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们,hold住!

时间:2022-09-16 02:56:11

班主任们,hold住!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班主任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辛苦,很多抱怨的负面情绪也开始慢慢滋生。这份育人的崇高事业,如何变得重要而不沉重?如何让班主任们变得更加快乐?如何让德育变得更加高效双赢?笔者从“hold住”嗓音、电话、手脚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Hold住; 偷懒; 高效;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5-002

Hold住,这一词来自于网络,表示把持住,掌控住之意,时下十分流行。表面上看起来,传统沿袭的德育工作,与红极一时的流行词似乎没有关系,但是,仔细静想,这其间却值得引发思考和探究。

我们都知道,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在素质教育已经实行许久的今天,德育先行更是各个学校的工作理念与方向,而班主任工作,则是德育工作的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载体,由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传统的理念中,班主任应该事事走在先,事事挡在前。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为孩子们铺平前进的道路,为家长排忧解难。嘴勤,利用一切机会,用生动的故事,苦口婆心的坚持,来教育学生;腿勤,无论何时,只要是空闲,多跑教室,多跑家,多做沟通,多了解;眼勤,看住学生,紧盯学生,以免让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三勤”的老师,是大家心中的榜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诚然,敬岗敬业的教师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不过,如今的学生,在如此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力和智力都较以往有所提高,面对这“数字化、个性化”的一代,我们是否仍然因循守旧、固执己见呢?人类因想着“偷懒”而进步,如果大家只会勤勤恳恳,那么,如今的我们也许还只能用双腿做交通工具,看不到更多更精彩的世界。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妨也来试试“hold住”,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全新的工作体验。

一、班主任们,“hold住”你的嗓音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新任班主任,在铃声响时踏进教室,可学生们却乱成一锅粥,还真做到了“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一样的混乱。班主任气急败坏,扯着嗓子,用力拍着桌子,大声叫道:“静下来!不许讲话!”小部分学生听到了,停止了混乱,可后排的孩子们并未感知到这股“冲击波”,仍然在高谈阔论,刚安静下来的学生,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混乱状况依旧。班主任只能再增加讲话和拍桌子的力度,吼叫着,才得来一刻安静。长久以往,班级孩子们的常规并未得到改善,班主任的嗓门却越来越高,一些小干部们开始学会了拍桌子,讲台边的教鞭被“管理者”一次又一次的拍打,最终,断了……

刚接班的班主任,往往相信“一烙铁烫平”的理念,认为不凶一点,声音不大一点,孩子们就无法信服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当然,开学后的一周的确是很重要,这样的“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第一印象,对整个班级的长久管理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但是,大家要知道,威信不代表大嗓门,在混乱的场面中,教师的突然出现,却一言不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奇怪,进而猜测,本来吸引他们的话题,进而转换为揣度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即将会说什么,自然而然的,转移了兴趣之后就慢慢停止了吵闹,这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在平日的班级教育中,教师也是如此,要多多轻声说话,除了能保护自己的嗓子,远离咽喉疾病之外,老师轻声说话还有以下好处:①孩子浮躁时,老师声音太大反而让孩子们更加浮躁,这时老师声音小,能以静治动。②孩子喜欢模仿,当老师用很轻的声音说话,孩子也会用很轻的声音表达。③轻声说话,让孩子在这种氛围里受到感染,就如同进了图书室,孩子们自然不会大声喧闹。所以,“hold住”你的嗓音,你就能“hold住”混乱场面。

二、班主任们,“hold住”你的电话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小段子,说读书时代最可怕的话就是“我要打电话给你家长!”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某些折射。很多班主任,都把“打电话给家长”当成是自己的法宝,一个能制服学生,能让学生感到害怕的法宝,上课讲话,打电话;作业拖拉,打电话;下课调皮,打电话;午饭捣乱,打电话……忙碌的班主任们,赶着打各式各样的电话,积极地做着家校联系与沟通,一一细数着孩子们在校的零零总总,生怕忘记了什么,家长们无论在上班还是下班,都接收着孩子的种种“罪行”,心情郁闷,进而发泄,进而麻木……面对没有起色的“顽固学生”,班主任们不禁恼火,抱怨家长连自己的小孩子都管不好,怎么能胜任父母的角色!殊不知,在反复接到“投诉电话”之后的家长,也在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深深叹息:“老师怎么连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好,什么事情都要我们来管,那要老师又干嘛?”原本想要通过家校合力,事半功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今却变成了互相埋怨,事倍功半。

