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教学给初中数学带来的新发展

时间:2022-10-26 06:49:00

生活化的教学给初中数学带来的新发展

摘要:知识的学习有层次的,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课本知识的有效建构。特别对于学习数学这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更应该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引导一起,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学习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生活化 新发展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它逻辑性比较强,需要通过对概念的学习,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以生活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把数学和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昆明市宜良县竹山中学的教学经历,简单谈谈生活化初中教学的点滴。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开端,他们的性格多变,心情很容易起波澜。而且中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否定,就和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知识环境下来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自信心。除此之外,由于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并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在创设问题情景的辅助下,大部分学生会受到吸引而积极配合课堂,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观察、发现、猜想、论证、归纳和应用,让课堂变得更和谐、更有意义。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点讲解的生活化,并采取适合学生的思维的表达方式,使教学方式能够被学生接受。比如,在学习百分率、统计等知识点时,我会结合实际中办厂盈亏的测算,鼓励学生自己“办厂”,并在班级里面组建起“银行团队”和“工人团队”,让学生贷款经营,并引导学生完成工厂进材料、工人加工、销货等环节,以一个月为限,看看谁的工厂盈利。而在学习分数的知识点时,我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人一起思考分数在生活中与哪些事物有关?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带到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经过一系列生活化教学实践,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综合能力。

二、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过于严肃的数学课堂,不但无法吸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反感,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举例要生活化。课堂举例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形式,教师所举的例子精彩,而且符合中学生追逐“个性”的心理特点,把生活中一些奇特的数学知识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知识丰富起来,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课堂变得更有效。但是如果举例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次,教师语言行为的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但这里的生活化并不是随意,是一种相对的自由。由于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言语和行为生活化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把握自己上课的行为言语,想想自己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有没有太过随意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等等。比如,学生上课玩手机是很影响课堂效果的,所以学生上课不允许玩手机的,而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自己,在上课时接电话,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认为上课玩手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课堂上言语行为的生活化必须要受到“度”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进行把握,课堂语言行为不过分严肃也不过分随意,而是以生活化的语言来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数学设计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老师们可以通过学生们生活中过的小事引出知识点,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和总结。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也重视教学的生活化,把数学的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偏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指引学生学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初中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小学是数学的入门阶段,很少涉及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而高中的数学却比较复杂,非常需要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的数学教学作为过渡阶段,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应该对生活实物、教学用具加以的利用,让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掌握与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初中数学的魅力,也给高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会避免用成人的思维来解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仅只在黑板上画来画去对概念和定义做分析,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三轮车、三角积木、飞机、埃菲尔铁塔等典型例子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利用,给学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有时还会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开展叠纸牌的竞赛游戏,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到三角形稳定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鼓励小组成员在课堂之外一起通过查阅资料、做观察实验等方式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新的认识,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不论是小组的组织者还是被组织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从而定好位,给小组提供自己的力量,这种方式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总之,教师要使数学课堂“事半功倍”,就需要把数学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实施人性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刻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而对于学生来说,人性化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亲切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提到课堂效率,最终使初中数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单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2]吴伟.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3.

[3]吴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下),2012,12.

[4]叶凤英.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8.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下一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