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运输中电报放货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10:34:41

对外贸运输中电报放货问题的探讨

提单自问世以来,在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新科学技术在航海领域的应用,船舶航行速度及码头装卸效率的提高,尤其在短程运输中,传统的提单流转过程不能适应这种高效快捷的运作。尽管现实中的问题如此尖锐,尽管不少承运人及其货方对无单放货中存在的风险有所顾忌,但由于有关正本提单交货的法律规定与实务中的矛盾不可调和地共存,有些问题还将长期地对业界形成困扰。近年来,又一种有别于传统上的"凭保函无单放货"称之"电报放货(TELEX RELEASE)",俗称电放(以下同称电放)的交货方式常在航运实务中出现,在近洋国际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货物运输中出现的变通作法。在实践中对疏通货物、提高效率的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近年来电放日渐增多的现状,本文分析电放的法律依据和风险等问题。借此引起外贸从业人员、承运人及其人对此问题的注意,并使托运人的利益得到进一步的维护。

一、电报放货的涵义

电报放货(Telex Release、Cargo Release或Express Release)简称电放,是指承运人或其装货港收到货物后已签发或应签发而尚未签发提单,根据提单上出口商(托运人)的要求在装货港收回提单或不签发正本提单,以电子邮件、传真、电报等形式通知卸货港将货物交给提单进口商(收货人)或托运人的指定方。

出口商(托运人)申请电放,要出具公司保函(Letter ofIndemnity)。保函的内容:托运人的名称、船名及航次、提单号码、开航日及无条件免责条款。当承运人同意电放后,有的出具电放信,有的给出一个电放号(如密码为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

二、产生电放的概述

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提单运输已成为最为普遍的货物运输方式。而正本提单则是用以提货、结汇的重要单证。正本提单持有人凭正本提单有权要求承运人交付货物,而承运人也负有向正本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义务。近年来航运事业快速发展,运输时间逐渐缩短,而提单仍然按照传统的流转方式,环节多、速度慢,造成货物已运抵目的港,提单尚未到达收货人手中,致使收货人无法在目的港凭正本提单提货。因此,逐渐产生电放等非正本提单以外的提货。

为了使进口商可以在某些无法及时取得提单、而船公司又不愿意凭保证书交付货物的情况下能及时提取货物,所以产生电放的做法,即托运人在提单延误的情况下,将承运人或其人所签发的全套正本提单交回承运人或其人,同时指定进口商(非记名提单的情况下),承运人授权(通常是以电子邮件、传真、电报等通信方式通知)其在卸港的人,将货物交给托运人指定的进口商。

三、电放提单的操作方式

1、出口商申请电放操作方式:①承运人不签发任何提单货代代办电放。②船东提单电放,货代签发正本货代提单。③船东签发正本提单,货代提单采用电放。④承运人直接电放。

2、进口商申请电放操作方式: 以信用证或托收为付款条件电放。首先,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卖方、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出口商应该了解电放的基本概念。电放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就不能使用电放,因为UCP500规定的海运提单要求是全套正本,而电放却要求出口商将全套提单交回承运人。如果买卖双方选择汇付作为支付货款方式时,由于买卖双方互相信任,且不需要以提单作为收取货款的保证,所以此时就可以使用电放。如果卖方对收取货款有任何疑问,就应注意电放后,能否安全、及时地收到货款。一般做法是进口商向出口商出具书面的保函(Letter ofIndemnity)申请电放并承诺在信用证付汇中付汇保证。出口商得到进口商承诺的保函后出口商再出具书面电放申请书和其保函(Letter of Indemnity)向承运人申请电放将货物移交给进口商,而船东所签发正本提单按UCP500要求正常在银行流转直至进口商交款赎单,同时进口商保证交款赎单后将全套正本提单交回承运人。

