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6 06:29:02

新形势下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和“90后”逐步成为研究生主体的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严峻挑战。但长期以来,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进行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问题进行探索,并给出了一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入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24-00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入学教育面临了新课题和新要求。把握好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和新期待,科学有效地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广大新生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帮助其适应研究生生活,始终保持身心健康,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研究生阶段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长期以来,入学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研究生新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心理等压力更大,他们的状态普遍更加复杂,对这个群体进行科学系统的入学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生新生特点

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在高考制度下,本科生新生的生源背景比较单纯,意识形态比较统一,学习基础比较相近。而研究生新生与本科新生相比,存在着生源水平、学历层次、社会经历、年龄结构等各方面的不同。这样会导致研究生群体在学业、经济、心理等方面表现出复杂和多样性。

1.研究生学业个体差异性大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大学本科教育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本专业的专业业务学习及实践操作[1]。但目前研究生教学课程的设置普遍为新生一年级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一学年就要求研究生修完研究生阶段所有学位课、选修课的学分,导致课程紧、专业学习难于深入;第二学年主要为实习期、论文准备期,由于专业、导师、学校知名度等的不同,部分学生从事的是非本专业的实习,直接后果是没有时间或精力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学习,导致研究生课题难于深入开展或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而且研究生师从于不同的导师,而导师实验室大多分散,由于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这样的培养体系下,研究生的学业问题容易被隐藏起来。这就要求研究生新生必须适应从群体性学习向个体性学习、小团队讨论的模式转变。

2.研究生面对更大的经济压力

随着社会对高等学历的要求,近80%的研究生新生由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其中相当部分新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比较贫困的家庭,其本科期间学费主要依靠国家助学贷款,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勤工助学。而自2014级研究生开始,研究生全面取消公费,而且研究生学费比本科生学费提高接近一半,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额度却没有增加,无法覆盖研究生的学费。这个缺口会给经济困难研究生带来更大的压力。根据我校开展的一项校内调查中,近10%的新生家庭年均收入不超过2000元。目前研究生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除国家助学贷款外,研究生获得资助的方式主要是国家、企业、学校奖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企业奖助学金的资助金额较大,但覆盖面太窄。学校奖助学金普及面广但金额较少,对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作用较小。部分研究生背负着从本科以来到研究生阶段的7年贷款,还要面临着现实的生存问题。经济压力很容易带给这些学生心理焦虑,形成心理压力,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入学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对经济压力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对待,作出缓解经济压力的规划,减少学生因经济压力引起心理问题的可能。

3.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复杂

研究生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加上人生角色的转变,导致他们从入学开始会普遍存在着焦虑、浮躁的心理,在科研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2]。而科研活动更加分散,加上班级集体活动很少,研究生相较本科生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烦躁的情绪。在学业、经济压力下,研究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比例接近30%[3]。而且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的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显著性高于二、三年级生[4]。

二、抓住新生特点开展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有其特征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差异性和有效性。根据这些特征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在与本科生同样进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和校风校纪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根据研究生新生的特点着重进行4个方面的教育。

1.学籍教育和更深层次的学科教育

研究生相较本科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但同样需要了解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大纲,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的课程计划,完成学分、研究成果、论文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对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要比本科生更加深入,包括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学校目前已经准备的研究水平和软硬条件。通过这样的学科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爱专业、干事业的兴趣和激情。

2.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学习转型教育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导师为第一教育者,但导师往往也只是起到指导作用,研究生的知识获取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身。必须教育研究生从本科的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被动式教育转变成研究生阶段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主动式学习。通过入学教育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5]。

3.“三观”教育和“全面健康”理念教育

一个健康的人不止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即便是进入更高等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仍然是关键的一环。作为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研究生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已形成固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观念己成为其行动的指南。但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研究生新生在客观世界中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6]。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学术健康也是全面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诚信教育使研究生明白在学术活动中引用和剽窃的区别,体会到学术健康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4.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作为普遍认知中优秀学生的代表,研究生的就业期望远远高于本科生,但并不是每个研究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应当通过教育,使新生在入学初对三年的学习和将来职业规划有初步的了解。从而确立自身在研究生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将自己进行中的科学研究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除以上四点之外,还要进行校史、院史教育,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常规性教育,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三、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一般应把开学的第一个月设定为“新生入学教育月”,循序渐进开展系列专题教育。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年级召开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精心设计的开学典礼可以让学生有很好的归属感。应当邀请学院领导和系主任参加。大会主要内容要求涵盖校史校情、学院情况、研究生教育情况、导师情况及各学科点专业学科点情况介绍,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现场解答新生疑问。并对学生提出管理上的要求和学习上的建议

班级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的重点内容为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辅导员、新生之间相互介绍;研究生手册学习;学籍管理文件学习;班级、宿舍管理制度学习;学校、学院相关办公室职能介绍;各级学生组织、社团介绍等[7]。还应当在第一次班会上进行班干部的选举工作。

学生会组织新老生见面会。为了增进研究生各年级之间的了解,团结彼此,加深友谊,还可以举办新老生见面会。从研究生高年级和博士生中选取优秀代表,从学习、生活、评优评奖、校内外实践与出国交流等多方面,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各位新生。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起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针对学科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应当邀请学校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研究生新生进行介绍和指导。比如院长谈学院学科发展,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就业办老师在创业、就业两方面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会,王东方.探讨如何做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

[2]杜玮,连钠,崔素萍,王金淑.研究生入学教育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3]赵殿军.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

[4]李梅等.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

[5]刘升容,李建明.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6]官意凌.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1(34)

[7]张晓冬.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J]纺织教育,2009(6)

上一篇:论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 下一篇:社会经济转型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