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百姓最近的镜头

时间:2022-10-26 07:01:48

离百姓最近的镜头

“他们太不容易了!真的特别心疼他们……”对面的吴犁犁哽咽得说不下去了,她低下头,泪水流了出来。

吴犁犁是《身边》的负责人之一,年轻、秀美,平时很爱笑。她的流泪在记者采访之初留下了一个问号:是什么使得她如此难以自持?后来的几次采访中,记者曾走进《身边》专属机房,发现其间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工作;记者曾两次采访身体有病却一直坚守岗位、曾经10天10夜跟拍协和医院急诊总值班医的记者陈芊潼,每次她的气色都不好,倦容难掩;曾在一个周末的傍晚时分,在机房采访85后女记者王彦。问她何时能回家度周末,她语气平静地说:“今天可能要编片到夜里11点以后了。”渐渐地,这些帮记者读懂了吴犁犁的眼泪;渐渐地,这档镜头从未离开过百姓、被栏目另一位负责人肖映峰称作“一道别样的风景”的节目的幕后“风景”,终于在记者心中明晰起来了。

上篇 最近距离的拍摄

名副其实。《身边》自问世以来。话题和镜头从未离开过京城百姓身边事、身边人。尤其从去年8月29日起,《身边》开始“靠脚底板做节目”,直到今天。

把演播室搬到百姓中间

从去年8月29日起,《身边》走出演播室,搬到北京的社区、田间、超市、餐馆,到百姓身边录制。

记者马婷清楚地记得8月29日那天的情景。当天,节目组下到居民小区录制了三期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分别是新婚姻法司法解释、老年人离婚财产纠纷以及识别假币。”

居民们参与的热情是马婷始料未及的:“早早地,录制场地就被好奇的居民围了个水泄不通。录制过程中,观众互动非常热烈。很多居民当场拿出自家的钱币请教专家如何辨识,还有的一家两代人来参加节目录制,请教新婚姻法出台后房产分配的法律依据。每场录制都会超时,而且录制结束后,很多观众傲然围着摄制组久久不愿离去。“这种热闹不见外的阵势,还真是平时在演播室里见不到的。”

把演播室搬到百姓中间录制,节目组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每次调试机器就需要5小时左右,主持人在炎炎烈日下与编导和嘉宾一站就将近10个小时!现场导演没有话筒就用嗓子干喊,一场录制下来,连领掌的力气都没有了;节目里用的测糖仪没电了,工作人员风驰电掣地开车去镇里买,买不到就到当地老乡家借;背景板总被吹倒,几位摄像就蹲在背景板后面扶着,一蹲就是3个小时;节目录制完毕,他们蹲在地上迟迟站不起来……

马婷说:“尽管在体力和精力上,下基层录制节目要辛苦得多,但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给包括主持人、嘉宾、编导、摄像等在内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观众的反响太热烈了。在“露天演播室”,他们留下了这样的话:“《身边》这样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你们一定要再来啊!”“电视工作者和我们太近了,就和家里人一样!”

作为《身边》的主持人,栗坤和同事们走遍了北京的16个区县,真正走到基层,走到了百姓身边。栗坤说,“无论是房山琉璃河的梨园、延庆绿色基地的大棚,还是石景山的鲁谷社区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看到农村的大妈、大姐—边干着针线活儿、搓着老玉米,—边看我们的节目,看到观众亲切的目光、期待的笑脸,我觉得我真成了他们身边的人!”

带百姓走近关注的人和事

今年4月2日,《身边》栏目推出新版。自此它开始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吴犁犁说:“我们节目反映的基本都是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而且是深入到各个行业。很多话题都是大家当下最关心的。”

医患关系就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身边》就把镜头对准了医患关系。栏目组出动7路记者,在协和、北京妇产、儿童、人民,北大妇产儿童、胸科等医院,全方位记录了最鲜活,最真实的医患故事。7路记者历时1个月蹲点医院,见证生死,体味患者的不易;看到了最朴实的医生、最真实的护士,感受到医者的仁爱之心。“像做了一场梦,有欢喜有悲伤,有感动有辛酸。”这是拍摄北京胸科医院的记者韩靖的感受。

