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6 07:49:18

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目的:进一步研究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性采用护理对策,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方法:从人员配备、助产人员、孕产妇自身、产房环境等方面分析不安全因素,查找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护理对策。结果:产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助产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隐患降低,护理质量大幅度提升。结论:对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产房安全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关键词】产房;不安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63-02

产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单元,由于孕妇以及新生儿两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产房的高风险性【1】。因此,必须对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产房管理对策,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隐患与医疗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产房管理质量。

1 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人员配备方面的问题

助产人员缺编:近年来,我院部分老助产人员改行、部分退休,导致我院的助产人员年轻化、缺编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产房的高风险、倒班等因素,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低年资的助产人员欠缺经验与专业技能,缺乏安全意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等因素,都会导致不安全隐患发生。

1.2助产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2.1缺乏法制意识,缺乏对护理记录的正确认识

产房病历包括:产程观察表,产程图,分娩记录,新生儿情况等等。部分助产人员不及时记录【2】,涂改病历、补画产程图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病历失去了真实意义与法律意义。

1.2.2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助产专业对于技术以及专科性要求非常强,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母婴健康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在现阶段,老助产士知识老化、低年资助产士缺乏技术与经验,必须进一步提高助产人员的业务能力。

1.2.3缺乏工作责任心

助产士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接班落实不到位,未对产妇情况进行全面交接;不仔细观察产程情况以及胎儿情况;没有充分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当异常情况发生时,未及时报告医生;不重视产后24小时观察,尤其是对高危产妇,未能及时观察及评估产后出血情况。不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因工作压力较大,经常会出现态度冷漠、失去耐心等情况,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发生。

1.3孕产妇自身方面因素

如果孕产妇刻意隐瞒孕产史,会导致产程加快,损伤婴儿及产妇自身;过度期盼胎儿性别,会引发产后出血;部分产妇已经进入生产,但不配合待产;因担心疼痛不配合分娩或拒绝检查;孕妇家属过分干预护理工作。

1.4产房环境、设备等因素

待产室、病房地面湿滑,很容易导致孕妇摔倒;厕所无扶手等因素,也会带来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检查与保养医疗器械,延误救治最佳时机等等。

2产房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产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与产科工作,合理配备充足的助产人员,对新引进的助产人员进行合理培训。做好排班工作,定岗定责、新老搭配,实行合理的弹性排班制度。在产房护理管理中【3】,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施全面的人性化管理,加强对助产人员的关心与关爱,通过助产士例会以及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助产人员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其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其愿望,积极为助产人员提供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降低其心理压力。

2.2进一步提高助产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帮助年轻助产人员对产妇进行分析,积极提出助产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新老助产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助产人员学习兴趣,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排班时,按照“帮扶”原则,尽快提升年轻助产士的临床经验与操作技能,对帮扶小组进行定期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加强助产人员学习与培训计划的开展,将新理论、新知识及时普及。加强应急突发事件的模拟处理【4】,比如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等等,通过情景演练,提高助产人员的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熟记应急流程。强化助产人员法律意识,积极组织助产人员进行母婴保健法、侵权责任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方案的讨论,规范工作流程以及一言一行,及时查找工作隐患。

2.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显著减低医疗纠纷的发生[5]。加强与患者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降低纠纷的主要方式。在产科这样高危科室中,必须加强助产士道德素质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加强与患者交流,做好孕产妇围产期的心理、生理等健康指导工作。

2.4强化产房环境建设

因孕产妇应急性差、行动不便,不仅需要加强病区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建设,更需要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持病区过道、走廊畅通无阻,保持地面无水、干燥、清洁,及时检修照明设备。每天都要对各种设备仪器进行检查,补充抢救药品与器材,保证新生儿及产妇安全。

2.5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产房安全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笔者通过采取以上几方面的管理对策后,助产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及业务能力均明显增强,随着我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产房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提高,真正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产科质量

综上所述,对产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产房安全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马红,田淑琴,高居忠.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685-686.

[2] 马凤兰 ,谌丽娜.产房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39(3):194-195.

[3] 余咏,胡华,范珊红,等.护理质量管理中创新思维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8(9):565-566.

[4] 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13):88-89.

[5] 徐丽,张大葵.产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 2007, 26(24).

上一篇:复明工程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难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