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借贷,多余利息是否应退还?

时间:2022-10-26 04:04:47

法官说法

一起因“过激死”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随着法院的判决而尘埃落定。所谓“过激死”,是指死者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情绪激动,诱发自身某些疾病的突发而猝死。对争执中诱发他人“过激死”的责任认定,应考量行为人的争执行为是否具备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即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客观上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危害结果、侵权行为与危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人与人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双方发生言语争辩,是合情、合理,也是合法的表现。至于一方因过于激动而诱发“过激死”,一般是不能预料的,且发生死亡后果的根本原因是本身的疾病所致。因此,一般情况下,争执诱发他人“过激死”,不构成侵权。当然,如果在争执中发生肢体接触或出现侮辱性的言词,那么行为人的主观上就存在过错,且肢体接触或口出侮辱性的言词,行为人就须承担侵权责任。

一般而言,激烈言辞会导致他人愤怒和激动,但通常不会导致死亡。本案中,何卫东的行为未超出合理限度,胡彦明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身体因素。何卫东既然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也不存在侵权行为,为何法院还判决其所在单位补偿5万元呢?我国《侵权责任法》在侵权责任之外规定了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作为一种责任分配原则,其依据既不是行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公平。一般而言,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价值理念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把一种价值理念作为调整具体社会关系的操作工具,是特殊的法律现象。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这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基本条件。二、有较严重的损害发生。三、不由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有违公平的民法理念。公平责任原则弹性较大,赋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法官依据内心的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来合理确定当事人是否应当分担损失及如何分担损失。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平责任原则在理论上的模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何卫东与胡彦明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对胡彦明死亡的损失应由双方分担。但这一后果如全部让胡彦明承担,便有失公平。甲通信公司作为何卫东的雇主及该商业行为的受益者,应对胡彦明的意外猝死予以适当补偿。因此,法院据此作出判决。

本案的发生告诫我们,生活中在发生纠纷后,双方均应克制,好好协商。就是要理论一番,也应心平气和、好语相向。这样,方可减少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于人于己均有益处。

2011年9月,朋友高息向我借款3万元,约定月息0.1元,暂借4个月。朋友还出具了借条给我。2011年10月、11月,朋友向我支付2个月的利息共6000元。至今,朋友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未向我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我准备上诉法院要求朋友还款。因为,双方约定的月息0.1元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朋友扬言,如果我不,他就认账,等有钱再还我;如果我,他就要求我将超出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利息折抵本金。请问,法院会支持他的请求吗?

江西 小 张

小张读者:

你好!

虽然双方约定的利率违反了法律规定,但是已给付就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愿意志,符合合同自愿原则,国家公权力不宜加以干预,即使你朋友庭审时提出异议,亦不能折抵本金或者收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不予保护”对债权人来说应是未获得的超过四倍的利息不予支持。故法院在审理时应尊重当事人意愿自治,已给付的4倍利息不予处理。

现实中,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利率大部分都较高,如果债务人对已给付超4倍的利息,事后均提出诉讼,势必影响民间借贷的稳定,破坏市场交易秩序。故你诉讼时,可以要求你朋友归还本金3万元及利息,对于已给付的利息不予处理,但对未给付的超出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利息国家不予保护。

温小霞(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法院民事法官)

上一篇:当新“门客”,你怎么看? 下一篇:Lucky宝贝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