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10-26 01:53:09

县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摘 要】县级图书馆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存在质与量将对中国公共图书馆整体存在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终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传统图书馆工作链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该如何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建设

1.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的区别与联系

1.1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的区别

在对数字图书馆及图书馆数字化的理解与认识上,有一些人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等同于数字图书馆。实际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虚拟的图书馆,而另一个是实体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虚拟馆藏。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超大规模的、分布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信息储存、传递、检索、浏览的虚拟图书馆,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而图书馆数字化是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化的必经过程,是客观需要的。通俗地讲,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管理运营的传统图书馆。它是基于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2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虚拟的数字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因为离开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就不存在数字资源,更不要提数字图书馆了,所以,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重要基础。

(2)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化的最终实现目标。图书馆要发展,要走向现代化,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

(3)图书馆数字化主要是将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图书馆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资源的数字化又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来源。

(4)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一系列虚拟的服务功能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不是哪一家可以单独建成的,它是一个通用平台的概念,如果把它比喻成高速公路,它上面跑的车就是各具特色的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是由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制作并拥有的。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不仅是提高图书馆社会文化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而且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信息检索,这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使用户不受任何系统、资源、地域限制来提出咨询,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虚拟参考咨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实际上是通过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面对面”的环境,让提问者和参考咨询人员能够相互交流。目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从简单的FAQ,非实时的E-mail、E-form、BBS、Message Board等形式逐步发展成动态、实时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还利用了比较流行的交谈软件、视频会议、呼叫中心等进行实时交互咨询。开办网上参考咨询业务时,还可建立咨询数据库,通过分析咨询数据库的数据,更好地为读者获取所需信息提供服务。

2.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2.1特色数据库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不仅要数字化,更重要的是特色化,只有提供其他的图书馆没有的信息资源,建设真正的特色数据库,才能在网络环境下赢得众多的用户,巩固和提高自身地位。所以,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中,一方面我们应根据地域优势和本馆馆藏优势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特色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将网络上与特色馆藏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的甄别、筛选、组织、加工、整理后加入本馆数据库或者本馆的虚拟图书馆。这样本馆自有特色数据库与不断扩充、更新的虚拟特色资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特色数据库。

2.2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2.2.1制定政策 规范制度

制定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对图书馆的发展和走向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如何制定切合实际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县级图书馆自身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结合地域特色,制定符合县级公共图书馆制定馆藏资源建设制度,决定重点收藏,哪些范围的资源是可借助上级图书馆,制度建设包括收集范围、收藏原则、收藏级别、采访细则、剔除原则、资源共享等文献详细的政策。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可以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标准和规范,并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避免因馆领导或采访人员的变动而出现过多因个人喜好采购文献的现象,政策的制定将是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

2.2.2扩展载体 优化馆藏

随着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应从图书等纸质载体文献扩展到数字资源,图书馆在选择文献资源时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和读者阅读情况,确定各类型文献资源收藏的比例。在数字化阅读普及的今天,针对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读者的需求优化馆藏结构,及时调整文献资源收藏的结构,如增加视听资料、数字资源等各类载体的收藏范围,增加收藏比例,优化馆藏结构,以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

2.2.3制定收藏级别 突出特色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生命。县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走差异化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收藏重点,突出特色。县级图书馆身处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最基层,它所面临的硬件困境也是最突出的,妥善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关系也更为迫切。制定收藏级别就是为了馆藏资源总体状态更好地符合文献资源建设实际与馆藏利用需求。笔者认为,县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突出自己的收藏特色,对文献的收藏应重使用。当前使用应优于长期收藏。在确定收藏级别时,要确定重点和特色。地方文献作为承担地区性文献保障任务的重要载体,需要确定为最完全的收藏级别,尽可能收藏各种载体形式的全部的相关文献资料。此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至二个专题作为重点收藏,制定专业级收藏级别,收藏尽可能完整的文献资料,并注意文献的连续性。

2.2.4借助共享 增加藏量

图书馆行业所提供的共享项目,给文献资源建设增加了虚拟的藏量。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上级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共享资源来弥补自己馆藏资源的不足。县级图书馆在建设文献资源时,应充分依赖社会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成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来增加馆藏资源,充实到文献资源建设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结论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县级图书馆的建设包含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陈颖.关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

[2]陈树民.浅谈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价值、利用和收集[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03).

[3]林丽霞.关于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03).

上一篇:浅谈建筑玻璃幕墙设计方法 下一篇:论述工程档案管理对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