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过程的内涵思悟

时间:2022-10-26 12:41:11

手工过程的内涵思悟

摘 要 从对手工过程分析入手,认识手工核心意义不是在于结果,而是感受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精神内涵,领略人文熏陶和对传统的认知,从而延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将手工融浑于大学校园,在大学生中提倡“手工”,朴实地与真实世界贴近,建立完善人的整体,和谐顺应个人愿望,成为健全完整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手工过程 手工文化 和谐成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但凡提及“手工”,就会唤起对儿时的怀念,会对上学时手工劳动课带来的愉悦,有着丝丝记忆。至于具体的手工“作品”,可能淡忘,但是,通过“手工”留下的是平实又温馨的回忆,其价值远不在于物,而是出自心灵对过往的眷念。

这三十年来,中国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中国全面高速的发展,“由科学和其生产的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对“手”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异化。我们在大学校园中看到,学生们动手最多的是对手机或电脑键盘的操控,其次是与所学专业联系较紧“职业技能”那一块的使用,运用的是手的普通功能,少有通过依靠动手的过程去体验和享受其中的乐趣,更少会关注动手的过程中带来的文化充实。

现在,很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再提“手工”,全面认识“手工”过程中的价值所在。

1手工的过程是领悟和传承文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与手工劳作紧密相联,它记载了传统文化形态,体现着特定民族生存环境和历史变迁,储存了文化史料,展现了艺术脉络。手工以创造物品为载体,传注着信仰、宗教和精神向往,包含了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得以彰显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意义不只是在于物化的结果,而是囊括了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精神内涵,领略人文熏陶和对传统的认知,从而延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对当今产生积极意义。

2手工的过程是追求美、表现情感的过程

手工通过物化为“用”,用中生情,情中蕴美。当人在手工过程中,超功利地松弛心灵,对美的追求成为全部。外化的是形式美感,内敛的是情怀寄托,审美主体从中获得难以穷尽的体感愉悦,不以产生的外显形态为主要或唯一目标所产生的意义,更能体现“手工”的本源。手工的物化是人间馈赠的佳品,当你倾注心怀地用手工创造的物件所产生的情感流溢,也许貌似普通,不显身价,赠予情人爱人,却更显甜美和温情;送予师长友人,萦绕着敬意挚情和岁月的记忆。这是冰冷的“机械手”所造出的毫无“温度”的物完全无法同语的。盐野米松说:“当没有了手工业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主要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们的人感觉的温暖。”

3手工的过程是人与材料交流融合的过程

手是人的重要触觉器官,是直接操控对象实现结果的“工具”。手工涉及与材料的互动,当人能够用心地对打动你的材料进行塑造时,会激发人与物之间的情感交融,追求对材料的再造欲望。无论是一块玉器原石还是一块不起眼的“废弃物”,在与手碰撞之间,交流之际,也能产生心灵的火花,激发思维空间的开启。手工中的“工”又是技艺和工力合力,是“巧心劳手以,成器物者”,那么,人对材料施以手段改变形态的过程也是交流融合的过程,也是能力发展的过程。手随心的灵机触动,能产生理性的秩序、规范和法则无法实现的偶发魅力效果,这时的“手工”成为了内联于心,外系于物的链。

4手工的过程是提升审美能力和“成为你自己”的过程

手工的呈现结果是具体形态,是巧心劳手后的艺术体现,物化的手工“美”,成了对其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手工物品就是为“美”而诞生。因此,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必然会贯穿于整个手工实践过程始终。它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愉悦,引导着人们对美的关注和追求。手工的过程贮留的审美轨迹,又会在操纵手实现自我需要中映显。它依据兴趣、阅历、素养和技术才能等的顺应与发挥,无逻辑性禁锢,无功利性约束,一种随心所欲,任凭状态左右,使得它在表现自我人格和审美兴趣方面的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加强。通过个人支配和表达自由愿望,在物化的过程中,精神需要方面的优势得到满足和发挥,对人的生活本身产生积极意义,大异其趣的结果,带给人的自由感和成就感,为“成为你自己”体现“我”的真迹垒筑了平台。