在女记者陈芊潼跟拍协和医院急诊总值班医生的整整10天10夜里,只要那位总值班医须晋一到岗,她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拍摄。须晋每天要走很多路。陈芊潼替须晋算了算,他每天晚上要走25公里,相当于他每天晚上从通州走到国贸!“他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协和的急诊室非常大,5个区域,楼上楼下,别人用10分钟走的路程,他只用5分钟!虽然走路快,但是他从来不敢跑,因为他说一个值班大夫要跑起来的话,会让病人感到不安。”须晋在急诊室工作7年,因为病人家属不理解,也发生过肢体冲突,前一秒钟他的脸被病人家属挠破了,下一秒他会对病人继续抢救。“现在,在他的眉心还留有两道挠伤的疤痕。”说起自己的采访对象,陈芊潼至今还很感动:“一个话不多的80后男生,他甚至会用自己父亲脑梗的例子去安慰病人。须晋和妻子现在还在租房子住。今年,须晋想要一个孩子。采访时我问他:要有孩子了,房子怎么办?他脱口而出:租一间更大的房子!”须晋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真实的生活状态,很多人为之感动。这期节目播出后,曾经有一位大姐来到协和医院找到须晋,表示要免费把自己的房子给他住。

贴身拍摄,与被拍者如影随形

“《身边》的每期节目都是蹲守出来的,”副制片人吴犁犁这样说。长时间的一线跟拍,才有了真实鲜活的《身边》。熬夜、饥饿、寒冷、生病……在苦苦蹲守、日夜紧盯的跟拍中,这些都是常事。

为了拍摄送奶工秦小红,记者王彦跟拍半个月,从凌晨3点就开始。由于秦小红骑电动三轮车,很多地方开车跟不方便,记者和摄像就跑步跟随……有的订奶户住19层,电梯还坏了,记者和摄像跟着来回上下19层。

为了拍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4小时住院总暴婧,记者刘航和摄像几天几夜不睡觉。暴婧值夜班,她忙里偷闲睡觉时,刘虓就把机器架在她门口,话筒别在她身上,自己在走廊里守着。每当手机一响,睡着的暴婧马上就得起身,刘婋他们就得赶紧跟拍,有时为了抢救急诊病人,女住院总还得跑到特别远的地方拿设施,记者大夜里的就要跟着她在医院跑!生怕错过了任何能够展现人物真实状态的画而。制片人吴犁犁把这种状态形容为:“人家吃饭我站着,人家睡觉我看着”。节目播出后,人民医院很多“住院总”的亲属打来电话,在此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刘虓说:“医生的家人尚且不能完全了解医生,大众的了解就更匮乏了。这或许是医患关系中,一直缺失的环节。我们的节目就是要让大众看到真实的医生故事,对医生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在拍摄协和医院急诊总值班医生须晋时,陈芊潼和摄像穿上白大褂,跟着医生出入手术室、ICU。由于来不及防护,她第二天就开始发烧,但是她一天假都没请,一直坚持到节目拍摄制作完成。

记者杨彦君在去大兴野生动物园熊园采访饲养员的3个星期里,饱受熊的粪便蒸发出的气味之苦,根本吃不下饭。每次采访完从园里出来,身上的气味难闻极了!这个片子讲述了饲养员的奉献的故事,杨彦君说,这样的近身采访让他对此有了切身体会!

除了辛苦,还有危险。北京下大雨时,为了疏通下水管道,需要有人下到管道里清淤,做这个工作的人就是“清淤人”。下水管道里有有毒气体,人在里面很容易中毒,也很容易遭遇水下爆炸。而记者李晓东和摄像在拍摄时戴着防毒面具、穿着防水服,跟着清淤人一起顺着绳子下到管道里……

下篇 最近距离的情感

镜头后的人和镜头前的人一起哭、一起笑,甚至在结束拍摄后成为朋友;而一期期满含情感的节目又沟通了电视机前人们的心,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那10天将深刻地影响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身边》的记者们虽然在深入第一线的过程中吃苦受累,但谈起拍片,几乎所有的人都很兴奋。

在协和医院急诊室蹲守了10天10夜的陈芊潼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想到一名急诊室80后医生的忙碌状态;如果不是走近他们身边,我不会感受到他们白袍之下的责任与担当!”这位从事电视行业已近10年的女记者说那10天“彻底改变了我对医院的看法,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

拍《骑自行车的巡回法官》的记者陈静说:“每一次痛苦、每一个坚持,最终化作两个字:值得!因为我们的付出,让观众看到了这样一位好法官,是值得的!”

拍摄了反映京城送奶工的节目《一瓶也不能少》的记者王彦是1986年出生的北京女孩,她说,“从一个普通送奶工秦小红身上,我发现了真、善、美。通过节目将这种观念和价值传递出去,多好!”

跟他们一起哭一起笑,成为朋友

《身边》的一期期满含情感、引发共鸣的节目背后,是记者与拍摄对象共同的笑和泪。

刘书含是《生命中的第一次拥抱》的编导。拍摄中最让刘书含感到震撼的,是直面助产士为孕妇接生的真实过程。准妈妈痛苦地喊叫,一次次挑战疼痛的极限;助产士冷静地导产,随时而临各种突发状况,“迎接新生命的过程原来是这样的!当婴儿终于发出第一声响亮的啼哭时,我忍不住哭了!”

