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6 02:28:20

促进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究

摘要: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随迁子女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分析了随迁子女学校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五项对策。

关键词:随迁子女学校问题学习积极性学情对策

一、问题

在随迁子女学校的初中,不难看到这些场景:老师在台上满头大汗地讲课,台下的同学们或随便听听,或心不在焉,或各自聊天。某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老师批评他,他针锋相对,老师被气得面红耳赤。上课不少同学不遵守纪律,老师一节课无数次停下讲课,控制纪律,一些同学还出现厌学情绪。

二、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谈不上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因此,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性格缺陷和价值观扭曲。

2.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是教学设施相对比较简陋;二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常常处于流动状态,某些学校某些学科缺乏专职教师。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加剧了随迁子女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

3.初中生面临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容易使他们固执和偏激,出现感情的两极化现象。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三、具体措施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需靠政府、社会各方面合力才能有效解决。作为一个被借调到随迁子女学校的教师,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以教师的绵薄之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教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森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自我监测说中的第五假设――感情屏障假设认为,学习动机强、自信心高、顾虑少的学生感情屏障少,能够接受和吸收较多的语言输入内容。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感情屏障,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一点在随迁子女学校尤其重要。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使学生减少感情屏障,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在课堂上更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对该门学科更有兴趣。因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再厌学,喜欢上某学科的例子并不鲜见。

2.重视学情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听懂。随迁子女学校很多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未及好好培养,这是不可忽视的学情。以我所教的八年级学生为例,根据摸底测验成绩,某个班33位同学中有5位同学的英语水平未达到公立重点小学四年级同学的平均水平。所以,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学情,牢牢抓住基本知识,适当降低难度,使得大多数同学能听懂,同时在上课时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使得高水平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都有一定的成就感。

3.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

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充分利用注意力集中规律和初中生的注意力特点。初中生的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较弱,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易转移,这一点,在随迁子女身上充分体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注意力特点,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新的互动调节(如小组讨论,阶段性任务设置、小组竞赛等)、内容转换、学习方式转换等方式,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良好状态。

另外,教师可根据注意力规律,采用各种方式策略,如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比较夸张的动作、肢体语言,等等,调动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主动注意。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育,调动并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中有不少理论和方法谈到了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能充分理解运用,会很有用。如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初中生大多处于道德发展的好孩子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表扬奖励非常在乎和重视。通过恰当的教学和引导,创设一些问题机会,多给一些学习没有自信、甚至厌学的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机会,经实践证明,对提高他们学习的愉悦感和兴趣很有帮助。

4.建立健全奖罚管理制度

确立健全的奖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减少违纪行为。

建立实施包括上课作业默写等各方面的比较完善的奖罚制度及小组比赛制度,虽不是万灵药,不能代替教师魅力、优质课堂、有效教育方式等必不可少的促进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但如果结合这些因素,使用恰当,还是很有效果的。下面谈谈有哪些效果。

(1)同学们更主动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各项要求。在要求规矩中融入切合他们自身利益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奖罚制度,学生们认真听甚至记下来各项规矩和评分标准。这样,很自然地,他们就更容易领会并记住了各项要求。

(2)及时鼓励好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体气氛的向上。初中学生大多单纯可爱,知道每周都要评奖,为了得到奖励表扬和其他同学的羡慕,很多孩子非常积极认真,有时过于积极,如上课拼命抢着回答问题,老师请其他同学回答而没让自己回答很不满。所以,为了避免竞争过于激烈带来负面影响,在制定制度时要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如课堂评分里面,设了最高加分上限、插话扣分、举手回答问题发出声音扣分等项,都是为了避免竞争过于激烈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老师平时也要适时良性引导。

(3)从班级同学利益角度出发,从制度执行公平度出发,可以帮助老师以让学生比较心服口服的方式规范学生行为,处理不良行为,避免教师和学生直接发生冲突。

在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活跃的情况下,在大多数同学对各项要求深入领会并支持的情况下,如果有同学出现差的表现,老师大多情况下只需采取简单的步骤,就可解决大多数原本可能处理起来比较头疼的问题。

小组评分奖罚制度,可以使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会无形中受到小团体荣誉感责任感约束。这样,一般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会有所收敛及控制。

5.进行德育教育

有耐心有爱心、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

6.对问题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看清本质,分清原因。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较差的所谓问题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四、小结

实践证明,以上策略能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随迁子女学校教学半年,深得学生喜爱,在学校进行的学生对老师评分的活动中,笔者的平均得分是99.7。学生对笔者所教学科英语的学习兴趣有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所教班级在期末考试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上一篇:四川屏山:区位振兴 下一篇:试析高校文科学报参考文献著录体例不统一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