5大学校园融入手工文化是大学生和谐成长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生活形态产生了很大变化,繁华与浮躁的空气弥漫在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众多领域,学生们越来越沉醉于虚拟世界里的游弋之中。一方面享受着物质富满带来的幸福,一方面又被现代技术带来的人的生存状态恶化的担忧。“现代技术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状况成为延伸人类手以外的能力的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并且超越人类的控制;它在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接触自然、身心合一的快乐”。

重新认识手工的意义,发挥手工的作用,将手工融浑大学校园,是朴实地与真实世界贴近的手段。对大学生完善人的整体,和谐顺应个人愿望,成为健全完整人的有效路径。

手工具有亲民性。无论童叟与男女、背景和天资,人人具有参入其中的平等条件。它集合了创意、操作过程带来的乐趣、松弛和寄托,可以依据各自喜好旨趣、素养和手的操控能力,跌宕不拘的形态来优游自在地抒怀。

大学生们是年轻富有朝气和时尚、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点的群体,他们的黄金时期聚集在注重人文精神、文化传承的大学校园,决定了能成为弘扬手工文化的主体力量。他们能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深度思考手工价值,能立足在新的发展时期去创新设计并应用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更能用手去体验手工文化中蕴含的哲理。

手工是“静心”的有效方式。大学生们面临着艰辛的学习压力,更得去面对未来校园外诸多挑战,浮躁的心态是当今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手工方式创造出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远离尘世喧嚣浮华,放慢节奏,使心能最大限度地沉静下来,在静中获得心的享乐。手工的过程又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做事的过程,锻炼着人的耐心、细心和专心的品格,持之以恒,为提升做人品质提供了潜在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手工是寄托情感的生活方式,着重点不在艺术而是注重过程带来的人文给养,甚至只是用来充实闲暇的虚无,是艺术的生活行为。这个群体当中,必然有一部分特钟情于“手工”或称之为“艺术细胞”特丰富的学生,希望向深层次手工艺术去探求,手工因此成为了他们迈向艺术通道,成为他们“我的艺术”展示方式。“着重以审美产品的创造介于现代生活”。这个群体不一定庞大,由于他们有大学知识背景优势,有不停息地追求新事物激情,借助手工造物着力成为技艺的高手。有大学校园人文氛围的熏陶,有对艺术的崇尚和向往,更有积极自由创造快乐的情怀,成为了为艺术而生存的新一代的“手工人”新生力量。

手工是一个依托技能操控的实践过程,有别于机械式的职业技能实践,它更注重在自由状态下的创造,这种创造最佳形式只有通过艺术实践的过程才有机会获取。这个实践过程包含了研究手工文化的发展历程,挖掘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探索形式美感和视觉效应,尝试手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在手和材料的互动中尽其所能地契合。最重要的是具体实践操作踏踏实实地做,这种踏实做事的态度又能作用于他的做人。

致力于手工发展的大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才智、视野和现代青年的热情为手工的延伸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他们拓宽了一条创业途径,这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不需要太多的前期投入,市场适应能力强,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随着社会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发展,对手工的发展日益重视,从业手工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有着宽广前景的职业,理应成为大学生的关注点。

6结语

在大学校园提倡进行具有丰富内涵的手工文化,重视它突显的调节功能和人文价值,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方式或者称此为“落地”的举措,也能成为校园文化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杜大恺.在九十年代“文化”热点下看传统工艺[J].装饰,1997(4).

[2] 盐野米松.留住手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杭间,曹小鸥.“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间艺术之路[J].文艺研究,1997(03).

[4] 吕品田.创造艺术化生活[J].美术观察,2003(9).

上一篇:我国竞技体育知识缺失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