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给排水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6 12:17:58

游泳馆给排水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给排水系统施工实例,来探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游泳馆;给排水施工;管道安装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2010年亚运会省属场馆游泳跳水馆为甲级体育建筑,设置有比赛池、跳水池、训练池各一座,是为2010年第16届亚运会而建造的比赛场馆。适用于举办国际及国家级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单项比赛,同时满足专业队伍日常训练、观摩、交流,同时也可为群众体育锻炼和休闲的场所。游泳馆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生活给水排水系统、消火栓及自动喷洒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给水系统、虹吸式雨水内排水系统、游泳池跳水池水处理循环系统、灭火器配置、管道直饮水系统。

泳池水处理系统

泳池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游泳比赛池、跳水比赛池、训练池的池水循环系统,池水净化系统,池水的加药和水质平衡,池水消毒,池水加热,水质监测和控制,排水系统及池水净化设备机房部分。

游泳池循环方式为池底进水,池顶溢流回水的逆流式循环方式,池底设泄空口。循环工艺流程为:池水溢过池顶流进溢流回水槽,通过槽底回水管重力流入均衡水箱,循环水泵从均衡水箱中吸水(自灌)加压,在水泵吸水管上投加絮凝剂并充分混合,经毛发收集器去除毛发及大颗粒物质后,进入石英砂过滤器(滤速≤25 m3/m2.h),以去除悬浮物、色度等;过滤出水采用分流量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0.4mg/L),经反应罐使臭氧和池水充分接触,充分反应,充分消毒(CT值≥1.6),滤后水进入换热单元,由于游泳池池水的温降只有1~2℃,因而游泳池池水的加热常规只对1/4的循环水进行加热,经过板式换热器的水与未被加热的水充分混合,在滤后给水总管上设置温度监测点,用于调节热媒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水温的目的,比赛池水温保持在26±1℃,跳水池和热身池水温保持在27±1℃;加热的滤后水投加PH值调整剂和长效消毒剂;在线设置水质测控台,根据池水中的PH值和余氯检测值自动控制精密计量泵投加酸碱液和次氯酸钠溶液的量,保证泳池中水的PH值和余氯值在要求的范围内, 使游泳池水具有持续杀毒能力。循环池水通过池底均布的给水口均匀送入游泳池。

其中游泳跳水馆游泳池水处理系统采用以臭氧消毒为主,常规氯消毒为辅的消毒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出水水质的品质。臭氧作为一种非常活泼,且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剂,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氧化作用而杀菌。它能氧化分解细菌的葡萄糖氧化酶、脱氢氧化酶,还可直接与细菌发生作用,导致细菌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过程被破坏.从而破坏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造成细菌的死亡。 通过采用氯消毒随着时间的延长,从水中蒸发出来的氯代有机化合物以及氯气等有毒气体,聚集在室内游泳池上方不易散去,时间长了容易损害人的呼吸器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使用臭氧则不会产生此种问题.臭氧的消毒过程是个完全的氧化过程,唯一的产物就是溶解氧,因而可长期保证水质的良好。

管道施工技术

3.1施工放线

室外管道,按设计施工平面图,定出管道及井室位置中心线,并根据敷设管道的管径、埋深、放坡系数,计算出管沟上下底宽度及沟槽、井室开挖深度,即可确定沟槽开挖线。室内管道,按设计施工平面图,定出管道位置中心线,根据敷设管道的管径、放坡系数,确定管道的安装高度。

3.2管沟开挖、回填

室内管沟采用人工开挖,室外管沟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检底。室外管沟开挖前,用RD雷迪探测器探测开挖处是否有既有管线,若有采用人工开挖,并作好既有管线防护。室内地坪以下管沟,应在地坪回填土夯实后重新开挖。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管沟是否偏离轴线,断面是否正确。管沟先挖至距设计标高100mm处,安管时检底至设计标高,管接头处挖工作坑。若开挖超过设计标高,应用与地基相同土壤填补,并夯实到原土密实度,或用砂、砂砾石填补夯实。

