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判高中遗传题中的“基因定位”

时间:2022-10-26 08:28:10

巧判高中遗传题中的“基因定位”

摘 要 高中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绝大多数的遗传题都需要对基因的位置进行判定,才能确定基因的遗传方式,进而利用已学的相关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遗传题的解答。同时,在家禽育种上还可以结合基因位置进行性别设计,以便快速筛选出雌雄体,节约饲养成本,缩短培育周期,来获得最大经济收益。

关键词 正、反交 质、核遗传 常染色体 X染色体 表现型比例 ZW性别决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基因一般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XY的同源区段、Y的非同源区段)中,学生可根据各种遗传方式特点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内容,对基因位置进行判定。基于以上各种情况的总结如下。

1 核遗传与质遗传的判定

(1) 方法:正、反交实验。

(2) 依据:由于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与母方相同。因此若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方相同,则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否则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3) 课本链接:

在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的过程中,其选择的双亲均为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孟德尔进行了正反交实验,结果F1均表现出显性性状。由此推知控制豌豆茎的高度、豌豆的粒形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并确定了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

2 常染色体遗传与性染色体(X、Y)遗传的判定

(1) 根据群体中某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进行判定:

若某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比例不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 若为伴Y遗传,子代中只有雄性个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3) 常染色体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①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是否与性别相关联,予以确认。若在常染色体上,则Paa()×AA()F1(Aa,雌雄表现型相同);若在X染色体上, 则PXaXa×XAYF1(XAXa、 XaY,雌雄表现型不同)。

② 若不知性状的显隐关系时,可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进行比较。

若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③ 根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判断,如根据表1判断。

根据表1,雌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3∶1,雄蝇中也为3∶1,二者相同,故为常染色体遗传。雄蝇中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为1∶1,雌蝇中为1∶0,二者不同,故为伴X遗传。

(4) 课本链接:

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置时,采用P红眼()×白眼()F1红眼。F1红眼(、)相互F2红眼(、)∶白眼()为3∶1。该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眼色基因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性遗传。

3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与X、Y的同源区段的判定

(1) 方法: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是否与性别相关联予以确认。若只在X染色体上PXaXa×XAYF1(XAXa、XaY,雄性为隐性性状);若在X、Y同源区段上PXaXa×XAYAF1(XAXa、XaYA雌雄均为显性性状)。

(2) 课本链接:

结合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但不知道是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还是X、Y的同源区段。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提出了3个假设:

①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的非同源区段。

②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

③ 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的非同源区段。

通过遗传图解的分析可知,假设1和假设2均可以合理解释果蝇杂交实验中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比较假设1和2,最大差异表现在Y染色体上是否存在控制眼色基因的等位基因。要确定哪种假设正确,则可以从果蝇杂交实验的反交实验进行论证。通过两种假设的反交遗传图解得出:假设1反交实验F1出现红眼(雌)∶白眼(雄)为1∶1,假设2反交实验F1均为红眼果蝇,F1结果差异明显。由此得出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4 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判定

(1) 依据:根据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判断。

(2) 方法: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若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是9∶3∶3∶1或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是1∶1∶1∶1,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5 基因定位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家禽育种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

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可选择同型性染色体隐性类型(XbXb或ZbZb)与异型性染色体显性类型(XBY或ZBW)进行杂交。则子代中,凡具显性性状(XBXb或ZBZb)的个体应具同型性染色体;凡具隐性性状的个体均具异型性染色体。由此,可根据生物个体性状表现推测其性别类型,即PXbXb()×XBY()F1XBXb(显性、XbY(隐性)或ZbZb()×ZBW()F1ZBZb(显性)、ZbW(隐性)。

(2) 课本链接:

比如对于芦花鸡的选育,可以利用ZBW(芦花)×ZbZb(非芦花)ZBZb(芦花)、ZbW(非芦花),通过子代中羽毛的颜色即可在雏鸡阶段进行选择,大大节省了抚育成本,获得高收益。

掌握了上述方法,基因位置的判断就迎刃而解了,遗传题的解答也就成功了一半。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优化教学探究 下一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教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