然会通过路面结构层及混凝土板块之间的施工缝渗出。

3治理方案

针对隧道路面渗水的现象,我们按照“预防为主,防、排、截、堵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治。在武吉高速的隧道治理中,用到了“防、排”的措施:首先是“防”:在无仰拱的地段,将两侧边沟开凿并加深,沟底形成突变,坡度放缓,用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向隧道路面的渗透。其中,“排”的措施是QC质量管理小组经过多年实践后,总结得出的治水效果良好的措施。

下面分2个阶段着重对“排”的措施进行介绍:

3.1第一阶段的方案:在2009年至2011年,主要是以在路面渗水处,开凿埋设PVC花管,将水引流至边沟,达到排水目的。此方案的优点在于埋管所花时间短,施工方便,能避免长时间占用车道,快速恢复交通。但是通过对渗水点处理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整治后的路面渗水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局部仍无法根治。

QC质量管理小组分析并总结出了此方案存在的弊端:

3.1.1由于只是在路面层进行排水引流,而未对基础部位进行处理,导致处理点无渗水,但周边仍有不少出水点。

3.1.2通行车辆经过时会发出因PVC管空洞的回响声音,导致行车的舒适度大大降低。

3.1.3处理点在经过一个雨季后,仍然会出现渗水情况,原因是路面渗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容易堵塞四周的透水孔,导致PVC花管排水失效。

QC质量管理小组围绕此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实践,最终改进了PVC花管的施工方案,重新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方案,即第二阶段的方案。

3.2第二阶段的方案:

3.2.1在路基增设碎石盲沟:在冒水路段,每隔20m设置H型盲沟,长度2m,由路侧往路线中间方向延伸,以尽可能排除路基中心的积水;两条H型盲沟之间,紧贴水沟壁纵向设置一道或多道Z型盲沟,长度0.8m,并在出水量较大位置设置一条M型盲沟,长度7m,增加排水效率。

3.2.2在沥青路面及混凝土面层增加浅表U型槽排水措施。

U型槽排水法施工步骤:

(1)施工工艺流程

在施工点按安全规范摆放安全设施----找出水点----开凿引流槽----橡胶软管引流封层----封层面防水处理----路面封层----清理现场回收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2)施工方案及细则

①查找、确定出水点及渗水范围

清除路面积水,洒铺干燥的PC32.5#水泥查找出水点和渗水范围,同时观察路面浸润情况,路面上有明显冒水或大面积浸润范围的中心点即为出水点;

②开凿引流槽(发电机、冲击锤)

单个出水点:从出水点开始,横向开槽,将水引至隧道原有的排水沟;相邻多个出水点:直线形式将各点连通,根据路面坡度,将水引至低位处的横向槽内;开槽尺寸:开凿宽10~20cm,深10~20cm的U型槽;沟侧凿平,沟底坡度大于1%,确保排水通畅;用竹刷清理槽内泥沙等杂物后,用水冲洗干净,便于观察沥青层缝隙间的水流情况。

3.3开槽注意事项:

3.1开凿时,找准出水点和渗水范围是关键,不能为凿槽而凿槽,以免破坏路面结构;

3.2橡胶管引流封层:准备好长度0.8至1m,直径1.5cm橡胶管数条,长度1m,直径4cm橡胶管1条;在槽内放入小号胶管,视槽内出水点数量,如2个出水点,放入2根小胶管,以此类推,最多不超过4条,将胶管一头对准渗水点;再将大号胶管放入槽内;泡花碱与水按配比勾兑成化学液体,根据水泥标号掺入想对应的液体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采用人工踩实、揉搓,进行充分融合,加以密实,直至封层料呈暗黑色凝胶状后使用(俗称:钢性胶泥);封层:从出水点开始,将调配好的封层料覆盖在槽内胶皮管上,填充厚度至路面以下5~6cm为宜,填充长度离胶管外露端头15cm,待凝固5min后,封层料稳定时将胶皮管抽出,留10cm在封层料内,使引流槽底部形成流水空洞即可,如此反复,直至封堵到排水沟,并确保空洞内水流可顺利排入排水沟。封层完毕须1小时后待强度达标后,方可继续下步施工;

3.3封层面防水处理{环氧树脂、丙酮(C3H6O)或乙二醇(HOCH2)2、酚醛胺(T-31)}

按配比将三种化合物搅拌均匀,用毛刷将其均匀涂刷在整条槽内,厚度为1cm,以防止封层料开裂、破损时水流上涌的现象;8小时后,待封层面防水料凝固,才可摊铺面层料;

3.4沥青面层(沥青砼、环氧树脂、稀释剂)

用沥青砼将盲沟填充并压实后,再将环氧树脂均匀的涂刷在沥青层上,宽度以超出盲沟边各2cm为宜,待环氧树脂完全凝固后,方可开放交通;

4治水效果和经验总结

通过第二阶段隧道路面渗水的治理,QC质量管理小组对新工艺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4.1操作简单实用,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养护作业人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

4.2通过二年多的观测,原渗水路面已不再有渗水,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4.3原方案费用成本偏高,新工艺可将成本费用降低45%。

参考文献:

[1]邵强.隧道内渗水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23-25.

[2]韩石,赵海.公路隧道防排水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05,(04):33-35.

[3]吴晓蓉.隧道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城市道桥及防洪,2004,(05):101-103.[4]桂铬.云阳山隧道渗水地段防排水综合处治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09,(04):58-59.

上一篇:惠普Device as a Service拯救CIO 下一篇:大数据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