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一体”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4:56:56

基于“三维一体”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摘要: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做好贫困生资助管理的基础。文章从学生家庭经济量化、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并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全面客观地量化评定体系对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贫困程度;量化;评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73-02

高校贫困生资助是党和国家落实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贫困生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也随之迅速扩大,尽管国家的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贫困生认定方式落后、指向对象和收益对象不一”[1]等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是各高校面临的一个紧迫且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学生家庭经济量化、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三维一体”的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并在多年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贫困生数也明显增加。国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校贫困生,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国家助学金从1500元/生/年提高到1000~3000元/生/年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金额也高达每生每年5000元,确保所有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贫困生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效率,也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量化认定标准。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是贫困生认定的关键。长期以来,贫困生认定一直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认定方式是:根据生源地政府开出的贫困证明,依据学生日常行为和表现,结合家庭电话采访及实地考察等甄别手段,再以学校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为基准线,对学生的贫困状况给出判断,进行资助。纵观目前的认定方式,总体是“定性多、定量少,主观依据多、客观依据少”[3],因为“对贫困生的认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就造成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标准的多样化,甚至在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认定标准也不能统一。”[3]所以,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已成为困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题之一。

2.个别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贫困生资助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3]。由于社会诚信制度中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和惩戒制度,导致个别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开具假证明、弄虚作假等手段,冒领国家资助金。一些真正需要资助金的贫困生由于自卑等个人原因放弃申请,致使资助政策无法真正惠及到贫困生上。因此,诚信缺失是贫困生认定工作陷入一定困境的又一原因[4]。

二、基于“三维一体”的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构建

对学生贫困程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5]。本文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本着全面、客观和系统的原则,研究出从学生家庭经济量化、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三个维度来量化学生的贫困程度,构建了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学生家庭经济量化主要从生源地、影响家庭经济情况的众多因素来量化,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侧重于班内其他同学和辅导员对学生在校内经济支出和品德修养等方面表现的认可程度,具体各项的量化指标与权值如表所示。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指标需要考虑到影响家庭经济的所有因素,并系统分析各个因素对学生家庭经济的影响度,根据不同影响程度,赋予不同权值。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区域资源、家庭经济资源、家庭人力资源以及特殊性事件等方面,区域经济主要考虑学生所在地是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村镇还是县市;家庭经济资源、家庭人力资源主要从二级指标家庭情况得到,又将二级指标细分为:双亲情况、经济类型、父母身体状况、父母年龄状况、赡养(外)祖父母情况、家庭成员(兄弟姐妹)情况等7个三级指标,每一个三级指标也需要进一步细分各个观测点,如双亲情况细分为:双亲家庭、单亲家庭(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父亲)、单亲家庭(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母亲)、单亲家庭(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其他人)、单亲家庭(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父亲)、单亲家庭(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母亲)、单亲家庭(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其他人)、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抚养费支付其他情况等8个不同的观测点,而且根据不同观测点对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程度不同,赋予了不同的权值。家庭特殊性事件的发生为附加加分项,主要从自然灾害与危重病人两方面量化。

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主要考察贫困生在校期间,相比于非贫困生,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消费和社交情况以及衡量贫困生能否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和自立自强。主要侧重于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方面的表现,以精神资源为主。物质资源主要考察贫困生每月消费开支情况,具体包含:每月伙食开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价格总和是否≥6000元;是否拥有多件名牌服饰、中高档化妆品、其他高档奢侈品;是否经常上网、玩电脑游戏、聚餐、旅游、K歌等情况。精神资源主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以便在资助时更加全面,同时也能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助学金。作为一名贫困生要充分利用助学金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也有力地避免了贫困生滋生对助学金的“等靠要”的消极心理和接收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错误心态。

三、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实践

从2012年起,我院就采用量化评定的方法来认定贫困生,现已覆盖全院5个年级共近1300名学生。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到时,组织填写《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问卷》,作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的主要依据,而后在学校组织贫困生认定助学金评定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和提交证件,再组织班级评议和辅导员评议的量化工作,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学生的贫困程度以及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表现,使得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全面、客观。

实践证明,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避免了“假贫困生”的出现,同时使得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也得到认定和资助,做到指向对象和收益对象的统一;获得资助的贫困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对学生事务、学生管理的积极参与,也让学生认识到助学金是学校对自己实施权利和义务的充分认可,加强了学生的义务感,充分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学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贫困生资助是扶贫、励志、助学的有效统一,是体现我国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基于“三维一体”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使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公平,使得有限的资助能真正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保证国家助学解困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晴,叶M.国外高校学生贷款资格审查的借鉴与启示[J].高校学生管理,2009,(3).

[2]于美亚.从“假贫困生”现象看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J].新课程研究,2010,(4).

[3]白华.从二元组合到三维一体――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3).

[4]孔庆磊,安娟.某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2).

[5]周小祥.基于贫困度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5,(9).

上一篇: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下一篇:可持续设计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