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08:48:17

如何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物理高效课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转变,要深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下面我就如何创建高效物理课堂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营造环境,创设情境,重科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化材料和实验,揭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探究的演绎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轨迹清晰可见,抓住探究的落脚点。例如:在讲牛顿定律时,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做实验时,我让学生思考要想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动脑筋思考、讨论。学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我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力培养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有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讨论的环境,每次在讲解试卷时,我总是给学生十几分钟的自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间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当争论不休,得不出正确结果时,可以举手询问。讨论之后,再将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由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各抒己见,方法各种各样,收到一题多解的效果。问题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可创设“小步距”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例如:在讲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先猜想,然后根据实验桌上的仪器进行讨论,再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我针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要想验证势能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应怎样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势能与高度大小的关系应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大家在实验中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教学中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物理教学要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借助生活案例,用浅显的语言把生活与书本融通起来,从而达到从生活中学物理,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目的。例如在讲《光的传播》一节时,我问学生:光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怎样才能让光传播的路线显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思考,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在有灰尘飞舞的地方(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我们会看到光线。现在我们想让光线在实验中显现,利用我给大家准备的仪器,如何设计这样一个环境?学生思考讨论并不时动手操作。最后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让香在塑料罩下点燃,出现烟雾,找到了光显现的环境。再做下面的实验便简单了。在讲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时,我一改老师讲的传统授课方式,我让学生将不对齐的课桌摆整齐,现场操作,然后问学生这应用了什么原理,学生立刻回答出来。然后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这种方法让学生感觉物理有用,而且学起来非常有趣,课堂气氛活跃。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

教师在课堂上感情要真挚,教态要和蔼,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爱和尊重的“教学情景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老师互动,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于学生不合理的猜想或近似怪异的猜想,要冷静地思考,然后给予恰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千万不要斥责,因为斥责之后,学生可能就再也没有胆量猜想了。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僵局,只有教师一人在唱独台戏。如在讲物体受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实验后,有一个学生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面积有关。我听了之后并没有斥责他实验不认真,观察不仔细。而是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学生陈述说:因为大的瓶盖比小的瓶盖载的货物多。我听了之后,做了一遍演示,让学生观察大瓶盖比小瓶盖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浅,底面积不一样,浸在水中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大小瓶盖不能比较。学生明白了原因,而且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老师都会给予肯定,久而久之学生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在教学中我偶尔故意犯知识性错误,出现后不立即向学生说明,要让学生看看有没有问题,期待学生发现错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教师、书本、权威提出挑战。对于学生粗心造成的错误,不替代学生改正;对学生经过讨论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不作讲解;学生对能通过自己探索、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不包办代替;对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的学生,我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落后学生,多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充满鼓励的氛围中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对小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