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云加月,两底合成

时间:2022-10-26 11:45:00

“五服”:“旧时的丧服制度,以亲疏为差等”。(《辞海》)高祖、曾祖、祖、父、子,五服以内皆是同一个高祖。

暗房技法几乎是同摄影术共同发明的。于是,从简单的遮遮挡挡到制作蒙片,从正常的冲洗到局部涂药,到各种曝光方式,直至移花接木多底合成,暗房工夫曾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本领。今天由软件公司设计好的程序,可以轻而易举地替代大多数暗房技法。尤其是彩色领域,在暗房里局部增强或减弱曝光难度极大,而今天,鼠标轻移就可以改天换地。

据老人讲五服以内全是亲戚。电脑替代暗房技法制作出来的照片同传统的摄影自然应该是同宗同族了。

国庆之晨周志元摄

玛米亚7型、镜头65mm、F8、1/6秒,胶卷:富士维尔维亚反转片。

采用两底输入电脑合成后,将日落景象改成日出景象。富士370彩扩机制作。

周志元:数码为传统服务,弥补传统的缺憾

数码后期制作的任意性在一幅摄影作品上一定要尽量做到真实、真情、合理、可信,达到色彩自然,组配和谐的目的。

林武旺:为公平分类别

一、添加主体、删除非主体、进行局部调整的相片。

二、在电脑中进行图像变形、做滤镜效果的相片。

三、构思后,完全在电脑上进行构图、制作的相片(类似绘画)。

我觉得数码类评选中要再分为两大块;第一类为一块,第二、三类为一块。因为第一类画面比较具像,第二、三类比较抽象。现在第一类在影赛中一律归到非数码类中评比,这对尚未使用数码后期制作技术地区的摄影师相当不公平。

荷塘小调林武旺摄

鱼、水、荷叶使用滤镜中的玻璃水纹效果,在前景鱼的周围做一个涟漪(电脑滤镜)来体现鱼的动感,对蜻蜓的翅膀进行局部调红。

于云天(《中国民航》杂志副主编):

数码技术使用水平有高有低,参加比赛的很多作品,如果经过巧妙的数码制作有时是不容易区分出来的。所以,这时又牵扯到作者的个人素质问题。如果陷在“是不是数码制作”这种辨别之中,我们的评选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而且 的确很难区分。有一种可能是根本不去区分它是否为数码制作,因为技术的发展是没法回避的。搞摄影的人利用了数码技术,是摄影的又一进步。至于说新闻作品用数码改变照片的真实面貌,那属于职业道德问题,在胶片时代也同样拍出过很多假的新闻照片。至于层次、反差、色彩等方面的调整,在真实的基础上修改,对提高照片的质量是有益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孙彦摄

红色滤镜弥补苍白而平淡的天空,希望能展现历经战火却依然矗立于戈壁的雄关。采用两片叠放加上月亮,正合“秦时明月汉时关”词句的意境。

孙彦:数码影像是一幅“画”的创作

我是一个纯摄影主义者,我一直认为通过传统的相机对光影一次性或暗(明)室适当的二次创造出美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摄影艺术,这才是我们应该忠实地表现生活中的伟大瞬间,虽然数码影像在制作过程中,融进了作者的艺术思想,为艺术创作付出了具体的劳动,但是,它和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创作不能相提并论,数码影像是一幅“画”的创作,或是一幅图像的制作而已。

成贵民:“打渔”与“做鱼”

用电脑对照片进行后期制作,就好比“打渔”和“做鱼”,打不来鱼,做鱼的技术再高也做不出鱼,所以,电脑最终要靠人脑。脑子里有“点子”,电脑才能出片子。用头脑中储存的摄影理念,摄影语言,构思构图,借助电脑,将原作品升华。

相机:哈苏503cxi

镜头:150mm;F8;1分30秒。

胶卷:柯达100度彩色负片

后期使用photoshop软件将背景修图变为黑色,加红、加黄,以增强暖意与红火的意境。

城市血脉成贵民摄

上一篇:浓墨重彩,模仿绘画 下一篇:32款数码相机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