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民生新闻在媒体融合时期的发展

时间:2022-10-26 05:40:38

论电视民生新闻在媒体融合时期的发展

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在理论领域是一个老口号,但在行动上,却充满了未知与探索。大时代,狭路相逢勇者胜。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2012年下半年实施新媒体战略、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2013年末,主打民生新闻的频道移动客户端(APP)“都市快报”稳健上线,活跃度最高达到70%,一度排名苹果市场同类软件全国第15。电视民生新闻与移动互联融合嫁接,也许是民生新闻未来10年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移动客户端(APP);民生新闻;地域;地气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110-03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了电视机是电视台节目播出、展示的唯一平台,包括电视人自己。可在所有电视人埋头专心耕耘的时候,窗外早已风云突变,媒体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用户习惯改变、传播方式多样、技术跨越式更迭……对于传统电视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更像是乌云密布时露出的那一缕阳光。

一、电视民生新闻生存现状

(一)电视开机率持续走低,用户习惯与构成转变

根据索福瑞数据显示,西安地区全频道全天2013年开机率11.89,较2012年开机率12.12下降1.9%。而以2014年3月7日到3月13日为例,西安地区7天全频道全天开机率10.88,同比2013年12.22下降10.9%。开机率走低,意味着打开电视的人群减少。

也许,大家能从用户习惯的改变找到开机率下降的原因。Wap2.0时代,电视观众的生活娱乐状态正在发生质的改变。由从前相对专一的“看电视、打手机、用电脑”的“以设备为中心”向现如今可同时进行的“用电视、玩手机、看电脑”的“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用户习惯的巨变,同时带来的还有观众构成的改变。传统电视的单项传输模式将大多数“不忠实”的年轻观众“淘汰”,而其忠实观众集中在年龄45岁以上。以一省级地面都市频道为例,45岁以上观众占到60%。而在都市青春频道APP项目组进行的500份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通过手机看到有兴趣的电视新闻预告后,是否会回到电视机前观看?结果显示会回到电视机前观看的比例分别为:70后41%,80后33%,90后22%。可见,电视机对于年轻观众的吸引力逐渐走弱。

(二)广电用户增长近停滞,传播方式多样化

数据显示,广电有线数字网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升,以下表为例,年3.29%的增幅(以500万为用户基数,日增493户)相对于每天计划净增千户的IPTV,也许并不是一个令人无忧的数字。

IPTV还不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微博、微信、APP都具备视频接收浏览的功能,更具威胁的是“三屏合一”的电视盒子,多媒体智能交互体验刺激了年轻用户的神经。仅2013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活动,5万台新小米盒子在13分钟全部售罄。

这些数据在不同方面说明,受众接收“内容”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所以,对于内容制造者的人们而言,要不被大时代所淘汰,除了逆水行舟在内容生产上下大力气外,更需要应势而变的是人们传播“内容”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死守着电视机这一个出口。

(三)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用户攀升成主流

据中国工信部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在11.46亿手机用户中,其中3G用户有2.7727亿,占24.20%,接近四分之一。手机视频用户则超过1亿户,并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终端+APP”模式迁移。根据艾瑞公司预测,2015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接近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于2015年超过PC。

而都市青春频道APP项目组在西安市区展开的500份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中只有6%没有使用过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以及3G、4G移动互联网建设的逐步完善,给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依照一般传播发展的规律而言,电视媒体改变传播方式,应该先到桌面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但是,大时展的迅猛以及技术更迭之迅速,让单元级电视频道有条件可以直接穿越到移动终端。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电视民生新闻嫁接APP

(一)什么是移动客户端

APP为英文单词Application应用程序之意,简单的说,APP是指各类在移动终端上呈现的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比如社交类的微信、微博,游戏类的汤姆猫、愤怒的小鸟,以及新闻类的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电视民生新闻与APP嫁接,就是指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依托下,开发相关移动应用软件,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及时了解最新资讯、视频新闻、栏目活动等,将无形的电视观众人群转化为有形的新媒体“圈”的概念。

(二)电视民生新闻嫁接APP的优势

“融合新媒体”是一项令人新鲜刺激却又自信不足的行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面对移动终端这样一个高大上“技术男”来说,自身专业学历不高、从业经验不足、理念传统守旧等,都是牵绊人们迟疑不前的原因所在。但审慎思考,在区域性媒介传播领域,“高大上”也许并无用武之地,反倒是最具地域概念、最接地气的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能在区域性新媒体移动客户端(APP)发展中找到惊喜与未来。

1.以民生新闻为根基,更懂得本土用户的新闻需求。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栏目,距离2002年元月1日开播已经12年,是陕西本土一档响当当的民生新闻栏目。扎根百姓、关注民生、了解需求、不断创新是其优势。12年来,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等民生新闻节目以对观众需求极强的敏感性保持了收视率长期位列同时段第一或前列,陕西本土近千万忠实观众也养成了“了解当日陕西、看都市快报”的习惯。

新媒体再新,它的媒体属性不变,用户对它的媒体需求不变。所以,面对昨天的电视观众、今天的移动终端用户,都市青春频道移动客户端在新闻设计理念上,大胆凸显“本地”特色。客户端上线后,后台数据也逐步印证了人们的初判:本土用户对“本地”新闻版块100%的浏览量和跟帖量,的确高于主打国内国际热点事件的“最热”版块。以3月25日至3月31日数据为例,“本地”新闻访问量达到了259245,跟帖量37101;而“最热”新闻访问量为98575,跟帖量13354。同时,同类型新闻推送,“本地”新闻的跟帖量是“最热”新闻跟帖量的3.5倍。以3月21日为例,发生在外省的“最热”新闻《女子喝啤酒吹瓶 瓶中碎玻璃戳穿食道》推送后,访问量达到684人次,评论量51人次;“本土”新闻《两千学生无操场 体育课只能上自习》推送后,访问量1005,评论量:183。可以看出,“本土”新闻不但更受关注,而且更能引发用户的表达欲望。

