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时间:2022-10-26 05:54:28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摘要:本文通过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述,分别从其背景、分类方法、韩礼德对语言的核心观念、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生命力以及它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以阐述,表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相较于其他语言学的优势和劣势,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因为其注重社会语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语义和语境联合起来,才有了当今的影响力,最后得出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有很大的研究提升空间的结论。

关键词:韩礼德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 理论

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是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这一学派同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功能语言学派并称为世界两大语言学派。这两大学派学术思想对立,对当代的语言学理论的进步和语言学思想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背景、分类方法、研究方法、生命力以及理论的缺点和不足等方面的叙述,针对韩礼德的语言理论进行分析和概括。

一、概述

(一)韩礼德概述

韩礼德是当代语言学家,他曾经在伦敦大学进修学士学位,专业为中国语言文学。随后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语言,研究语言学理论,他到中国北京大学学习,师从罗常培先生,后来为了攻读现代汉语,韩礼德转入中国岭南大学,师从王力教授。韩礼德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回到英国,在剑桥大学跟随弗斯教授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韩礼德曾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任教,专门从事语言学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语言功能探索》等,对世界语言学体系产生了初步的影响。1976年,韩礼德教授移居澳大利亚,并且在悉尼大学开设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一职,在这期间发表大量学术论著,如《语言的系统和功能》和《功能语法导论》等。这一时期,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式,正在急需填补内容,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这些论著也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至此,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功能语言学彻底形成了对峙的趋势和状态。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1.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对于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产生的说话方式的不同有着深刻的研究,同时还研究语言变体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2.韩礼德把语言分为潜在语言行为和实际语言行为。韩礼德认为语言不是能力,而是“能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范围,说明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琐碎的语言在普遍现象里没有太大的语言价值,这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习得习惯,人们更应该研究的是语言的差异性,因为语言的差异才能显示出文化的差异性,认识差异才能解决交际障碍。

4.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分解,提出了一阶概念和二阶概念,并将四个语法范畴和三个抽象阶进行细化。这样一来,语言的单位就被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更有助于语言的系统分析。

5.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系统,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创举,并且这种“系统”的提法很快影响到传媒学、社会学等学科,这是系统语言学区分于其他语言学的一个根本标准。

6.系统语言学用连续性来解释语言现象,将句子分类从不符合语法到语义比常用句型更加反常,之后到不太反常,再到句子符合常用语言习惯,最后句子完全符合语法。

二、形成背景

(一)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对其学术影响

马林诺夫斯基是人类学功能学派创始人,他使用情景语境探讨语意,认为话语应该放在生活情境中去理解,语言的意义就是正在发生的人物活动的直接表达。“情景语境”对韩礼德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语言学比其他语言学更重视社会语境的影响,这样的理论为语言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二)弗斯观点对其学术影响

首先,弗斯的观点是语言的目标是分析话语的意义,话语的意义应该与话语发生的语境息息相关,有了环境才有了衍生的意义。

其次,弗斯区分了“结构”和“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构就是一个句子内部的结构,弗斯认为这种结构有着聚合的意义,所以后来他的学生将这种聚合升华为“系统”一词。

第三,弗斯认为任何语言习惯都是在“做事情”,所以语言就是在研究事件本身的意义,这样一来,语言就不能离开社会。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理论,他也认为语言同语言发生的社会情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他重新定义了“系统”的概念,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语言理论体系。

三、学术分类

系统功能语言学分为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一)系统语法

韩礼德在系统语法研究经历了“阶和范畴”和“系统”两个阶段,区分标志是连锁轴和选择轴的概念的提出。连锁轴就是组成一句话的各种单位,比如音位、文字、语法、词汇,选择轴则是这些单位的对比关系,这样就赋予了语言单位的意义。如果说连锁轴表示的是表层意义,那么选择轴上的概念就是深层意义。同时,韩礼德把语法分析的尺度称为“阶”,并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级的阶、幂的阶和精密度的阶。一个句子的形成必须从“级的阶”开始,形成各种词素的排列,之后过渡到“幂的阶”,将抽象的语法概念和句子联系起来,最后才将结构和类别两大范畴加入到句子中。

