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业医四十载

时间:2022-10-26 10:47:44

关键词:吴宗柏;一生历程;名老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01-02

吴宗柏,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名中医。1938年12月生,天津武清县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曾任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诊断学会委员。曾兼任中医诊断学杂志、云南中医杂志、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等编委会委员。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主编出版了《新编中医临证手册》、《藏象学》、《中医诊断学》、《滇南本草附方研究》、《常用中医方药手册》等专著;参编出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疾病诊疗纂要》、《中国名医名方》、《中华效方汇海》、《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丛书》等多部论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省卫生厅科技表扬奖一项。

我1965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经统一分配来云南中医学院工作。同年去上海中医学院进修一年。从此便与执教业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任教以来,曾先后担任过社来社去中医班、工农兵学员班、专科班、本科班、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研究生班等不同层次班级的多门专业课程。主要的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辨证治疗学等主干课程。由于工作的需要,使我养成了集学百家,笔耕不辍的学习习惯。曾先后主编或参编出版了多部专业论著;在省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在科普刊物上发表科普文章150余篇。由于学术有成,于1985年被特批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之余,参加临床和实习带教工作。上世纪70年代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昆明市中医院参加临床带教。特别80年代以后.则长期在云南中医学院直属医院和云南中医学院尚义街门诊部从事临床工作。临证过程中,我尤其重视中西医结合的双重诊断,长于将传统诊法与现代检查手段相结合、局部病理变化与传统病机认识相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与传统用药经验相结合。在谨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吸收运用现代有关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对于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诸如:发热、咳嗽、头痛及现代所言的冠心病、胃肠道疾患、泌尿系感染等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体会。曾主持参加了“愈疡灵”、“胃炎宁”、“前列片”等的研制,并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卫生厅科技表扬奖一项。1996年被授予云南省名中医称号。

回顾几十年所走过的历程,多少还是有些值得回味的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凡有远见卓识之士均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高尔基也曾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就是做一个人民教师”。任何一个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通过几十年的教书体验,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俗谓“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传给学生一分知识,他的头脑里就要有十分的知识储备”。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谈何容易,对于教师来说休息与工作的时间是难于分开的,为了讲好一节课,教师随时都在冥思苦索、积累资料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有人将教师的日常工作喻为“蜜蜂采花酿蜜”。其次,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人将其形象地喻为“春蚕”或“蜡炬”精神。是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做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李玉芬所讲:“一个好的教师绝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思想上以启示”。若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绝不为过。

在长期教学和临床过程中,我深感中医药学确实是先贤们几千年的医疗实践结晶,她源于实践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她不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和实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瞩目。一些科学技术发达国家中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医药者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也是我们对世界人类保健事业的贡献。当然,也应看到中医药学的某些不足,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中医药理论多是用直观、假想、推理等方法而得出的,这就难免给后学者造成一定的困难。事实证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正在向传统医学渗透。作为现代的中医药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科学发展的潮流。只要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保持中医特色。那么现代的医学检查手段,不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均可采用。任何一门科学都没有顶点,中医药学也不例外。科学之所以永葆青春,就在于其不断更新与发展。我认为中医药学要发展,开展多学科研究、发掘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

几十年来,我虽为中医药学这颗璀璨明珠做了一点涂彩增色工作,但皆已成为过去。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望后学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不得不承认经络和针灸的奇妙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