2.以视频生产为核心,使制作更加快速、优质、批量。不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为王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目前各大应用市场的软件98%均为全国覆盖,区域性APP凤毛麟角,本土稀缺内容就是突破口。相对于其他网站、新闻客户端来说,都市青春频道作为电视内容专业生产者,有着无法比拟的内容优势。比如优质的记者队伍、专业的新闻眼光、独家的采访内容、精良的制作水准、海量的视频更新等等。目前,频道每日新闻直播5小时,拥有7档新闻资讯节目、3档生活娱乐综合类节目,全天可提供的全新、优质、原创的视频资源超过7小时,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与国内各大门户新闻类客户端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强大的本土资源,APP项目组进行了前期摸底问卷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地域 地气 地标”的风格定位。2013年12月“都市快报APP”上线以来,按照新媒体时间轴,全天5~8次各新闻类客户端集体推送时间,“都市快报APP”以其鲜明抢眼的本土推送内容在各大门户客户端的内容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差异化竞争迅速刺激用户关注、下载,在苹果、安卓等手机软件市场,用户反馈下载的理由基本为:本土资讯窗口。

3.以电视平台为基础,使本地推广互动更有优势。推广是新媒体发展的利器,好的平台能让推广事半功倍。在区域内,的确很难找出比拥有近千万用户的高收视率电视频道更好的推广平台。事实也证明,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名的《都市快报》在本土拥有绝对的观众基础,在新媒体的初期推广上可以做到“一呼千应”。仅2014年一月份在电视线上推广的“全城热扫二维码”活动,每天就能为“都市快报APP”带来3千左右的下载量,是上线推广前的10倍。该活动26天活动秒杀参与跟帖总量达到了105万次,单条日跟帖量最高甚至超过了7万人次。短短1个月,完成了原先预计4个月的目标任务。

(三)新媒体之一的APP为电视民生新闻插上翅膀

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民生新闻的10年已经过去,未来10年是卫视的。但似乎,以移动终端为依托的新媒体APP的出现,让民生新闻看到些许机遇。

1.移动互联无限传播,让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可以“破界”全球共享。“都市快报APP”上线已来,用户已经遍布全国10省市以及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陕西本土生活正在向全球实时定位传播。

2.依托移动终端应用,在年轻观众中延伸品牌影响力。“都市快报APP”项目组500份调查问卷显示以及较早前的一些数据分析发现,APP的目标人群以90、80后为主,70后为辅,鲜有60后,而这与电视观众40岁~65岁年龄构成存在差异化,也就是说,“都市快报APP”的目标用户与电视目标用户并不冲突,发生分流收视率的概率很低。而且,电视节目内容通过移动客户端的传播,还能有效在年轻观众中做到品牌覆盖。

3.新媒体新技术的参与,让民生新闻即时直播在移动终端成为现实。民生新闻现场直播往往受技术装备、频道整体编排、事发地距离等条件制约不能成为常态。和APP的嫁接,则可以借助3G、4G技术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常态化。“都市快报APP”计划打造一支由本台记者、认证网友、普通网友组成的不同梯次直播团队,结合现代化的非编媒资网,实现网内网外、线上线下的实时对接,做到新闻事件的同步播报,打造直播陕西的全新概念。

三、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融合新媒体APP的立体建构

(一)理念建设

传统媒体人应不断洗脑。移动客户端不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品或推广平台,它必须具有独立媒体气质,这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要用产品的眼光去看待移动客户端,它应该具备产品的“消费”属性,较之电视节目,更强调用户的消费需求。目前,都市青春频道已根据其独立属性,对新闻采编流程进行调整,为移动客户端建立独立运行的保障机制。

(二)内容建设

新闻资讯是用户刚性需求的核心竞争力,但要提升用户粘合度、打造新媒体交互中“圈”的概念,营造全面、权威的“门户”战略对于一个综合类的都市频道来说,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目前,都市快报APP三大版块“快报讯、快报帮、快报圈”,涵盖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游戏互动。其中,快报讯全天新闻事件、生活服务、娱乐资讯200条以上;快报帮包括查美食、查电影等6系列,全天动态更新;快报圈包括快报福利、游戏答题、青春咖3类,24小时互动。三大版块的综合性构成符合门户客户端客户的多元要求。上线以来,以“本地、独家、突发、话题”为原则的推送平均跟帖量超过100人次,实现了陕西本省的权威。

(三)推广建设

与在成熟频道创办新电视节目不同,新媒体建设是在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所以,除了做强理念和内容外,更为重要的是推广建设。要通过新媒体人群分析,用新媒体的渠道、方式进行圈层对位推广。都市快报APP研发上线过程中,人们的深刻体会是:强势推广是利器。

2014年1月,针对新媒体用户人群构成、习惯分析,都市青春频道策划打造“都市快报APP 全城热扫二维码活动月”。1月3日到1月28日,除了电视屏幕外,在西安30家华润万家超市、9家苏宁卖场、900家放心早餐点、10家星级影城以及火车站售票厅及候车室都能领到都市快报手机客户端的二维码。在活动带动下,手机客户端下载量激增,迅速挤入苹果移动应用软件市场前100名。

综上所述,新媒体之APP未必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救赎,但与移动互联网的嫁接,却是每个媒体人都应深刻思考的未来。

上一篇:高校微视频创作与区域文化的良性互动探析 下一篇:微信支付带来的移动支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