开挖沟槽土方堆于管沟一侧,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堆土线距沟边不小于0.8—1.0m。管沟挖好后,应及时铺管,不得搁置过久,沟槽内不得积水。管沟两侧应对称回填,以防管线产生位移,回填中不得掺有碎砖、瓦砾、杂草或大于10cm土块,回填过程中要分层夯实。

3.3套管预埋

给排水管道穿越墙、板、柱、梁时加设套管。土建施工时,派专人负责套管预埋。管道穿水池池壁、顶板,地下室外墙预埋A型防水套管,穿其它外墙、楼板埋设钢制套管。套管尺寸比管径大2#。套管位置按管道平面控制尺寸预埋,用钢筋将套管焊接支撑牢固。套管下口平楼板底,上口高出楼地面≥20mm。

3.4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管道交叉中发生矛盾时,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支管让主管。

管道安装间距: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m,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铺设时,两管间最小水平净距500m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150mm,给水管铺设在排水管上方。

给水管道:游泳池循环供回水管、投药管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给水管(1.0MP级)。敷设方式为埋地、明敷,连接方式为承插粘接连接。与其它管道同沟(架)平行敷设时,沿沟(架)边布置,上下平行敷设时,不得敷设在热水或蒸气管道上面,平面位置错开,与其它管道交叉敷设时,采取保护措施。PVC—U管与供暧管道净距不得小于200mm。PVC—U管不得直接与水加热器或热水机组(器)连接,需采用长度不小于400mm的金属管段过度。穿越伸缩缝,采取补偿管道伸缩。埋地管道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状物。原土粒径不宜大于12mm,若超过,铺100mm厚砂垫层。管道周围的回填土填至管顶以上300m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PVC—U管在涂刷胶粘剂前,先用砂纸将粘结表面打毛,用干布檫净粘结表面,不得沾有尘埃、水迹、油污。表面沾有油污时,用棉纱蘸丙酮擦拭干净。胶粘剂先涂承口,后涂插口,用油刷沿轴向涂刷,涂刷动作应迅速,涂抹均匀,不得漏涂或涂抹过厚。胶粘剂干涸,清除后重新涂刷。涂刷胶粘剂后,立即找正方向对准轴线将管端插入承口,用力推挤至所画标线,20s内完成粘接。插入后将管旋转1/4圈,60s内保持施加的外力不变,并保证接口的直度和位置正确。承插接口插接完毕,立即将多余的胶粘剂用棉纱或干布蘸清洁剂擦拭干净。埋地管道在水平或垂直向转弯处,改变管径处,三通、堵头和阀门处,应设置C20砼支墩。明敷管道采用∠50×50×5角钢支架及金属管卡,金属管卡与PVC—U管间设3mm橡皮垫。

温度表、压力表、真空表、PH探测器、氯探测器、自动排气阀的安装需在PVC—U管上开小孔径支管。开小孔径支管采用分水鞍。施工时,将埋地管接分水鞍处清洗干净,将分水鞍上下盖在给水管上,用螺栓均匀拧紧。用分水鞍专用打孔机直接接在分水鞍的内丝上,打孔后拆去打孔机,即可安装。PVC—U管道与小管径的金属附件或其它种类管道连接,采用注塑成型的嵌铜内丝连接,与较大管径的金属附件或其它种类管道连接,采用法兰连接。塑料管与防水套管间采用膨胀水泥嵌缝。膨胀水泥配合比为425#水泥:石膏:氯化钙:水=10:1:0.5:0.33~0.35。施工时,先将浸泡好的油麻丝拧成麻股,用捻凿将其塞入套管底部,然后将膨胀水泥填入,接口完毕,用草绳或涂泥养护48h。塑料管与钢制套管间嵌填发泡聚氯乙烯或聚氨酯等柔性填料,用防水油膏封口。

上一篇:浅析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过程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降低OA系统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