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基于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6 09:09:37

会计电算化基于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入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企业对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展改革和创新,培养出越来越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该文在阐述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ERP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0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ERP系统,在企业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素质更成为了整个ERP系统的关键,企业传统会计工作方式的改变,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特别是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难以快速开展工作,因此在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引入ERP系统,贴合企业实际,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路。

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及其特征

1.1 ERP与会计电算化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最早在1990年由美国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1]。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已从最初的制造业领域扩散到了零售业、银行业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于1980年初,会计电算化也称之为计算机会计,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利用各类会计软件开展会计业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会计手工工作,自动、准确、快速的处理各类会计数据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更加快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2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企业财务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益,ERP系统设计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其核心模块,其下一般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金库三个子模块,在企业业务流程中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不同模块与业务模块进行连接集成,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提高了整个ERP系统的有效性。

ERP促使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连接日益密切。原先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孤立的存在,没有与企业其他的系统进行打通对接,数据采集只存在于财务部门,而不是全企业的业务活动,通过ERP系统实现各个模块的集成,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进一步保证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ERP强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决策功能。传统的企业财务决策只是单纯依靠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指标和数据,而不是一个全过程的。通过ERP密切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模块,形成开放、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2 ERP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关系

2.1 ERP系统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一体集成化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只针对于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和其他企业业务部门打通信息数据通道,然而通过ERP系统打通企业供应链和财务环节,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可靠性与及时性,从而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带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ERP系统提出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更高的要求

企业ERP系统普及率越来越高,也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学不仅局限在财务方面,还要教授学生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思想,通过ERP系统掌握订单、生产、库存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所以在ERP环境下会计部门工作不只是财务核算,更多的是企业整体的管理[3]。

2.3 ERP系统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生知识更全面

与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ERP系统除了要求计、金融等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外,还要掌握管理学、供应链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求全面掌握ERP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工作机制和操作,这就要求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全面的教授学生各项知识,真正在运用ERP系统时得心应手。

3 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缺陷

3.1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从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数学校重视核算能力培养,轻视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软件还是单纯的核算类财务软件,主要讲授的是财务软件相应的业务流程学习,没有将ERP理论融入到日常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4]。如今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已经广泛引入了ERP系统,代替过去传统单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然而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系统割裂开来,没有培养学生数据信息联系和传递的能力,造成了学校会计电算化培养与社会企业需要脱节的现象,所以高校要在ERP环境下重新定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2 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仅仅定义为单一的核算型财务软件进行操作系统学习,而且只是对市场上一种的财务软件进行学习,轻视了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只熟悉学校学过的财务软件,对就业企业使用的软件不了解不熟悉,无法快速开展工作,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的现象。从学科体系上,会计电算化是集会计、管理与计算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其学科内容既包括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实训模拟等知识,特别是ERP系统是一个内容众多、体系复杂的管理系统,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在ERP环境下科学设置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与内容。

3.3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上课和上机两种方式,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单一,未能充分满足会计电算化学习需要。特别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实训,不能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质量考核上,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特别是针对软件操作、案例实操等课程,只注重理论考核,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机制,所以要改变更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4 会计电算化教学综合实践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教学受到重视理论,轻视专业实践的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没有把实践教学主体的地位放在首要的位置,而且在实训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机械地把会计内容录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对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运营涉及较少,没有真正展现出会计电算化的本质。特别是ERP系统应用的广度不断拓宽,传统的教学实践已不能让学生整体掌握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影响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受学校扩招、扩建等因素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软件更新缓慢,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实践学时,制约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学生实习锻炼机会较少,因此,要突出实践,完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3.5 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强的交叉学科,对教师队伍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拥有金融、财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对各类财务软件、ERP系统熟练操作的技能,然而从目前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力量来看,很多教师不具备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结构,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许多没有真正应用过ERP系统,甚至都没有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造成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所以要引进和充实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经验丰富、实操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

4 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路径

4.1 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更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操作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可分为知R、素质、技能3个方面[5]。在知识教学方面,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概念以及基本的工作流程,并掌握各类财务软件特别是ERP系统的操作要求等知识;在素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法律法制规范,以及自主学习、市场抗压、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和岗位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技能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数据分析、软件维护等多项实践操作工作。通过三方面的教学,在ERP环境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管理人才。

4.2 科学建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规范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从市场企业需求出发,重新规划设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实现会计课程与电算化课程相融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把ERP融入其中,构建拥有会计类、计算机类、电算化类、会计电算化实训类和相关学科类五类课程体系,会计类要注重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计算机类要加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培训;电算化要增强各类财务软件、供应链、ERP等方面的实操性;会计电算化实训类要从纳税申报、沙盘模拟、ERP实训等方面入手。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后,要注重学习教学教材的挑选,以内容详细、案例丰富、重点突出的教学教材为佳,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ERP环境下需要丰富和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期等,合理运用项目、逆向思维、设错、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以及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6]。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学生学以致用,充分锻炼了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软件操作的反方面思考,寻求会计软件运行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错分析法通过改错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模拟实训教学法引入仿真环境,真实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缩短学生与实际的距离。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向多种形式考核、平时考核、工厂考核等方面转变,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升。

4.4 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至少要达到6∶4,只有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才能锻炼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实践时,可采用单模、岗位、ERP沙盘仿真等多种实训方法,分层次、阶梯式循序渐进。单模实训就是针对单个模块进行操作,层层递进,最后全部掌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的应用。岗位实训就是通过模拟各个工作岗位角色,熟悉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个业务流程。同时,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实践模式,在校内要加大专业手工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及时更新和引进多种主流财务软件,做好与市场企业使用软件的对接,在校外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软件公司合作成立实训基地等,不断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帮助学生快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4.5 注重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各类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要积极引进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引导企业、公司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到高校兼职教师,改善教师结构,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会计电算化技术,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挖掘教师潜力,让其真正了解ERP的实际应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艺宁.基于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5(12):193.

[2] 王腊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67.

[3] 卢仙华.ERP环境下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6.

[4] 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3.

[5] 胡争艳.基于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求知导刊,2015(11):21.

[6] 王莹.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3(10):142.

上一篇:这个奖,值得等待 下一篇:浮翠流丹 东风Honda新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