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教学之中

时间:2022-10-26 06:47:43

寓创新能力培养于物理教学之中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创造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中学生头脑中旧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习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就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和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创造、发明的过程,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经历失败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逐步渗透理想化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方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事迹;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献身的精神;让学生学习牛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优点,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结合我国当代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是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教师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根据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抽象设计。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乎在所有的课题研究中,第一步都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

上一篇: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下一篇:对口高考高三数学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