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意见

时间:2022-10-26 04:51:3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意见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灌注完成并硬化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会存在许多气穴、微孔隙以及微裂缝,影响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混凝土裂缝是难以避免的,水泥水热化、楼板力学形变、内外部温差较大以及混凝土配合不当都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和表面裂缝,施工人员要规范施工,做好混凝土后期养护,减少施工裂缝的存在。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类型以及裂缝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施工意见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繁荣,混凝土成为主要的施工原材料。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骨料、外加材料以及水配置而成。混凝土具有原材料丰富、施工简便以及价格低廉的优势。受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本身变形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沉陷裂缝、干缩裂缝以及塑形收缩裂缝等,影响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施工单位要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

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

(1)温度裂缝。混凝土温度裂缝一般发生在温差较大地区混凝土结构中以及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在温差较大地区,混凝土结构内外热胀冷缩程度不同,外部水分蒸发较快,混凝土结构内部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较大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承受的范围之后,混凝土温度裂缝就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一般产生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走向没有规律,裂缝夏季较窄而冬季较宽,裂缝极易引起混凝土钢筋的锈蚀,降低混凝土抗渗和抗疲劳能力。

(2)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产生在混凝土表面的网状或平行线状裂缝,干缩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养护的后期阶段,干缩裂缝的出现不可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内部温度变化较小,内外部拉应力较大,水泥浆体干缩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会影响混凝土抗渗性和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造成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水泥质量、混凝土水灰比、水泥和外加剂用量都会造成干缩裂缝。

(3)沉陷裂缝。沉陷裂缝是地基土质松软或不均、模板的刚度不足以及回填不实等造成的,沉陷裂缝最易发生在冬季。施工模板一般安置在冻土上,冻土的化冻很容易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沉陷裂缝就很容易产生。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松软土等软土地基进行夯实,确保地基受力均匀,减少沉陷裂缝产生。

(4)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具有不连贯性,较短裂缝在30cm左右,而较长裂缝可以达到3m左右,裂缝两侧长短不一。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发生在大风或者是干热天气,在这种天气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混凝土急剧收缩,混凝土结构产生龟裂。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受到环境温度、水灰比、凝结时间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1)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在外形以及功能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平面布置更加复杂。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受力钢筋截面较小、节点设计不合理以及构件断面的突变都很容易引起混凝土结构应力的集中,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此外,设计者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还需要对板的约束应力进行考虑,否则混凝土结构也极易产生裂缝。

(2)混凝土材料以及材料配比不当。首先,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水配置而成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粉砂的含泥量以及颗粒级配和外加剂的掺量进行考虑,否则混凝土质量会受到影响。其次,混凝土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38左右,水灰比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施工单位往往提高水灰比,多余的水分会残留在混凝土中,混凝土孔隙周围会产生集中应力,造成混凝土裂缝。

(3)施工工艺影响。混凝土施工有严格的流程,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都要按照流程施工,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浇筑过快、浇筑顺序不合理都会影响混凝土配合比,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时间过快、振捣棒在混凝土钢筋上振动、过振以及漏振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以及密实性,增大混凝土收缩值,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此外,施工过程中,将模板和管架集中堆放、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楼板局部压力较大,混凝土楼板局部承受的压力较大,混凝土楼板极易发生变形,楼板裂缝产生。

(4)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当。合理的混凝土养护会降低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确保混凝土能够正常的硬化,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在7天左右,养护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养护时间过长都会影响混凝土收缩,而养护时间过短又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率,产生混凝土裂缝。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做好混凝土施工设计工作。混凝土结构施工是系统化技术化的工作,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要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避免结构断面造成的应力集中,充分考虑结构配筋,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科学安排工种的交叉作业时间,在模板封镶收头以及线管预埋之前要争取穿插工作的全面完成。此外,在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要架设临时活动跳板,避免上层钢筋的破坏,实现应力的分散,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会。

(2)做好混凝土配比工作。如上所述,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建筑施工单位要按照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减轻混凝土体积收缩力度。混凝土减水剂要具备抗渗性、可泵性、和易性以及抗离析性,减少混凝土泌水现象。混凝土配比人员在配比之前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的构件截面以及操作水平,合理设计塌落度,根据砂石材料质量状况做好养护工作。配比人员可以通过骨料级配改善、减水剂和粉煤灰掺加来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抑制骨料反应。

(3)强化混凝土振捣工作。混凝土施工流程包括了混凝土配制、运输、灌注、振捣和养护,混凝土振捣不当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和强度。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该采用垂直振捣方式,按照混凝土塌落度的不同来掌握混凝土振捣时间,可以采用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方式来排除混凝土内部气泡和水分。混凝土振捣完成之后要采取蓄水保温措施,使用湿麻袋和薄膜进行养护,避免大风和降雨天气灌注混凝土,确保模板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混凝土尚未浇筑的部分要避免混凝土的散落,减少薄弱点或者冷缝的存在。

(4)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保温养护能够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值,利用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控制和防止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应该在25度以内,做好基坑排水工作,降低约束应力,控制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在7天左右,只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可以结束养护。

四、结语

近年来,混凝土成为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原料,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的,施工单位只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将混凝土裂缝的影响降到最低。混凝土裂缝控制是整体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减少裂缝的存在,提高建筑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 朱子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0

[2] 江丛彬.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 韩阳,符东臣.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4] 史国栋,孙莺莺.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上一篇:86例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观察分析 下一篇:800例乙肝两对半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