的确,与家长联系沟通,能够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如果把打电话告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依托,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频繁的电话,无论给学生还是给家长都会带来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也就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要适当:首先是频率要适当,过度频繁,必然物极必反。第二是时间要适当。家长也是工作者,在他们上班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打电话,这也是一种礼貌。第三是内容要适当。不要总把联系家长等同于告状,这会引起家长对电话的烦躁感,学校中,就曾出现把班主任的手机号码设成黑名单的情况,这都是谈话内容惹的祸,当家长接到老师表扬孩子的电话时,他又是多么开心呢!换位思考一下,就很能理解此话,所以,“hold住”你的电话,就能“hold住”家校联系。

三、班主任们,“hold住”你的手脚

班主任,往往是极为辛苦的一个教师群体,早晨踏着晨曦来到学校,管理着学生的早自习,除了上好自己的课之外,还担心着孩子们上其他老师课时候的常规情况,课间又要管理学生安全有意义的活动,还要组织学生整理课桌,清理垃圾,放学后,万籁俱寂,仍然要到自己班级去看看,做些查漏补缺的工作,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学生呢?似乎越来越不懂事,如若自己累病了,那班级就乱作一团,毫无秩序,当别的老师对自己说:“这个班级真是离了你不行啊!”时,你一面饱尝着被需要感,一面忍着病痛再次踏入班级,再次担负起“管理者”的角色。

曾经有位低年级的班主任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看他们不会扫地,于是就帮着他们扫,一次又一次,总以为他们会学会的,可是那天课间检查卫生,我们班因为有纸屑所以被扣分了,在晨会课上,一起讨论扣分原因的时候,有学生竟然说因为我去开会没有扫地,所以才扣分的!我真是哭笑不得!”哎!“含辛茹苦”的班主任们,其实,在大家身体力行“保班级一方平安”的同时,也抹杀了太多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和能力,班级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我们这样的越俎代庖,辛苦了自己,禁锢了学生。

对于班级,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这跟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是一个道理,当然,放手管理,不等同于放任管理,我们要给予学生地位、角色、活动和建议。班级即为一个舞台,我们需要做的,是提供他们所需的道具,灯光的补给,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之后,再给予真诚的掌声和精辟的建议。

设定小岗位,实行岗位负责制,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岗位设定要小,要细,一定要责任到人,不然就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也就是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会随着旁观者的增多而大大减少,这种效应极易形成“集体性的坐视不管”和“集体冷漠”的局面。比如,老师把本子放在讲台上,然后对着班级的同学说:“待会把本子发一下。”结果是下了课没有人去发本子,胆子大一点的拿了自己的本子就走了,因为大家都不认为老师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也就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常常会在班级里批评学生:“你们根本就没有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地上有纸也不会捡起来!还是老师去捡的!难道班级是老师一个人的吗?”其实学生的心理状态则是:要么下课时间贪玩,根本没有看见那些纸屑,要么看见了觉得不是自己扔的,也就视而不见。因为没有承担,所以没有关注。但如果把每一块的地方都包干到人,那他们也就成为了此块地面的负责人,当承担这份责任的时候,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关注,这比老师批评要有用的多。因此,班级的事情,老师们不要处处插手,“hold住”你们的手脚,也就“hold住”了班级管理

“hold住”是一个小小的工作艺术,其目的是让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加令人愉快,是为了更为高效的德育工作,是为了解放班主任,解放学生,有时就像中国画中的留白,不是满满当当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班主任们,让我们一起“hold住”吧!

上一篇:昆曲表演艺术三题 下一篇:爱心 关心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