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环保垃圾桶

时间:2022-10-26 01:53:11

一种多功能环保垃圾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环保便捷的新产品在市场涌现。本文介绍的便是一种创新设计的新型多功能环保垃圾桶,力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舒适。

关键词:创新设计 环保 垃圾桶

中图分类号:TU9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33-01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形式各异的垃圾桶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着它的作用。据调查了解,很多家用的垃圾桶采用的即是套袋的塑料桶,由于换袋的繁琐,很多家庭很长时间才更换塑料袋甚至不换袋,将垃圾倒走后继续使用,既不美观又不卫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此,我们设计构想了一种新型垃圾桶,实现了摘袋、系袋、取袋、套袋这一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1 工作原理

本设计通过距离传感器、单片机、电机等元器件的组合实现垃圾桶盖的自动打开功能,采用电热和电热丝来实现垃圾袋的封口和切断功能。各元器件的具体信息介绍如下。

1.1 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是利用“飞行时间法”的原理来检测两物体间距离的一种传感器。“飞行时间法”是通过发射很短的光脉冲,通过测量由发射源发射的光脉冲到目标物体来回的时间,进而计算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方法。

1.2 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3 电机

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1.4 电热封口原理

单边封口电热利用电热丝产生的热对原料加热,使其软化,利用机械机构产生的机械力对其进行挤压封口。该电热封口技术不仅能够将垃圾袋进行打包,便于下一步进行切割;还能借助其快捷高效的生产垃圾袋。

2 设计计算

2.1 垃圾桶整体结构

整体结构我们的设计是采用脚踩式,主要体现在外形设计、自动感应开口以及自动套袋的结构。在垃圾箱口处设置圆筒形的套袋结构,内圆外方,既能实现连续套袋又能保持外观美感。

2.1.1 垃圾袋外形设计

为了有效实现自动打包换袋,最大限度地减少换袋所带来的麻烦,我们在传统垃圾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可折叠超长圆筒形的垃圾袋,一次套入可以长时间实现自动换袋,而且这种垃圾袋还可以多次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2.1.2 套袋机构

垃圾桶套袋结构中间设有环形槽,开始时垃圾袋被压到环形槽内,然后盖上环形压盖,保证在垃圾重力的作用下垃圾袋能够逐开实现自动套袋。

2.2 传动机构

本机构要求将脚踩踏板的运动传递为封口时所需的动力,现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此功能。即将曲柄的连续转动转化为滑块的往复直线运动。设计时,以地面为机架,踏板为主动件,传动杆为连杆,滑块为从动件。滑块做直线运动,一方面可以压缩垃圾,减少垃圾的所占空间,便于装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电热封口的挤压力。考虑到连杆和滑块的行程以及垃圾桶的尺寸等综合问题,曲柄滑块机构的尺寸设计如下:

脚踩踏板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杠杆机构,由杠杆的平衡原理可得:

F1*L1=F2*L2

若L1=200mm,L2=100mm,则F1=0.5F2,

不仅达到了省力的效果,杠杆机构的支点通过支撑架与地面连接,整体结构稳定性好,不会使垃圾桶因脚踩的力量而发生滑移或翻转。由机械原理相关知识可知连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

K=(180°+θ)/(180°-θ)

θ为极位夹角,由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过程及性质知,θ=60°,则机构存在急回特性,当松开脚时,垃圾袋打包完成后,滑块会迅速回到初始位置,方便快捷。当垃圾装满后,只需要用脚轻轻一踩,就可以实现自动打包换袋,不需要用手将垃圾袋系紧,干净卫生。

3 创新点及前景

该产品利用光机电一体化,可实现自动封口,自动切袋,自动套袋等功能;还可以节约浪费在套袋、打包上的时间,符合当今高效快捷的理念。该垃圾桶的设计体积还具有相当大的可调性,故而其应用范围广,既可以用在一般的家庭里,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尺寸,应用于更多的场所。该产品与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节约电能,清洁卫生,符合当今的节能环保的主题。

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中,环境卫生是人类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不给细菌滋生的机会,我们设计了这款多功能环保垃圾桶。相信它高效快捷便利的自动化工作过程一定能赢得人们的青睐,随着产品在未来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一定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黄少军.近距离激光测距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1.

[2] 丁保华,张有忠,陈军,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

[3]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英语和韩国语的辅音同化现象对比 下一篇:浅析生态图书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