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还是“平民”?

时间:2022-10-26 02:34:12

“精英”还是“平民”?

近几年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部分党报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然而大部分党报的发展状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党报恢复报业“龙头老大”的地位、重现当年雄风,是业界和学界许多人不断思索与探讨的课题。笔者个人认为,党报的发展关键在于它的读者定位,也就是明确“党报的读者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明白了,知道我们的党报是给谁看的,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质疑“主流受众”、“高端读者”

关于党报读者的定位,有这样的提法――“主流受众”、“高端读者”:“党报的读者就是各级领导、决策者,各层面的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和研究者,是公务员、商人和专业人士”。因为“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走势具有高度的影响力。”或者将党报的重点读者定位为“各级党政干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知识群体,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因为“这个群体政策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较高”,对于这种“精英”定位, 笔者以为不然,党报的读者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种将党报定位于“核心受众”、“高端读者”的做法有些不妥。

首先,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的国家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所谓的“主流受众”的推动,更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这样定位党报的读者过于狭隘。

其次,这种观点看似是在受众细分的条件下做出的,其实不然。看看其他报纸受众的细分根据,行业报自不待言,根据读者所从事的行业划分;都市报、晚报面向的是广大市民,根据居住区域及文化氛围;青年报的读者是年轻人,根据年龄;如果党报的读者仅仅划分为所谓的“主流受众”、“高端读者”,那么这样的报纸就应该改称“精英报”,不符合党报的性质了。

再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党报不主动出击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反而偏安于“高端读者”一隅,将大量受众拱手相让,是逃避现实消极对待市场的做法。

最后,可能会有人提出“党报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高端读者’来影响其他人”,让我们看看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上的一段话“报纸是影响人们思想的‘最有力的工具’,因为它是天天出版、数量最多、读者最广的一种刊物,没有任何其他出版物可以与之比拟。”我们可以让天天出版的报纸去影响读者,又何必依赖少数的“高端读者”不定时地去影响其他读者呢?更何况这种中间转述的二级传播效果未必会好。

总之,窄化党报受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党报读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性

1、这是党报自身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报姓“党”,是党领导下的报纸,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为人民服务,是党报的根本宗旨,更是党报应有的形象”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办报的优良传统。 1942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明确指出“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同时也是群众的报纸。”②

党报是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手段,党的声音要人民听到,同时人民的声音也应该能通过党报回馈给党。邓小平同志讲过“任何政策如果只同干部见面,不同群众见面,是不能发生效果的。”可见党报是党和人民共同交流的平台,维系了党和人民两端。党报作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不能忽视其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人民群众。将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读者是党报党性与人民性的体现。

2、是党报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党报在市场经济之初,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采取有效措施,仍然依靠国家控管,国家出钱办报,国家出钱公费订报的传统方式发展。体制的僵化导致了发行量的下滑。而与此同时,相当多的都市类报纸纷纷崛起,发行量都在几十万份左右,比如2003年的《羊城晚报》的发行量高达150万份③。这几年党报的发行量大多只维持在20万份左右,有些党报甚至只有几千份的发行量。这不仅意味着党报读者人数的减少,同时也导致了党报广告市场份额的萎缩。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逐步开放新闻信息文化市场,并全部开放与新闻信息传播相关的电信产业,境外投资可占到49%。这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外国媒体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的报纸争夺有限的读者资源。

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党报也面临受众被分流的危险。党报作为国内的媒介旗帜,必须将大多数人引导至自己的阵地,让多数人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以防西方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瓦解。

3、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

将党报的读者定位于人民群众,不仅仅是出于对党对党报有利的角度,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这也是必要的。

权威性是党报的品牌形象。当时下的小报越来越庸俗,追逐于对“性、腥、星”的报道,网络上的消息铺天盖地却真假难辨时,人们希望有一个媒体能够给出权威准确的信息、提供丰富多彩而又不流于庸俗的精神文化产品。党报恰恰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许多人之所以不选择党报,不是因为党报上没有这些东西,而是因为报道的方式过于僵化,流于形式。

面向广大读者的党报的发展策略

党报的读者是谁,搞清楚之后,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总起来就是:革新观念,扬长补短,同时贯彻好三贴近的原则。

党报的优势有下面几个: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党报的品牌优势在于党报多年来的形象:权威性、准确性。资源优势: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党报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党政部门的相关信息。人才优势 :党报采编队伍政治、业务能力强。这些优势要充分利用起来,打造党报的权威品牌形象,将党报做大做强。

党报可以通过取其他报纸之长,补自己文风版式僵化之短。“有选择地嫁接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优势,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④都市类报纸繁荣的原因之一就在通俗化、大众化。党报可以试着以这种形式来报道,在坚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党报还可以像都市类报纸那样,拓宽自己的报道面,副刊、娱乐版、体育版不仅仅向人们提供消遣,同时也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党报不应忽视在这方面的报道。

党报是党的重要执政工具,是党的机关报,应该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所以不仅宣传“三贴近”,同时也要大力贯彻“三贴近”。既然党报将读者定位于人民群众,就要在选题上向读者靠拢,在文风上向读者贴近,增强读者意识,深入生活、贴近实际、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三贴近”是党报党性的体现,也是党报改革发展的出路。

注释:

① 刘虎山:《党报的全部任务是为人民服务――97岁末回眸》 《新闻与写作》 1998年第1期

② 宋新桂:《党报与读者关系论》《江苏社会科学》 1996年第5期

③ 陈中原:《世界日报百名排行榜风波的思考》《新闻记者》 2003年第8期

④傅绍万:《党报的突破方向――从〈大众日报〉新一轮改扩版谈起》《中国记者》 2005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让精英人物走近普通读者 下一篇:新农村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