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围栏:LBS招财先锋

时间:2022-10-26 11:51:43

地理围栏:LBS招财先锋

Foursquare之后,盈利与转型成了LBS公司的关键词。作为LBS应用的一种,地理围栏技术与数据挖掘、移动支付等上下游环节的结合,有望强化其盈利前景。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受累于羸弱的盈利模式,国内自2010年兴起的地理位置服务热潮(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遭遇寒流,不少昔日风头劲盛的LBS公司被迫战略收缩,亟需寻找新的突围路径。淡化社交色彩、强化商业基因,成为众多LBS厂商的共同转型方向,而以地理围栏(Geo-fencing)为代表的新技术尝试或将成为探路先锋。

所谓地理围栏,是指利用GPS或射频识别(RFID)构筑虚拟的地理边界,当手机进入、离开或停留于某个特定地理区域时,会自动接收推送、通知和提醒。这可能被解读为旧瓶新装的小区短信机制,事实上后者偏静态,而结合了商业需求的地理围栏动态触发机制则更为灵活,且可根据商家需求量身定制其广告范围及形式。更重要的是,低成本、低门槛和丰富的上下游应用创新,为地理围栏的商业化推波助澜。

脆弱的“签到”模仿秀

国内LBS热潮源起美国Foursquare公司的惊艳表现。Foursquare于2009年3月成立,半年后获得天使投资,2010年4月注册用户规模突破百万,2011年6月突破千万,目前拥有用户数超2000万。其提供的服务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签到(Check In)”所在的场所,从而与好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详见本刊2010年8月期文章《梦想照进位置》)。LBS因被誉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杀手级”应用而备受青睐,国内大批厂商迅速跟进,街旁、玩转四方、切客、开开等一批基于LBS的互联网创新公司陆续兴起。

然而,单纯的“签到”模式用户黏性不足,一旦LBS平台无法提供足够服务,活跃用户规模便会急剧缩水。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通病和软肋—盈利模式的不清晰,也使风投资本心生畏忌,吸金困难的LBS厂商很快陷入困境。在美国,除Foursquare一枝独秀外,其他LBS公司都有些步履维艰—Foursquare昔日老对手、第二大LBS公司Gowalla被Facebook收购,于2012年3月正式关闭,其两年时间共获投资约1000万美元,一度转型旅游网站失败;2012年3月,LBS“元老级”公司Loopt被Green Dot收购;2009年4月,首批提供“签到”服务的Brightkite公司被Limbo收购,并于2010年正式关闭“签到”功能;而濒临倒闭的Skout公司则依靠22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死里逃生,但其吸引风投的概念已然切换成转型后的移动约会服务。

崇尚开放交友文化的美国尚且如此,简单移植Foursquare模式的国内LBS企业还来不及风光,便已躺在了没落的边缘。2011年10月,国内发展最早的LBS公司之一嘀咕网宣布裁员70%,这种热胀冷缩的大幅调整,正是行业缺乏有效盈利支撑、整体陷入萧瑟期的缩影。业界估计,2010年中国约有LBS公司50家,至2011年底仅剩15家,未来或将迎来新一轮深度洗牌。

因此,在积累起初步的用户基础后,如何将人气转化成真金白银,就成为国内LBS企业的头等大事。移动触发广告和应用创新成为突破瓶颈的希冀所在,地理围栏技术更是有望从技术角度,力助LBS公司掘金移动时代。

地理围栏瞄准精准营销

广告是LBS公司的主要营收渠道。除有偿提供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分析服务外,Foursquare主要通过广告来缓解盈利压力,包括页面广告、为英特尔等大公司提供定制化虚拟勋章、为赞助商提供商家介绍和链接等。而地理围栏技术为移动广告提供了新舞台。

与传统品牌推广大范围撒网不同,基于地理位置触发的广告模式使营销更为精准,且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和高度接近更易激发购物冲动,从而愈发接近“广告即购买”的高效广告生态链。2011年3月,美国数字广告公司Placecast与移动运营商AT&T合作,推出ShopAlerts业务,通过地理围栏技术为包括惠普、Kmart和JetBlue等在内的合作商家,推送品牌折扣和优惠活动提醒。现有数据表明,效果令人满意—DraftFC公司开展的抽样测试显示,用户的38%提升了购买意愿,54%至少访问了一次特定的商店,17%采取了与ShopAlerts信息有关的购买行动。