拍完片子,刘书含跟助产士陶然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让她最开心的是,很多人在为24岁的助产士陶然的婚事担心,并且纷纷要给她介绍男朋友。节目组和陶然本人都接到了很多电话。很多人、包括外地人说就想要她一张照片。陶然说自己“第一次感觉自己好像一个明星。”刘书含透露,现在的陶然正处于恋爱中。

拍摄《壮壮,加油》让工作了5年的女记者赵菲菲“第一次在采访中哭得一塌糊涂。”赵菲菲采访的准妈妈贺静是一位34岁、做过4次试管婴儿的女性。B超显示,胎儿“壮壮”的肚子里有一团模糊的絮状物,不知道是什么。一个月后,贺静就要做剖腹产了,医生诊断,她腹中的孩子是膈疝问题,一旦早产很危险,但贺静依然执着地想保住孩子。贺静强烈的母爱与坚持让赵菲菲感动不已,采访结束时两人成了朋友,至今还有来往。跟记者说起“壮壮”,赵菲菲拿出自己11月时与壮壮的合影,“是女孩,很可爱。出生时才3斤7两,现在已经11斤多了!”

观众常常流着泪看《身边》

刘书含拍摄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拥抱》播出后,助产士陶然的爸爸去买早点,那是他平时经常去的早点摊,摊主看到他就说:哎哥们儿,女儿太棒了!“原来大家不太了解助产士工作的具体情形,看过节目后就会知道:噢,原来助产士的工作是这样!”刘书含有些自豪地说。

《一瓶都不能少——送奶工的故事》播出的第二天早上,送奶工秦小红的奶站就被附近的居民包围,很多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是流着眼泪看完整期节目的;《入殓师》播出之后,很多观众打来电话表示,没想到80后能有如此的担当,而入殓师对于生命和职业的认识也让他们深受感动。“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身边》系列节目《生命缘》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除获得有关部门肯定与称赞外,还赢得了观众广泛好评。短短三天,栏目组就收到了500余条热线,经常是一个电话刚接进来,就有4、5个电话在同时等待。家住天津的81岁的王临勃老人说:“节目太好了!对这样的好大夫应该感谢!”上海的观众张心平说:“我是流着泪看完了今天的《身边》的,我是一名退休医生,谢谢你们做的节目,让社会和百姓多一些对医护人员的了解,他们真的很辛苦!”

铁杆观众:“《身边》把本来离得远的人拉近了!”

李世香是《身边》众多铁杆观众之一。这位55岁的退休老师称赞《身边》“贴近生活,挺真实的!”她认为改版后的《身边》采用纪录片形式,很有观赏性。而且让她一直觉得很亲切,“它表现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关心什么就拍什么!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节目里找到!”《身边》还很好看、很吸引人。“比如表现女特警的节目。生活警本身就挺神秘的,何况还是女特警!看了以后就能了解特警的训练情况、生活状况、生存状态……特别长见识!”

退休编辑杨虹对《身边》可谓“一见钟情”。“看了一期就被吸引住了,以后基本期期看!节目挺关注民生的,表现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杨虹觉得《身边》“有一种精神”,“那个新婚的住院总医师,常常一天24小时住在医院;野生动物园驯熊的班长,妻子怀孕6个月,但他对生病的‘大黄’的呵护甚至超过了妻子……”杨虹感慨:“这些人的精神境界让我感到一种特别大的支撑!”《身边》的亲和力也令杨虹感触很深,“它能把很多名人也做得很平常,就像百姓的身边人!比如王忠诚,《身边》并没有从仰视的角度表现他,当镜头里的他做完手术、步履蹒跚地去看他的病人时,你就觉得他像你身边的一位长者,甚至像你特别慈祥的父亲!”杨虹说《身边》“把都市里本来离得远的人都拉近了!让你觉得整个都市就像一个大家庭!”

采访手记 镜头前后的感动

这次采访,打动我的是三个人群。

一个在屏前。医护人员须晋、暴婧、陶然,送奶工秦小红、准妈妈贺静……他们的故事令人觉得亲切又温暖,让人内心原本柔软的地方变得更柔软;

一个在幕后。记者刘书含、陈芊潼、赵菲菲、王彦、刘虓、李晓东……因为要记录屏前那些人的生活故事,他们也有了很多故事,包括辛劳、生病和危险;

还有一个在电视机前。无论是铁杆观众李世香、杨虹,还是其他为《身边》动容的观众。他们在用热情感受、用真心品味着电视带给他们的感动与爱。他们是《身边》的福气,也是《身边》存在的理由。

是所有这些人令《身边》具有了感人至深的魅力、在屏幕上坚持呈现着这道“别样的风景”。向他们致敬。

上一篇:揭秘真假羊肉 下一篇:封锁饥荒报道 酿成骇人惨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