四、承运人对电放的法律依据

众所周知,提单已有国际公约、各国的法律等赋予其定义加以规范。而电放实际上是使用提单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但这种情况非常特别,使提单的“准流通证券”性质,即提单可以通过交付或背书加交付自由转让的性质被消灭。目前还没有国际公约或各国的法律给电放赋予定义和规范。如前所述,电放的原理是异地收回提单,然后交付货物。这种做法也是参照了在签发提单时的特殊情况,即“异地签单”的做法。但是,“异地签单”仍然存在问题,且有人对其做法提出过质疑,可以说“异地签单”做法的后果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我国《海商法》第46条规定强调海运提单的作用和承运人交付货物的责任。由于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属流通证券,承运人负有依正本提单在目的港交付货物的法定责任。几乎所有的海事法院均认定:“提单是货物物权凭证,”、“提单之物权包括提单项下货物的所有权”。 因此,凭正本提单放货是承运人正确履行交货义务的原则。但承运人接受出口商出具书面保函(Letter of Indemnity)和电放申请书实质上是出口商和承运人之间的一种保证赔偿协议,在法律上视为出口商与承运人的合同成立,受法律保护。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对不属欺诈性质的电放保函(Letter of Indemnity)予以认可:保函担保的主债是承运人与发货人之间的不当得利之债,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如恶意串通、欺诈第三人,其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只有在承运人明知或理应知道提货人有恶意时,或明知提货人为非收货人仍允许其凭担保提货,才认定承运人构成对卖方欺诈,保函无效。在承认保函效力承认承运人与正本提单持有人放货之责情况下,无论卖方是否已收到部份货款,或是分文未得,其均不得再依提单向承运人主张权利,因为电放后提单的货物物权凭证权实际上已转移给进口商,意味提单已不再具有物权凭证的法律性质。根据一物一权的原则,卖方不能再行向承运人主张运输合同中的债权。可见,承运人电放和无单放货的责任不能混为一谈。与提单的三个功能相比,海运单也具有货物收据的功能和运输合同证明的功能,因为提单已不再具有物权凭证的法律性质。关于支配权的规定是:第一,除非出口商行使其选择权,否则出口商是惟一有权就运输合同向承运人发出指示的当事人。除非准据法禁止,否则在货物运抵目的地后、收货人请求提取货物之前的任何时候,出口商有权改变收货人的名称(条件是托运人应以书面形式或为承运人接受的其它方式,给承运人以合理的通知,并就因此造成承运人的额外费用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出口商具有将支配权转让给进口商的选择权,但应在承运人收取货物之前行使,并在海运单据上注明。选择权一经行使,则出口商便终止了第一项中的权利,同时进口商便具有了这种权利。承运人只要尽合理谨慎的责任、确认声称进口商的当事人,就可凭进口商出示适当的身份证明交付货物,而不需要出示正本海运单。

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转让当事人和被转让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出口商电放申请书和保函对所发生货物标的是合法,不涉及违法或国家禁运物品(如)时,所有权转移是合法的。法院认可:“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后一方反悔,不予支持。财产所有权尚未按原协议转移,一方反悔并无正当理由,协议又能够履行的,应继续履行;如果协议不能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出口商出具书面保函、申请电放后承运人履行保函协议如约交付货物应继续履行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直至将货物移交给进口商。

五、使用电放的风险

在电放下,由于承运人已收回所签发的全套正本提单或应托运人的要求并未签发正本提单,并如约交付货物,承运人已履行了提单所规定的应对收货人、提单持有人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而,承运人也不会承担"无单放货"的风险。然而电放毕竟属于"异地交单放货",倘若承运人处理不慎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严格按照本文“电放”的定义操作,可以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仍然给电放后承运人承担的相应责任构成风险。值得注意如下问题:①出口商申请“电放”时,承运人不再签发提单,此时,提单条款对当事人是否具有约束力的问题。②提单可以适当背书(duly endorsed)后转让,电放时如何实施的问题。③电放情况下的出口商和收货人都是无船承运人,作为实际承运人的船公司将货物交付给真正的货主时,是否会承担交错货物的责任问题,或无船承运人错误交付货物时,船公司应承担的责任问题。④船公司与船舶人之间授权不明的现象发生及其责任的承担问题。⑤电放行为与诈货可能。

六、承运人办理电放的对策

1、保函:无论何种情况下的电放均要求出口商或收货人交回全套正本提单,在确实无法提交全套正本提单时,应结合货方的信誉程度决定接受何种形式的保函,在托运人拒绝出具保函的情况下,鉴于其风险很大,承运人应要求收货人出具由一流信誉银行联署的保函。

2、举证责任:我国《海商法》第54条规定在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时承运人应当负举证责任。承运人及其人在业务操作中所有电子邮件、传真、电报的“原件” 和正本单证应要求保存三年。对承运人诉讼无论是基于违约还是基于侵权,适用一年诉讼时效;对承运人的人或雇用人而言,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其超越权或无权的行为,不能享受一年时效的保护,适用《民法通则》两年时效规定。所谓“原件”是指文件制作人最初制成,以反映制作人的意思或思想为目的的文件,也称原本或底本;正本是依照原件采用全文抄录、印刷等方法而制成的内容与原件完全相同,对外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书;副本则是依原件全文抄录、印刷,但不具有正本效力的文书;复印件是指通过一定的复印设备对原件进行复制。复印件和副本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国际贸易和航运实务中最为常见的证据是正本书证和原件单据。根据《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77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65条由有关单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证明文书,应由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要求书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证据。承运人或其人在业务操作中,对出口商的保函必须由其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后加盖单位印章并提供经办人员身份证的复印件和签字,以备若发生纠纷时作为有力的证据,使承运人及其人办理电放业务的风险最小化。

上一篇:“金融脱媒”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效能监察: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