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进展

时间:2022-10-26 04:43:2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简要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认识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F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等。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敏感、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等有关。多采用抑制胃酸、促胃肠动力药及助消化药治疗,但存在反复发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困扰。相比较而言,中医中药以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治疗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本病在中医学里面没有特定的病名,按照临床表现可归入“胃痛”、“嘈杂”、“痞满”等范畴。现代医家将FD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其病位涉及肝、脾、胃。廖建良[2]认为病因以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寒湿不调因素多见,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影响精微物质的布散,致使气机失调;情志失畅引起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就会出现“木郁土壅”, 即脾胃壅塞而痞满;疏泄太过则会出现“木旺乘土”,即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寒湿不调包括寒邪客胃,阻遏阳气,阻滞气机,导致胃失升降;湿邪粘滞而缠绵,使中焦失运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病。FD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王垂杰[3]认为FD的病机核心为肝郁气滞、肝胃失和。情致不畅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或由于饮食损伤脾胃造成土虚木贼,发展成肝胃不和,“气有余便是火”,进而表现出以脾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符思[4]认为“郁”是FD的重要病因,而其中“气郁”与“食郁”是贯穿本病发生的始终,其病机为气机郁滞、脾胃运化失常。蒋士生[5]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其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因饮食不节、痰湿内蕴、表邪入里、淤血阻滞等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不得宣通而成痞满之证。李峰等[6]认为“脾不运”为FD的病机关键,《灵素节注类编》曰:“脾不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汁上泛则呕出,浊壅不降,上焦大塞也”。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制约脾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脾的运化,脾失健运,影响胃的受纳,从而产生了胀满、疼痛等症,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陈苏宁[7]提出以玄府学说来解释FD,脾胃为五脏气机转运的枢纽,而五脏六腑皆有玄府,玄府是气机尤其是脾胃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通道,滞的产生为玄府关闭所导致,进而发展成胃痞。

2 辨证施治

2.1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黄贵华[8]提出FD的治疗应以“补虚为主,攻实为辅;宜温阳为主,寒凉为辅”的原则。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分型及予相应的方药,分为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桂枝法证;中焦阳气功能失常所致的理中法证;脾胃虚脱、气化失常所致的四君法证以及由脾胃虚弱发展而来,水湿停集于体内的二陈法证等四种证型。张宝军[9]认为由肝郁气滞引起的脘腹不舒,痞塞满闷,心烦易怒,善太息等,应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由脾胃虚弱引起的脘腹不舒,时缓时急,喜温喜按等,宜益气健脾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由痰湿内阻引起的胃脘痞满,恶心欲呕,头重如裹等,应除湿化痰,理气宽中,方用平胃散加二陈汤;由寒热错杂引起的胃脘痞满疼痛,遇冷加重,胃中灼热,嘈杂泛酸等,宜辛开苦降,和中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郝燕生[10]以加减柴芍桂枝干姜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的FD的73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0.41%,能显著改善胃脘胀痛不适、嗳气反酸、纳少便溏等症。姜树民[11]认为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固本之法,以条肝理气为通用之法,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为变通之法,以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宣降肺气、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为辅助之法。王小娟[12]认为治疗FD宜扶正补虚、健脾理气,采用舒胃汤(柴胡、香附、白芍、川楝子、延胡索、枳实、旋覆花、焦神曲)以舒肝理气恢复肝之疏泄功能,健脾和胃恢复脾升胃降,使中焦气机得以通畅,诸症可除。王长洪[13]认为FD治疗原则,总以通降为先,对于寒热之象不明显,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所致的采用和降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脾胃阳虚、胃纳不佳所致的采用温降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对于胃阴不足,胃纳失司所致的宜用润降法,方用益胃汤加减;对于寒热错杂所致的适宜辛开苦降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孔文霞等自拟中医经验方(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6g、柴胡12g、枳壳20g、赤芍2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建曲20g、生姜10g、白首乌20g),随证加减(郁结者加延胡索12g、郁金10g;胃中湿热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藿香10g、制半夏15g;;脾胃虚寒者加黄芪15g、白术9g、干姜10g;胃阴不足者加白芍12g、太子参28g、石斛10g;胃脘嘈杂、泛酸者加煅瓦楞子20g、海螵蛸15g),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2.2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FD的临床治疗中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孙敬青等选取“老十针”,即穴位中脘、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百会、神庭、印堂,整方具有调气疏肝、解郁宽中、健脾和胃、消导运化、理气和血、升清降浊之效。根据患者证型(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随证配穴及选用补法或泻法。治疗4w后,结果显示33例FD患者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67%。王郁姣等采用矩形针灸法,取主穴神阙、天枢、中脘、梁门、关元、水道等,除神阙穴采用隔姜灸法外其余腧穴采用艾柱直接灸5~10针,治疗脾胃气虚型患者。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40例患者,痊愈24例(60.0%),显效14例(35.0%),有效1例(2.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时会君等针灸主穴取足三里(双)、中脘、内关(双),肝脾不和型用泻法,加太冲、期门;肝郁化热型用泻法,加行间、期门;脾胃虚寒型用补法,加三阴交、章门、脾俞、胃俞,同时在中脘、脾俞、胃俞穴施温针灸,连续治疗3w,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服用西药对照组。李杰等对35例FD患者治疗,针刺双侧足三里,平补平泻;内关和天枢穴针刺艾灸,耳穴取神门、皮质下、枕、肝、胃、脑,经过10d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房纬等采用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取胸胁诸穴,如气海、关元等;膀胱经背俞穴,如肝俞等)治疗肝胃不和型FD患者,此法具有疏肝行气,健脾和胃,以恢复胃之和降,使水谷得化,气机顺畅,痞满自消。刘绮等采用穴位埋线治疗FD患者,取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随证配穴,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为78.9%,对比单纯药物内服的对照组有效率64.3%,效果明显。

