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站在法国艺术浪尖上的东方之子

时间:2022-10-26 06:09:19

【前言】赵无极:站在法国艺术浪尖上的东方之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为理由,继续留下来学习。 可以说,林风眠是赵无极的第一位贵人。 赵无极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6年,林风眠作为一位早期留学法国的艺术家,为他带来了许多开放性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理念,也曾建议他出去留学,甚至愿意为他保留教授的职位。但年轻的赵无极决意一旦能在...

赵无极:站在法国艺术浪尖上的东方之子

中国玄学中有许多算命方法与名字有关,虽说玄乎,但似也有道理。“无极”、“大千”这些极其大气又深蕴中国文化的名字每每让人印象深刻,想来只有旧时学识广博的长辈才能起出这样惊鸿一瞥的名字,而这些名字的拥有者也会带着一份骄傲与幸运伴随着这些名字共存。赵无极,就是这样一个名字。

宋朝皇族后裔的赵无极从小家境殷实,秀才祖父从道教中触发灵感,起了“无极”这个名字。而伴随着这个名字,赵无极也与中国文化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定居了法国65年,他也未改乡音,作品中的中国文化韵味还是非常浓,这也成为了“赵无极”风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位现年已92岁在世界艺坛叱咤风云大半个世纪的大家据闻近况并不好,老年痴呆、妻子企图抢夺所有画作、儿子与现任妻子的官司……然而他的艺术在拍场的纪录则节节攀升,最高的时候,每平尺均价达到了160多万人民币,可谓抽象画家中的顶尖人物。

进阶抽象

说到抽象,许多人会有所保留,认为是写实功底不扎实的艺术家才去画抽象。也只有大师毕加索这样的写实抽象通吃者,才被世人认做是天才。然而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每个人根据自己成长、经历、品位,喜爱的门类皆有所不同,就如大部分青睐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赵无极正好相反,他从国立艺专时期就不喜欢对对象的照搬。当时的国画课要求临摹清代画家的作品,因他颇有主见地认为,从宋元以后的国画都不再有新意,只知道按照老的套路绘画,他不是逃课就是想从窗户里跳出去,即便画,也画得乱七八糟,搞得国画老师潘天寿气的要把他开除。是在同样不怎么在意写实绘画的林风眠校长的保护下,才以“年龄最小”

为理由,继续留下来学习。

可以说,林风眠是赵无极的第一位贵人。

赵无极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6年,林风眠作为一位早期留学法国的艺术家,为他带来了许多开放性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理念,也曾建议他出去留学,甚至愿意为他保留教授的职位。但年轻的赵无极决意一旦能在巴黎靠艺术为生,就会一直待下去。当时林风眠并不相信他能留在法国,因为能留下来的中国画家凤毛麟角。但是许多年后,他做到了。

初到法国的赵无极顾不上旅途劳顿,直奔卢浮宫,去瞻仰那些西方写实绘画的巅峰作品。这如同第一口奶,让赵无极恍然意识到中西艺术的区别。但他并没有想要走“卢浮宫路线”,也不愿意像许多中国画家一样,用“中国风”在法国的艺术边缘游走,“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

在国立艺专时期就曾临摹过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的赵无极,来到巴黎竟成了毕加索的邻居,而他年轻时非常敬仰的马蒂斯、米罗也对他非常亲切,这都是由于赵无极热爱交友的个性及对艺术的天赋,而著名的雕塑家贾科梅蒂后来还与赵无极成为17年的老邻居。这几位大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持续影响着赵无极的创作。在来巴黎的头几年,赵无极还是进行着具象作品的创作。幸运的他在到巴黎的第二年克勒兹画廊就为他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画展,从此跻身巴黎主流艺术圈。

1951年,他在瑞士伯尔尼参观了保罗・克利的画作后十分欣赏克利的作品。克利是一位诗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克利画中符号性的东西,也给赵无极很大的启迪。毕竟画一些有具体形状的东西,并非赵无极所追寻的表达方式,而在克利的影响下,他一直放不下的中国底蕴对他发生了作用。一直对书法,尤其是范宽和米芾的作品情有独钟的赵无极,觉得书法是最接近西方抽象画的一种东方艺术,但其笔法却又极具东方气韵;而在古代青铜器上面的甲骨文作为一种符号,又有其独特的东方式美感。在这两种中国因素的影响下,他创作了一批以甲骨文为原型的作品,那些中国的古文字在画面中散落,背景是一些肆意挥洒的色彩,韵律十足,这些充满东方神韵的作品也象征着他正式踏入抽象艺术的世界。

中国魂,法国神

赵无极的画是极富诗意的,这点在他好朋友米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缓缓地,鱼群从另一端缓缓地游来,仿佛一队队饥饿进行沉思的巡洋舰。空中飞翔的诧异地望着水中遨游的。因为没有鳃,多少友谊失之交臂!……这种诗意还具有很明显的中国特征,得以让当时风行西方世界的抽象绘画也能给他这样一位异国画家留出一席之地。

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他越发地抛弃形和具象的表达,甚至连作品的题目都成为了编号,只标明了创作的日期,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不给观者做任何引导,画中的故事完全由观者自己编写。而里面或明艳或阴郁的色彩和构图有的像煤炭中间燃烧的一团火,有的像深夜下过的一场没有脚印的雪,有的像森林中幽幽发着光的萤火虫,也有的像池塘中荷叶下一甩尾的鲤鱼……

由于当时他的妻子身患重病,赵无极的心情一直比较郁闷,他便比较少画大幅油画,而是铺纸研墨,重拾起了水墨画,评论家称这个时期的画是“令人心碎的绘画”。这些水墨创作渗入他的油画中,西方的观众也能从中觅出中国味来:那环形的构图,如大写意般的泼墨方式,极具中国墨色风味的色彩……就如他颇具道家气质的名字“无极”一般,他的画也如天地八卦一般浑然天成,扑朔迷离。上世纪70年代可谓赵无极创作的巅峰,他也作为“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人物被载入史册。

法国理论家阿伦・儒弗瓦对赵无极绘画中的哲学本质看得非常透彻:“赵无极的作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人看宇宙万物的观点,遥远和朦胧反映出默念的精神,而非默念的具体事物,这里的看法已成了最新锐而又广为全人类接受的看法。”

如和林风眠豪言的一般,赵无极留在了法国。而他热爱法国的创作环境,对中国的思念也很真切。上世纪80年代母校邀请他回国讲学,上世纪90年代受邀回国办展,他都欣然前往,进行艺术活动的同时,也能回故土看看,见见故人。毕竟这一片水土是他最初汲取养分的地方,也是他魂牵梦萦的乐园,不管在巴黎多少岁月,不管他的艺术理念多么西化,这种中国魂始终烙印在他的身上,镌刻进他的画中,与法国先进的艺术思潮完美融合,这,也成就了赵无极。

上一篇:巨化:实现产业领先 履行社会责任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