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及监督对策

时间:2022-10-26 01:05:15

市政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及监督对策

【摘要】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保证其质量第一,既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本职工作尽职的表现。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加强工程参建单位的创优意识,是新时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是确保市政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市政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监督对策做以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健全法制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投资效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城市形象及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刘春艳;仲霞;,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2期

]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加强工程参建单位的创优意识,是新时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是确保市政工程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市政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监督对策做以分析。

1.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几个问题

1. 1市场体制不完善

市政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对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够深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建设、使用、监管”四个环节未能全面分离。在执行工程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方面的力度体现得不到位。[柏寿琪;, 浅谈市政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事前控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年03期

]一部分建设项目没有完全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例如未办理土地、规划和施工许可手续时,施工单位就已经开始施工了。一边勘察设计,一边已经在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当地政府的“政绩”,极力压缩工期。所有这些都能导致工程项目设计功能考虑不全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的施工质量隐患的频繁发生。

1.2质量监督法规等标准滞后

我国正在成为法治国家,虽有一些此类法律出台,但还没能完全形成体系,尤其是针对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细化指导性文件不能及时出台或在执行中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地方性管理的实施细则未及时出台,还有部分法律法规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一些处罚条款及处罚额度没有具体的对应,导致执行不利。关于市政工程的技术规范标准也相对空缺、滞后,目前很多的数据参照建筑工程、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标准规范没有同步对应制定。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及监管工作的部分依据不足,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监督强度不够,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监督效能。

1.3工程建设方的行为不规范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企业没有真正树立靠质量求发展的理念,对与企业施工中应负的质量责任不清,相关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一部分建设单位出现为组织机构代建,施工人员临时拼凑,导致施工实际中综合协调难度大。还有监理单位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存在管理费用偏低及现场管理受建设单位制约过多等现象,而且不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所以说监理地位和作用也亟需提高。肢解工程项目的行为使施工单位违法分包、转包。资质借用及挂靠等现象依然在实际中存在,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制定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一线作业及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甚至较差。[林牧;刘文;,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阶段风险分析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4期

]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总监和项目经理随意变动,另外兼职和脱岗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因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的保证。

1.4工程质量控制不严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建设单位和监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施工质量控制上的疲软,致使市政工程项目容易出现交叉路口道路车辙拥包、人行道松动碎裂、检查井下沉、路牙沿破损、桥头跳车等质量病害,在一定成度上降低了市政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威胁交通安全以及行车的舒适性,也影响到城市市容市貌的整体景观。

1.5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我们知道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工程施工中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监督人员既要熟悉道路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又要熟悉施工技术性标准规范的要求,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然而我国现有的监督机构其内部的监督资源和人员相对有限,且专业素质不高及技术面狭窄,导致了由于综合管理水平和技术专业素质不高而出现的监督深度不足,不能在施工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2.加强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2.1抓好源头管理

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加大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对各责任方要明确加强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从意识形态领域堵住那些资质不合格的建设单位进入市政工程市场。一些职能部门要有培养市场的理念,有净化市场的想法,有抓市场建设的力度。在区域范围内培养一批具备一定施工资质的骨干企业,由他们带动一方企业,并逐渐壮大市政企业发展之路。市场规范、责任明确,工程质量就能保证了。

2.2重点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工程进入施工前,质量监管人员要审查建设单位资质,并召集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质量监督计划书及监督方案。对于施工的关键环节、重要工序、基本原材料、配件材料的试化验等项工作,从初期阶段就开始严格控制。还要审查建设方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质保人员的配备是否齐全,各种施工制度和质保措施是否健全和落到实处。审查建设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重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措施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3强化监督、资料备案

建立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并备案制度,监督部门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甲乙双方矛盾的裁判员,依法开展工作,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防范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尤其对基础、主体、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更要严格。对施工所需材料的见证取样,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也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

3.结束语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保证其质量第一,既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本职工作尽职的表现。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监督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工程质量不得有一点马虎。充分认识市政工程是民心工程,质量的高标准是惠及广大市民的表现。不管是监督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工程质量,及时掌握施工中发生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并妥善解决。以自身的高素质适应新时期的市政工程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春艳;仲霞;,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2期

[2] 柏寿琪;, 浅谈市政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事前控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年03期

[3] 林牧;刘文;,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阶段风险分析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4期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下一篇: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