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7:26:58

论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摘 要:鼓励和支持出类拔萃,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技术出众等方面特长的学生,有时受到基础化、大众化的教学目标的制约。让具有特长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不仅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为体育特长生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使他们发展得更好,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 特长生 培养策略

一、立足课堂,发展能力

1.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传统的备课模式,都是以“平均值”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而“平均化”的学习目标对于体育特长生本身的发展来说,缺乏挑战性,他们无需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目标。而当目标实现后,学习就失去了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作用,使他们一下陷入学习的“低潮期”。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乐趣。

2.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在同一课时中,不应该让体育特长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如大家都在学习体操动作,而体育特长生则去练习篮球,这不利于教师集体教授与纠正错误。但在相同的学习内容上则可以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拓展项目。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已经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则可以提出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前滚翻直腿起等高难度动作拓展项目。通过这些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与攀爬、跳跃、投掷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加强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不仅是他们自身体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强化特长生各方面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提出更严的评价要求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基础,促进身体各方面发展的学科,进行身体锻炼、学习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的显著特征。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但对于体育特长生,则应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使他们更好地感受运动乐趣,在高质量地完成动作中体验体育的真正魅力。

5.提供更多的榜样机会

在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特长生进入各个学习小组,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教学辅助任务,赋予他们小裁判员、小教师等角色,指导同组学生的动作和学习。这些角色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延伸课外,强化能力

1.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一是树立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对于一些高难度、有危险性的运动,应该反复强调安全运动环境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掌握自身身体状况的测定与评价、运动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

二是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习资料的提供,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如提供一些运动场所、运动器材、运动资料、比赛录像等等,开阔眼界,拓展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喜好有客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2.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在于积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持久坚持。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欠缺以及运动保健、运动负荷等专业运动知识的不足,常常会使锻炼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目标、内容、方法、强度、次数、负荷、间歇时间、放松方法。

3.设计完善的反馈机制

课外体育锻炼在教师的视线之外,其运动效果、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过程等细节问题,都应该及时反馈,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学习计划。所以,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如设计学习反馈单,可让家长签名,能有效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质量。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体育教学,乃至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学校体育教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而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则侧重专业运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多数学生“吃饱”的基础上,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解决特长生“吃不饱”的问题。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浅谈“动感习得”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德育... 下一篇:题小 意新 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