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自由”之名

时间:2022-10-26 07:30:38

以“新闻自由”之名

摘要台湾报禁解严之后,台湾新闻媒体数量激增,大大超过了市场负荷,台湾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在制造噱头、挖掘细节上不遗余力,自觉或不自觉成了“社会乱源”。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台湾大选”前夜,台湾三个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力图呈现不同电视新闻媒体的表现,并分析其“乱”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台湾“选前之夜”晚间新闻 新闻自由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厦门350001;漳州师范学院讲师,漳州363000

一、样本选择

在台湾,媒体有“社会乱源”之说,正如台湾新闻公害防治基金会执行长、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卢世祥先生在《解禁二十年媒体公信力不升反降》一文中就台湾新闻界在报禁解除后的整体表现所言:“开放与竞争至今尚未带来品质提升,专业伦理经常遭到践踏。媒体虽然自由了,新闻几乎天天热闹,真相反而更难明白,基本事理也常讲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台湾大选选前之夜三个同天同时段台湾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比较,认为“乱”之原因在于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夹击下,媒体间无序恶性竞争导致的媒体对“新闻自由”实践的偏差。

由于台湾新闻媒介有“选边站”的倾向,本研究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电视新闻频道进行比较,因东森新闻台“偏蓝”(倾),三立新闻台“偏绿”(倾),且这两个频道不至“极蓝”或“极绿”,故而进入研究视野。为了更客观地审视两个台的节目,本研究还选取所谓“没有政党倾向”的台湾公共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作为参照。

台湾“大选”的“选前之夜”是一个相当敏感的时间点。在台湾,“选举”被视为“自由民主”的重要表征,各新闻媒体之间围绕“选举”报道总要展开激烈角逐。2012年的台湾“大选”不仅选“总统”,还选“立委”与“政党”,各种矛盾纷集,社会关注度极高。由于“竞选前夜”晚间10点起,所有“竞选”宣传活动都将被禁止,而媒体的新闻报道并未受限,因而这一时段的新闻报道无疑会受到极大关注。此时的新闻报道不但最能体现媒体立场,也是对媒体“自由”与“专业”把握度的重大考验。因此,本研究着眼“选前之夜”,以“聚焦”的方式关注台湾新闻节目。

晚间时段(19:00—00:00)是新闻节目的“黄金时段”,而19:00—21:00又是黄金时段中的“黄金时段”。台湾的晚间新闻一般在19:00 20:00播出,本文选择东森新闻台的《19点新闻》、三立新闻台的晚间新闻《台湾大头条》以及公视的《晚间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公视在19点档播出节目为闽南语新闻节目《暗时新闻》及新闻评论《南部开讲》,《晚间新闻》被安排于20:00—21:00播出。

二、内容分析

“竞选前夜”,且临近“当晚10点后一切和竞选有关的宣传活动将被禁止”的“大限”,此时新闻播报就成了很微妙的力量。

从报道数量上可以看出节目对某种题材的新闻事件的偏好,而报道时长的差异能更深刻地印证节目编排的特征。2012年1月13日这三个台的晚间新闻时段,所报道的台湾岛内政治新闻都是当天不同候选人“竞选”宣传活动(即“选战”)的报道,不同的是东森新闻保持了平日注重社会新闻的格局,其《19点新闻》关于“选战”的报道不及报道总量的1/4,时长仅有节目总时长的17.2%,岛内的社会新闻报道数量却超过一半;三立新闻将视角锁定“选战”,其晚间新闻《台湾大头条》用所有篇幅关注“选战”,唯一的岛外新闻也是整理引用几家岛外媒体对“台湾大选”的报道;公视新闻兼顾多类型新闻节目,既满足民众对“选战”的关注,也不忽视岛内社会新闻和国际事件的报道,其《晚间新闻》用报道总量的3/4报道“选战”。

尽管报道各有侧重,但三家电视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无论在时长还是在数量上,对岛外新闻都报道不足,呈现过度局限于岛内新闻的气局。台湾岛内的新闻媒体密度之高远超台湾民众的需求,报道视野的受限,使台湾电视新闻报道选题的重叠率高,节目相似度很高。为抢夺有限的受众市场,台湾电视新闻媒体不得不在“言论”上争取受众,透过有色眼镜来报道本应真实、客观、公平报道的新闻事件,使得民众在信息接受时的“混乱之感”在所难免。

(二)编排逻辑现“乱”象

“怎么说”在当今信息传播中往往比“说什么”要重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的编排关乎的便是“怎么说”的问题。

在三个案例中,公视《晚间新闻》的编排板块化特征最为突出,且注重报道的平衡。第一板块对三大党候选人的“选战”报道均以其各自“造势晚会”现场报道为切入点,再把当天三位“总统候选人”的宣传行程及对各自选情有所影响的事件进行整理报道,自然形成对三方的等势报道,紧接着是当天发生对选情有所影响的两个事件(企业家王雪红公开表态、学者对前美国驻台官员包道格言论的解读)的报道及评论,然后是不同阵营对获得选票预估以及关于“政党选举”的新闻各一条,最后是两条社会新闻(“流感又4死十月女婴成最年轻案例”、“纵火夺26命逃25年陈东荣死刑定罪”);第三板块报道大家关注度相对较弱的“立委选战”,选取高雄、云林、花莲等对选情有“至关重要”意义的地区进行整理报道,中间用SNG画面实时更新造势晚会现场画面,并与第一板块的造势活动报道呼应;而第二板块为固定板块“全球现场”有4条新闻,相对而言,台湾人对“国际新闻”关注度较弱。公视《晚间新闻》的整体编排符合新闻编排的峰谷技巧,有利于受众的信息接受。

东森的《19点新闻》在节目编排上则分成较为明显的四段,“选战’’新闻、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其他新闻,其编排逻辑主要是组合式结构。在播出的20则非政治议题新闻中,一则《饭店现零住房问题近大选游客锐减》的社会新闻间接反映了选前民众对大选的态度,另外19则关注了近期发生于日本的台湾女生被杀事件嫌疑人张志扬自杀事件、网络“逃避哥”、洗车机坠落砸毁轿车挡风玻璃、拖车车连车代人一起拖走、华航年终奖金少、民间模仿达人、出租车春节将涨价、网络团购最畅销物品、超市促销手段、101大楼保安训练严苛等在地社会新闻以及香港咏春拳的承扬、台湾益智类节目、韩国金唱片奖等文化类新闻,以及大陆的社会新闻《火上加油不知车着火还往加油站开——火上加油火大灭不掉吓坏员工》。东森新闻所选取的这些社会新闻涉及面广,虽说大量的非政治议题新闻冲淡了“选战”的味道,满足了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受众的收视要求,但这些新闻关联度不高,琐碎的信息没有得到恰当编排,不利于受众接受,题材也有夺人耳目之嫌。

上一篇:军队运用新媒体功能探析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与媒体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