除开实体店铺,交通枢纽乃至户外广告本身也成为地理围栏的“圈养”对象。2012年3月,美国休闲服装品牌GAP将车身广告与地理围栏相结合,路过车身广告的用户在受到印刷版广告诱惑的同时,还会因为进入地理围栏而再次遭遇电子优惠券的“糖衣”轰炸,既强化了广告印象,又刺激了购买欲。与AT&T的短信推送不同,GAP选择在游戏应用中进行广告推送,合作应用包括Zynga公司旗下风靡一时的游戏Words with Friends等。在两周约250万次推送中,其广告点击率为0.93%,而普通纯电子优惠券链接的点击率一般仅为0.省略网站年销售额为60亿美元。2011年4月,沃尔玛收购了一家社会化媒体初创公司Kosmix,利用其分析顾客在Facebook及Twitter上的行为。根据消费者自身的购买经历、朋友购买记录等推荐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再结合店内地理围栏和NFC(近场通信)等技术,未来的某天,当顾客身处沃尔玛实体店内,路过感兴趣的商品(这些商品与Kosmix系统提取的数据有相当的吻合度),手机可以收到店内通知及相应的优惠信息等。移动技术的引进联手实体店的即时购买行为,有望为实体店营造出不同于网上购物的体验。

上下游应用整合打开盈利空间

LBS的兴起,源于位置与广告的结合的确有利于催生消费行为。2012年2月,xAd公司对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研究报告表明,移动位置搜索请求正以每季度60%的速度增长,应用及浏览器内搜索年增幅分别为41%和34%。2011年四季度,位置搜索广告点击后的二次行为50%转化为了咨询电话,位置展示广告的这一比例也高达30%。不过,单纯的广告推送只是小区短信的翻版,事实上,地理围栏要充分展现技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载体。幸运的是,移动智能时代层出不穷的应用创新,为地理围栏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沃尔玛的移动战略中,地理围栏技术将与数据挖掘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商品推介成功率,消除消费者对无用广告的反感心理。

另一种整合思路则是地理围栏与移动支付的联姻。2012年3月,美国Square公司将其一年前推出的Card Case支付软件正式更名为Pay with Square。该软件内嵌地理围栏功能,当顾客进入商户一定范围内(如100米),商户的Square程序就会自动显示用户的姓名、照片、账户等信息,顾客完成消费后只需确认身份即可闪人,随后通过电子账单完成支付。Square宣称,最早支持Pay with Square的一些商户营收增加了25%。截至2012年3月,其注册商家已由2011年11月的2万增至7.5万。

这个过程中,应用的整合颇为关键。新改版的Pay with Square,不仅注重改进消费者的支付体验,突出“发现商家”功能,还整合了社交元素,用户可通过Twitter、Facebook、SNS等方式与朋友分享。同样,2011年7月,Placecast推出针对大企业的ShopAlerts自助服务版,允许商家自行上传、管理商铺地址和信息,跟踪优惠券和赎回代码,对投资回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等,实质上即整合融入了地理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可以想见,地理围栏与创新型应用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还可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破解LBS公司盈利之惑。

当优惠遭遇隐私

不过,要想走出盈利困境,同样并非坦途。地理围栏技术以培养用户地理位置后台分享的习惯为前提,而许多时候,用户并不希望为获得优惠信息而暴露个人行踪。2011年8月,韩国一家律师事务所代表2.76万名iPhone用户向苹果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公司搜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侵犯用户隐私,索赔2600万美元。而在两个月前的一讼中,苹果公司被判向韩国一男子赔偿100万韩元,理由同样是追踪地理位置和侵犯个人隐私。

不同于主动“签到”,被动式接收的广告推送也易招惹用户反感,广告骚扰可能使商家品牌和信任度受到损害。2012年5月,美国电信巨头Sprint Nextel高层宣布,为挽救消费者信任危机,将让用户自行设置是否接受移动广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广告推送对消费者信任感的严重侵蚀。移动广告公司Upstream Systems对2105名美国人的调查显示,67%的用户表示无法接受未经许可在手机上投放广告的做法。

此外,部分内嵌于应用的地理位置触发条件,需要以应用载体的使用为前提,这不仅可能使广告推送效果打折扣,与应用开发商的合作还涉及利润分成问题。

上一篇:调整中的经济需要换挡补油 下一篇:“吃货”的互联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