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26 01:34:32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还是习惯于把阅读教学变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这些问题有些是简单的唱答式,有些是迷惑的猜谜式,且大多问题缺乏启发性。这样的课堂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在被动配合,甚至一部分学生充当了教学的旁观者和听众,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实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有效训练。笔者对此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学生往往由于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自己单薄信息量的限制、对教师权威的畏惧及传统学习方式的障碍,在课堂上表现为没有问题,而这种“没有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作为新课程理念武装下的教师,应主动地、积极地创设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大胆地举起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把学习当作人生乐趣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着力启发学生“好之”、乐之”。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新异的事物往往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学方法常教常新,就能有效地调动其求异探新的积极性,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反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因此,教学中,课堂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语文的愿望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有新鲜感。其次,要使阅读教学有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味”,从而步入胜境。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课中要注意张弛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要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情境

一堂课,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启开他们思维的闸门,锻炼其思维能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创设好问题的情境关键要在设疑上下功夫,加强问题的针对性、启发性、挑战性和明确性,使问题具备新颖、趣味的特点,才能不断吸引学生。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唤起学生的主动思维,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授受,知识是师生之间的一个基本的必要的中介因素。“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最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课堂教学如果仅凭教师设疑,学生回答,往往使学生的活动陷于被动,并且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权利,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朱熹说:“读书始疑,未知有疑。其次是渐渐解疑,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从无疑到有疑,这便是思考的作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动思维,必须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课堂提问,是学习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语言反应的信号,这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有体态语言。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的技能。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

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多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试想,如果学生兴高采烈地提出问题时,教师却来了一句:“哪有那么多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时,你又来了一句:“没有什么为什么,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当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时,你却置若罔闻;当学生好不容易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你却冷硬地叫他们去“看标准答案”。如此态度对待学生的问,他们问的积极性还有吗?他们还会提出问题吗?其实如何“善待问”,也是激励学生质疑提问的一个关键,《学记》中论述道:“善待问者如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之。”“善待问”,是对学生“问”的最大鼓励,也是对学生的希望与信任,教师应怎样“善待问”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于学生的发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3)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误时,教师不宜嘲笑,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发现其闪光点,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

学生尝到提问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了习惯性的适当的问题意识,培养了科学的探索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当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显著的位置上。

上一篇:美文需要美教 下一篇:运用发展性评价层级表,让网络为写作教学开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