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的2012管理心得

时间:2022-10-26 03:11:06

经理人的2012管理心得

将“员工流失率”列入基层管理者考核内容

讲述者:仙桥集团常务副总裁单晓敬

总结2012年的管理实践,我觉得值得欣慰和称道的就是将“员工流失率”列入基层管理者的考核内容,使生产更顺利、质量更稳定。

影响产品质量和交期的是环境、设备、原辅材料、能源、人力资源五个关键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曾几何时,“用工荒”使我们的机器无人操作,面对客户只能望“单”兴叹,交货期一拖再拖,质量事故频繁发生,企业不得不提高工价、增加福利挽留员工,可还是有很多员工“孔雀东南飞”。

2012年,在萧条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订单锐减,依靠计件工资生存的员工们情绪有些躁动不安,人心浮动是自然的事情,公司只好给核心员工发放保底工资来稳定局面。可是仅仅依靠这些,还不能遏制员工的跳槽,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是他们对待遇不满足,还是另有蹊跷?经过了解,跳槽、离职的员工对公司还是比较满意的,对待遇也没有非分之想,主要是不满车间主任、班组长的管理方式,觉得他们对员工缺少关心,只知道命令干活,不知道人情冷暖。谈到此,有位员工竟然愤愤不平:“我来公司两年了,车间主任整天脸黑着,不喜不笑,好像我们欠他什么似的。我们迟到了只知道罚款,却不知道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迟到的,是生病了还是有什么事情?我们吃得如何?住得如何?生活上缺少什么?嘘寒问暖的话,哪怕有一句我们心里也暖烘烘的。缺少人情味,再高的工资也不愿干!”

这哪里是在责怪他们的上司,这分明是在指责企业对员工缺少关爱啊!正是这些基层管理者自身缺少企业的关爱,才致使他们缺少对下属的关爱。企业的执行关键在基层,他们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人心就散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据分析,好多跳槽、离职的员工是为了逃避其直接上司,因为他(她)不被上司重视,甚至是厌恶上司,在改变不了上司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逃离。将“员工流失率”列入基层管理者考核内容之后,基层管理者就会重视自己的行为、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关爱下属,也会将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传递出去,尽量减少员工对企业的不满,从而增加其对企业的感情。认识到这些,笔者一方面号召全公司上下推行员工关爱计划,另一方面将“员工流失率”列入基层管理者的考核内容,用硬性指标强化基层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爱护。如果车间主任、班组长所管理的员工流失率每季度超过3%,无论什么理由,不但要扣掉其绩效工资的30%,而且还要降级,同时“员工流失率”也成为了基层管理者日后晋升的重要评定指标之一。

考核什么,被考核者就关注什么。这句绩效考核的经典语句真的很灵验,笔者2012年初将“员工流失率”列入基层管理者考核内容,一年来收效良好。公司的员工流失率2012全年不但降低了3.6%,而且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以前员工顶撞上司、上司打压员工的现象没有了,员工有心里话也愿意向管理者倾诉,对管理方面的好建议也日渐增多,更可喜的是影响企业信誉的产品质量、交期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先照镜子看清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

讲述者:大东集团行政总监赵钢

2012年是难忘的一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种下希望的一年。

谈到管理感悟,我认为2012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看清了自己,当然这个“自己”,不仅仅是我个人,也包括企业、管理团队、客户、下属,用个专业的词叫做“定位”,

我们自己需要定位,团队也需要定位,企业更需要定位。

这可能看似废话,但是知易行难。比如说,管理老师讲课时说“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一流的企业卖文化”,然后问大家你愿意做几流企业,大家都说一流企业,老师就会说,那你该卖什么,大家又会说是文化。其实这种课只是听起来热血沸腾,后来大家都来搞企业文化,好像搞了企业文化就成了一流企业,最后发现硬套出来的企业文化很空泛。最后假大空、急功近利的思想渗透企业的骨髓,企业反而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有人会说,照你的说法,三流企业不搞企业文化还不会死,搞了之后反而有可能会死了?

通过2012年的管理经验,我的回答是,很有可能!为什么呢?

首先,三流企业和一流企业的宏观管理目标不同,一流企业追求如何发展,三流企业追求如何生存,这就决定了三流企业的现金流、资金周转效率、利润率必须要高,因为你底子薄,要把利润放在能再次产生高利润的地方,为了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或者薄利多销,或者清仓甩卖,要保证企业的现金流、资金周转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才行。而一流企业的家底厚实,在行业内已经居于领先地位,想要继续打压竞争对手获得更大份额也不值得了,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引领行业发展,如何让资产保值和升值,因此他们就很可能考虑如何跨行业、多元化、多品牌发展。在产品多元、品牌多样的企业,只有企业文化才是可以延续的东西,所以它主要经营的就是企业文化,因为只有这个东西能把不同产品、不同品牌下的员工统一管理起来,尤其是在兼并重组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包容性是兼并重组成败的关键。

如果把老师的话换个角度来说,就更加清楚其中的逻辑错误了。老师先说穷人是每天吃饱就行,富人是每天吃好才行,你想当哪一种人?大家回答是富人,老师问那你每天应该怎样做,大家回答每天要吃好!假设有个学员每天只有10元的伙食费,于是就不吃,攒着钱,等着吃“好”餐,结果7天后饿死了,自己梦想的大餐最后也没有吃到。

别笑,其实很多三流企业就是这样看不清自己、不务实,非要搞些假、大、空的“文化”出来装点门面,结果搬起石头砸的是自己的脚。甚至有的企业,你拿镜子和他说,你是三流企业,他说你的镜子有问题,明明我是一流企业。所以说,先照照镜子看清自己是要很大勇气的,务实求真才是正道。

三流企业做企业文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凡事不能过度。其实做实业就像盖高楼,一楼就是解决生存问题,主做产品;三楼就是解决发展问题,主做文化。把老师的话中间加一个“主”字,我觉得这样就更好理解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主要职责了。

上一篇:执着如他 8期 下一篇:具有量取功能的面条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