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变”中铺就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2-10-26 08:15:06

在“求变”中铺就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创新之路

物理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同时通过练习能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习题课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练习为主的课。能帮助学生理清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的正确方法,轻视不得。

习题教学的一般步骤有两种:1.出示题目教师分析评讲学生理解消化;2.出示题目学生分析做题教师纠错评讲学生理解吸收。

不可否认,上面的教学步骤,是教育先辈们多年奋斗的结晶,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毋庸质疑。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题课教学可以巩固新课知识,但没有实验的趣味性那么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走神、开小差;另外,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地长时间使用,也会使学生“倒胃”,降低课堂效果。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应以上述整体步骤为基础,寻求某一步或者多步的变化,以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所以,只有不断“求变”,才能开辟有效教学的创新之路。

变法一:学生出题

考察知识的习题,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而是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模仿做过的习题进行出题,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学生出题,可以将一部分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模糊认识、理解缺陷反映出来,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和下一节课的准备、调整,提供一手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纠正一些学生学习物理的不良习惯。

让学生出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题目中尽量不出现常规的科学错误。物理是一门以现象、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学科。所以,对规律的得出、数据的引用,要尊重事实,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科学性。

譬如,在学习密度的应用后,可出示一块常见的长方体金属,以漆涂面,让学生以此金属为背景,出一个用到密度公式的习题。许多学生,随意给出该金属的体积和质量数据,求密度。最后得出金属密度小于1g/cm3。常见的金属有铜、铁、铝、锡,它们的密度最小的是铝,为2.7g/cm3。有形的物体被随意附上体积、质量,造成求得密度不符合事实。

让学生出题,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先以简单代公式题为主,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加深一点。同时教师要规定:谁出题,谁负责答疑。避免部分学生找竞赛题,自己不会做,去难别人,有悖于提高习题课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变法二:教师解题出错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也在黑板上和学生同时做题,做好后和学生进行比较,看谁的正确。不过教师在黑板上解题时,要做错,并尽量多地将学生解题时可能出现的缺点包罗进去。

【例1】 一段导体两端加3V电压时,电流为0.5A;如果两端加的电压再增加1.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各多大?

解:R=V/I=3V/0.5A=6Ω

R=U/I=1.5V/0.5A=3Ω

I=U/R=4.5V/3Ω=1.5A

大部分学生看到教师的答案后,争先恐后地指出毛病:第一步中电压物理量符号是U,而不是V;第二步中错误有三种,①电压不是1.5V,而是4.5V(反映出部分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的习惯);②三个物理量没有遵守同时性;③电阻与电流、电压无关,电阻是定值。第二步解法是多余的,所以第三步带入的阻值也就错了。第三步中电流、电压已经变了,符号应加脚标来区分。

短短的三小步骤,共有五处错误,一条一条地被学生“指点”出来,看到教师的“尴尬”表情,学生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通过纠错,澄清了错误概念,并端正了学生的不良解题习惯。平时总是教师纠正学生,这次让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学生难得有这样的表现机会,因而学生课堂上投入程度高、兴致好、气氛浓,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变法三:学生上台讲题

在学生分析或者做完习题后,安排学生上台评讲习题。让学生评讲习题,实际上就是让个别学生“教”其他学生。

“教”比“学”更易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学生“教”是在“学”过之后进行的,学生在“教”的过程中,要对问题重新理解、消化,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又有利于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听”学生的疑问,能辨别学生思考的正确性,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思维,通过口、手、耳等多器官的配合,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另外,让学生“教”,对其他“听”的学生来说,更具亲和力,使“听”的学生不拘一格,敢于发问,课堂沉闷的气氛定会一扫而光。

让学生上台讲题,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要让人人有机会,不能形成固定的“助教”,对每位学生都形成压力;二是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对应层次的学生,使上台的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变法四:一题多变

习题课教学,主要是巩固新课所学的知识,一题一知识点,初学时,是个好方法,对单元复习或者总复习来说,就不太妥当了。每一个题目都需要以一定信息背景为依托,题目多,信息背景量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浪费了时间,忽视了复习课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若在同一个题目背景下,不断变换角度,复习巩固更多的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让学生知道编题来得如此之容易,降低对综合题的畏惧心理。在《电路初探》(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复习课中,可用下面的题目。

【例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发光,并且两块电压表的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是V,L2两端的电压是V。

在学生分析完成后,对该题做了如下的变化拓展。

变化1:将V1换成A1,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V2的示数变化情况如何?

变化2:将V2换成A2,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V1的示数变化情况如何?

变化3:开关闭合后,若两电压表的示数相同,电路中可能出现什么故障?

变化4:开关闭合后,若V1无示数,V2有示数,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什么?

通过上述的多种变化,将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展示给学生。若电流表接错,轻则烧坏仪表,重则产生火灾。另外,通过两表示数变化,分析电路故障或者由电路故障分析两表的示数变化。这些变化,起到一题多练的作用。

习题课上的“变化”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探索、总结。本人提出以上几点做法,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上一篇:追寻有意义的互动 下一篇:让学生生活语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