2.3针药联合 不少临床医师也采用针药联合治疗FD。张金钊等治疗FD患者采用中药配合电针针刺特定穴位,辨证施治,肝气郁结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脾胃气虚证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气犯胃选用四逆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湿阻脾胃证选用三仁汤加减。电针治疗取主穴足阳明胃经冲阳(原穴)、丰隆(络穴)、足三里(合穴)、梁丘(郄穴),根据症状主次,选择相关配穴。治疗1个月后,结果显示38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2%。于素甫江・苏来漫采用针灸(穴位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穴以捻转补法为主)结合人参健脾丸治疗脾胃气虚型FD患者,56例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85.71%。李佑桥等以疏肝健胃汤(柴胡10g、制附子10g、枳实10g、大腹皮15g、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白芍20g、砂仁6g、广木香6g、泽泻10g、黄连6g)配合针灸治疗(主穴为中脘、肾关、侧三里、侧下三里,随证配穴),经过28天的治疗后,40例FD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胃动素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生长抑素有显著降低,有效率达95.0%。

2.4中医内外合治 中医内外联合治疗FD,如穴位贴敷加内服中药,其作用也不容忽视。孙群对32例FD脾胃虚寒证患者,治疗上除了给予内服中药外,还采用“健胃散”(白芥子300g、细辛300g、玄胡索100g、制附子100g、肉桂100g、川椒100g、以生姜汁调匀),分别敷贴于脾俞、胃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穴。结果显示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88%。贾学平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给予黄芪针1ml注入,结合内服调中颗粒(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8g,炮姜3g,太子参5g,甘草6g,大枣10g,杏仁10g,厚朴10g),60例FD患者痊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1.6%。

2.5其他 中药足浴、推拿等方法也应用在临床中。张红星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红花、川芎三味药组成,并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而成的灭菌水溶液)注射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通过循经运行,直达脾胃脏腑,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中散寒、条畅气机等作用。吕淑华等采用中药足浴配合食疗治疗脾虚胃寒型FD60例,结果显效31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6.67%。张煜新采用整脊疗法,松解错位椎体棘突旁结节和条索状物,29例FD患者经过4w的治疗,显效11例,有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有效率92.9%,半年复发率分别为10.7%和34.6%。说明整脊疗法治疗FD具有疗效确切、稳定持久,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点。游运舸等采用中药袋敷(采用透气性较好的棉纱布缝制成药袋,药用党参、白术、柴胡、白芍、陈皮、姜半夏、香附、砂仁、厚朴、枳壳、川芎、苍术、苏梗、吴茱萸、炮姜、肉桂、食盐,将药袋在微波炉内适当加热,敷于神阙穴)配合TDP神灯照射(TDP神灯置于外敷药物的上方,距腹部30~50cm照射20~30min),治疗4w后,总有效率达92.73%。王艳等将针药疗法(主穴取中脘、足三里、下脘、天枢、期门等;中药以四逆散加味组成)与心理干预结合(通过认知干预为主,辅以暗示疗法、松弛疗法、支持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90.0%,取得满意的效果。

3 问题与展望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方法有限。FD在临床表现为痞满、嗳气、恶心、呕吐等脾气虚弱,胃失和降,肝气郁结之象,故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以肝气犯胃、脾胃纳运失常为其主要病理基础。根据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中医治疗FD方法多种多样,如中药治疗、自拟经验方、针药结合等。这不仅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①临床设计上缺乏远期观察,一部分临床研究设计缺乏随机对照以及实验例数较少,对实验结果或有偏差,缺乏一定的说服力;②中医学认为FD的病因包括情志不畅及饮食不节等因素,但是在实际临床中,医师缺乏对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及饮食指导;③FD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实验中缺乏对本病防治的研究。建议在今后本病的研究中,尽量采用数据量较大的随机对照实验。临床医师应该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减少本病的发作次数;同时应帮助患者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98.

[2]廖建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66-67.

[3]秦燕鸿,王垂杰.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60-161.

[4]占新辉,王微,符思.符思教授从六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9):8-9.

[5]李慧,王红梅,蒋士生.蒋士生从气机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1-22.

[6]刘晶,李峰,唐旭东,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机制研究探讨[J].河北中医,2014,36(11):1712-1713.

[7]王波,陈苏宁,陈丽荣,等.陈苏宁开玄府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J].北京中医药,2014,33(6):422-423.

[8]余九峰,周衡,黄贵华,等.黄贵华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2013,31(11):8-9.

[9]王晓莉,张宝军.张宝军主任中医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20-21

[10]郝燕生,曹守冬.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37-1338.

[11]张倩倩.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J].河北中医,2009,31(2):166-167.

[12]王小娟,刘芸.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25-27.

[13]时霞,吕冠华.王长洪应用通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278-1279.

上一篇:优质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