(二)功能语法

首先韩礼德从儿童语言发展入手,总结了七种语言功能:工具、交往、控制、启发、个人、想象和信息功能。这些功能表达了儿童在学习语言阶段在不同时期反映出来的不同语言功能,而儿童陆续表达出来的语言功能的沿袭就是成人日常用语的表达。而成人的语言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人类用语言进行一个物品或者现象的描述,通常我们可以用语言的描述使对方了解,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最初方式。交际功能是人们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群体性的必要保障,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是社会人,都需要语言的支撑。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习得或者表达中得出的信息,人们利用语篇进一步表达思想,也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关键。

同时,韩礼德将语言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语域”的概念。语域分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指的是语言发生的场所和场合,语旨是语言基本的含义和要素,而语式是交际的方式和交际的变化量,这三种区分与韩礼德所提出的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相对应。

四、语言性质

语言是社会的符号,是人的交际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支,是社会成员能够相互交流的依据,所以运用语言是人类后天发展形成的。这就有了“语言发展”的理论,说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语言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进一步发展到了现在,语言的后天形成至关重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了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以及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史等。

韩礼德认为“语言学家应该研究的是跟人类活动相关的语言,而不是捏造出来的语言”,语言不但包括口语,还包括书面语,以上领域语言学家都要研究。语言学家不但要掌握我们熟悉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要研究那些我们认为生涩的,不太符合语言习惯的,甚至是因为地区的差别形成的“方言”或者“口头语”表达。语言除了受本身规则的制约,还应该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也成为当代语言学家应该明确的研究方向。

五、进步与不足

在韩礼德看来,如果想要探究语言本质,就应该深入社会,语言传播是社会得以继续进步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社会学这是实践的第一步。同时,语言的探究还离不开对语义的理解和研究上,这是在理论层次的进一步深入挖掘。系统功能语言学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将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使用紧密结合,研究者可以研究多种语言现象,例如:语音到语音实体、文字到文字实体、词汇学与语音学和语义学的关系、语言与社会情境的关系等等。这些不仅能够认清语言的本质,还能将研究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和社会上的语言使用中,甚至与各种其他语言学学科相互交融与借鉴。

韩礼德对于理论的深度分析做得不够,这是因为系统语言学拉开的知识架构太过宏观,这导致在微观层面上,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存在着理论漏洞和不能与其他理论相融的情况,最后理论变得跨度够宽,涉及面够大,但是深度不够。第一,对于区域语言“子系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对于语言学中存在的变数估计不够严格彻底。第二,对于语言实际运用模式,系统语言学不能给出非常精确的标准和运用模式,这就说明理论对实践指导不足。第三,对于语言与社会情境、语义、文化因素相关的事实,解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即使系统功能语言学结合了语言的形式和语义,但是对于深度挖掘方面,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对语用学、语义学、语音学等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力度,深刻探究这些核心领域的研究实质,为系统语言学进一步研究服务。

(二)研究语境、文化、社会政治、人际关系等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大的优势。

(三)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高科技的联系,这是未来语言学在翻译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四)在我国高校的语言教学中要普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依托研究人员的增多,让该学科人才发展壮大。

(五)继续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和联合的空间,加强对心理语言学理论、语言病理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结语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世界语言学系统内有着较深刻的社会影响,也一直在语言学界代表着更为先进的理论范畴,相对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有着其自身的缺点,特别是与其他语言学在包容性方面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更需要学者秉承前人思想,加大理论支撑力度,使得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更加完善。语

参考文献

[1]丁芳芳.对隐喻的探索――从亚里士多德到韩礼德[J].语文建设,2012(14).

[2]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课题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化背景下河南省公共场所英语公示语规范化建设研究(编号:142400410118)的部分研究成果。】

上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中体育活动语言解读 下一篇: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意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