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职校新生体育心理障碍及其疏导对策

时间:2022-10-26 03:14:55

民族职校新生体育心理障碍及其疏导对策

摘要:民族职校新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淡化体育,自卑心理、“拒生”心理和畏缩心理浓重以及体育知识技能欠缺等现象,民族职校应采取相应对策予以疏导和矫正,帮助职校生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体系,促使职校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职校新生体育心理障碍疏导对策

民族职校三年制中职新生在体育学习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许多不同的心理状态。

首先,长期以来,普通小学、初中都受应试教育影响,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则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相当一部分学校连早操、课间操都不安排,“体育活动节”也变成了“补课节”,小学、初中领导老师及其家长对“体育”的忽视和轻视,导致学生的体育认知程度低,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可学可不学;有的家长也认为,农村子女每天一放学就帮家务、上山下地干活,已经有了足够的体育锻炼,就没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学“体育”了。

其次,民族职校新生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文化课成绩都不如人意甚至属于弱势群体,导致他们形成了浓重的自卑感,内心里不自觉地产生“文化学习差,其他也不行”的自轻自贱意识,因而刚入职校时在体育课的学习中“畏缩”行为比较严重;比如组织一场篮球赛或者举办一次运动会,主动报名参加者寥寥无几,多数学生避而远之,要老师反复动员,少数胆子大一点的同学方不很情愿的参加。

第三,民族职校新生大多来自边远闭塞贫穷的山村和家庭,有的属于长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隔离生活的“留守子女”,有的属于因父母外出打工长期脱离夫妻生活而离弃的“单亲子女”,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拒生”心理严重,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与“生人”――老师、同学的认同相容的时间缓慢,悲观、回避、猜疑甚至敌视,不愿与人接触过多,这些结果都给民族职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第四,民族职校新生从小在乡村长大、读书,由于乡村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师资条件满足不了正规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学习不正常不规范,因而学生体育课基础差,进入职校后,很多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需要较长时间加以弥补。

针对民族职校新生存在的这些体育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民族职校必须把新生的体育教学与疏通学生的体育心理障碍结合起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构建起体育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为学生的终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

首先,帮助新生提高体育认识,增强他们自觉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针对民族职校新生对体育的淡化意识,新学期学校重点对新生进行“体育重新认识教育”,激发起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之情。第一,张扬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发学生体育兴趣。民族职校身处民族地区,自然熟悉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施投资力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和活动。如“爬杆”、“打磨楸”、“打陀螺”、“打鸡儿棒”,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设备简单易作,投资少甚至学校老师自己动手做都可以。民族职校新生从小在民间喜欢玩的就是这些简单易行,不受经费、场地限制的民族体育活动,来到职校后,可以继续玩上这些活动,他们自然是感情趋向强烈,兴趣怏然,很快就会和学校、老师拉近距离,感情融洽;老师则可以就势利导,牵引学生心理往常规体育活动迁移。第二,亲历示范,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学生入学之初,学校不必急于让学生进入正规化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而是教职工先做出示范:教职工自行组织民族体育活动竞赛、球类竞赛和田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观摩当中获得体育愉悦,促其内心产生强烈的体育活动要求,跃跃欲试,老师抓准时机引发学生自行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正规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来。第三,学习讨论,提升学生体育认知程度。在学生有了强烈的感性兴趣和参与兴趣的状态下,学校及时通过主题班会、参观当地体育馆、观看体育竞技录像、召开运动生理和体育常识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交流体育认识、体育感受和体育经验,从而统一他们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还要把体育教育渗透到各项具体的体育活动之中,为他们积极自觉地学好体育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多措并举,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健康的体育心理,建立健康向上的体育心理素养。如前所述,自卑、拒生、拘谨、畏缩是民族职校新生的普遍的心理弱点,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参与,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民族职校要针对他们的这些体育心理弱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他们进行良好的体育心理的引导和培养。第一,多组织团队体育活动,创设学生参与团队体育活动情景,让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克服“拒生”心理,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团队意识。比如,开学初,学校举行团队登山比赛、拔河竞赛、集体郊游、帮助农村困难户义务劳动等团体体能型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认识、交流、熟悉、了解,尽快成为心灵相融相通的朋友,同时又增加了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感情。第二,多举行如广播操、队列、篮球、乒乓球、跳绳、健美操等常规体育竞赛活动,及时给学生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体验成功,从而逐步消除其自卑感;体育教师在常规体育课中,也要多运用表扬激励方法,只要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用其自信心隐性地克服自卑感。第三,多给学生出头露面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让其逐步克服拘谨、畏缩的不良心理表现,逐步“大方大胆”起来。如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实行“能者为师”教学制度,让“爬杆”技能优秀的学生来教其他学生“爬杆”,让“游泳”好的学生充当全班学生的“游泳教练”,让“打磨秋”优美的学生教“打磨秋技巧”;让具有体育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各种体育项目活动的组织工作,总之,凡有机会,即给学生锻炼胆量,半年一年下来,学生的拘谨畏缩感消失,变得大胆大派大方起来了。

再次,查漏补缺,为新生补起缺漏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由于民族职校新生所经历的小学初中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正常正规,导致他们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很欠缺,如不知道做眼保健操、广播操,不知道基本的队列常识,不知道跑步的“起跑”、跳高和跳远的“起跳”基本规范动作等等,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欠缺面都比较大。

上一篇:浅议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下一篇: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