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加工贸易转型措施

时间:2022-10-26 05:32:36

加快河南加工贸易转型措施

2011年9月28日,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这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河南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河南省的加工贸易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1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自1993年开展加工贸易以来,总体上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以下通过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加工贸易企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

近年来,河南省年加工贸易额均稳定在20亿美元以上。2005年,河南省加工贸易额为23.6亿美元,2006年为26.3亿美元,2007年为24.9亿美元,2008年为25.8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加工贸易额在总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增幅不是很大。而从2007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两高一资”加工贸易的政策,这对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1.2河南省加工贸易企业主体结构与地区分布

河南省发展加工贸易虽然充满了机遇,但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较少。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和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相对较少。在东部沿海地区拉动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外资企业,而河南省拉动加工贸易的主要是国有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虽然河南省18地市都开展了加工贸易,但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包括洛阳、安阳、焦作以及新乡等地市,其它地区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加工贸易规模最大的是郑州市,2008年单单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额就达2.13亿美元,而其他大部分地市,加工贸易额微乎其微。

1.3河南省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

从河南省的贸易结构来看,2005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河南省进出口额的65.5%,其中出口值占全省出口值的68.5%;加工贸易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0.5%,出口值占全省出口比重为28.9%。而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出口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78.7%和76.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7.7%和19.1%。由此可见,一般贸易在河南对外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偏低,甚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2河南省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工贸易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河南加工贸易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河南加工贸易的发展。

2.1加工贸易规模偏小

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加工贸易获得一定增长,但是规模一直偏小,基本维持在20多亿美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同时,从增长速度看,河南省的一般贸易发展迅速,而加工贸易发展缓慢。2005年至2008年,一般贸易实现的进出口值增长速度均远远高于加工贸易。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河南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增长都受到较大影响,加工贸易尚保持有小幅增长幅度,但一般贸易却出现负增长。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额为10,535.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贸易总额的41.1%。而2008年河南省加工贸易额仅为25.76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的15%,仅占全国加工贸易额的0.24%。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发展,2006年,河南省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比重要达到40%以上,实际上这个目标远没有实现。河南省加工贸易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很低。

2.2加工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

从加工贸易商品结构来看,河南省加工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是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皮革和发制品等原材料,而出口商品则主要是进口原材料的制成品,河南省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简单加工为主,进出口商品主要是一些高耗能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产品层次较高的机电产品在河南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不足10%,而同期机电产品占全国加工贸易额的比重在70%以上,这说明河南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十分落后。由于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发达国家便会将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和资源等更廉价的地方,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将会面临不确定性,缺少发展后劲。

2.3出口加工区建设落后

出口加工区对一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在出口加工区建设方面显得十分落后。一是出口加工区的数量太少,目前郑州出口加工区是河南唯一一个出口加工区。二是出口加工区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基础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加工区内主要是从事生产加工,不具有保税物流的功能,因此无法满足区内外企业国际物流的需要。区内企业由于没有保税物流功能项配套,导致大量余料无法处理,从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2.4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不高

目前,河南省大约有300多家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从企业数量来看,从事加工贸易最多的是民营企业,但是在加工贸易额中国有企业占的比重却最大,这与沿海地区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加工贸易增长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河南的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加工贸易的真正主体,它们依靠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内资企业很难融入。大多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对国际市场和加工贸易不熟悉,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相当有限,与外商的合作处于较低层次。

2.5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有待完善

通常,加工贸易的监管系统要由海关、工商、外汇、质检、税务、公安等多个执法部门共同构成,因此,各部门之间能否协调一致对加工贸易的发展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河南的这些管理部门由于各自为政,在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方面协调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各部门政策的不一致。河南加工贸易的监管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有效地协调机制,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同时也对监管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由于各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出现脱节,进而给走私分子造就了可乘之机。虽然各部门都加大对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但近几年来走私活动还时有发生。

3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策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发展方面面临着新机遇。为了促进河南加工贸易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要加快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配套能力。加工贸易企业要逐步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移。同时,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要注重使加工贸易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以此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次,要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一方面,河南要优化加工贸易布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实践显示,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聚集在几个主要城市,具有明显的群聚效应。如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台州等地。河南应借鉴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选择经济基础较好、在发展加工贸易方面有优势、潜力大的地市,使这些地市成为河南加工贸易发展的主战场。另一方面,由于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为核心,它也成为吸引众多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技术发展潜力明显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把高技术水平、高增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河南,从而提高河南加工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内在价值,促使河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2加强出口加工区建设

出口加工区是国家为促进加工贸易发展而设立的,由海关对保税加工区进出口货物进行封闭式监管的特定区域,对促进一地加工贸易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应争取国家对出口加工区的支持。河南省地处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加工贸易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更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应争取在工业基础较好的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建设出口加工区,以此来促进河南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其次,应加强出口加工区对东部加工贸易的承接。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逐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承接国外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河南应充分发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来承接自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再次,应加强出口加工区的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出口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及生活区、商务区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打造让企业满意的优良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河南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3.3促进加工贸易与本土经济共赢

要发展加工贸易,就必须发挥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河南加工贸易要与本土经济实现共赢。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省内采购,以带动原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时更有利于原料生产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时,要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将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中间投入品上,对加工企业的国内采购同样实行退税政策,提高加工企业的国内采购积极性,引导加工企业更多的采用国内、省内料件。另外,要发挥河南农业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解决河南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3.4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

为了促进加工贸易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首先,应加强监管部门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形成协力共管的局面。加工贸易涉及贸易、财政、税收、外汇等多方面的政策,在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多个环节,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在具体工作中,要明确落实加工贸易各个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各部门之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协调运作机制,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形成政府部门间执法互助体系,发挥整体管理公共服务效能,保障管理和服务到位。其次,应提高海关的监管能力,打击走私,保护加工贸易企业的合法权益。海关要与工商、税务、公安等执法部门共同合作,确保对加工贸易监管到位。

3.5大力培养加工贸易人才

归根结底,河南加工贸易的发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加工贸易专业人才来推动。首先,加工贸易企业要努力培养熟悉加工贸易运作的人才,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新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引进人才和吸引人才回流。再次,加强对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务模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和产业升级的基本机制,使他们成为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加工贸易方式转型升级的有力推动者。最后,从长远来看,对加工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和调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重视加工贸易这一领域的特殊需求。另外,在培养加工贸易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上一篇:乡村经济巩固战略 下一篇:学前教育手工制作教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