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美 3D发现

时间:2022-10-26 06:06:36

2012年2月,我们《3D看天下》节目组一行抵达了《土耳其篇》的最后一站——伊斯坦布尔。

虽然工作节奏紧张而又辛苦,但是劳累远远不能冲刷掉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异域土地的欣喜与好奇。此前忙碌的一周里,我们横跨土耳其内陆,探访了安卡拉、卡帕多起亚、棉花堡和布尔萨等古迹名城,难得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发生,尤其是每每我们举起外形特异的3D摄像机拍摄时,总能吸引起街头巷陌无数双好奇的眼光,甚至偶遇国外电视台的同行,他们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过来看个究竟……正是这些,能让我们忘记长途劳顿,沉浸在快乐的工作氛围中。

《3D看天下》是中国第一档日播的3D电视节目,有六个编导,平均每月要远赴两个海外国家和三至四个国内旅游目的地拍摄。如果把所有的经历都写下来,恐怕要写很多,就以这次《土耳其篇》为例,讲讲我做节目的心得吧。

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和编导,尤其是做3D旅游电视节目的,必须要明晰三个道理:首先是3D对于电视节目的价值,其次是旅游目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展示方式,最后是我们节目要带给观众何种的审美体验。

3D影像——影视业发展的最新标杆

3D究竟是什么?或许在多年前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懵懂,直到一部叫做《阿凡达》的电影在2010年1月份上映,人们才终于了解,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科技梦有一天真的照进现实了。记得第一次看《阿凡达》,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戴上眼镜,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标准的好莱坞式剧情,每一帧美轮美奂的画面更是让人自始至终带着伸手触摸的冲动。

正如《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所说“3D将成为今后影视业发展的最新标杆”,3D领域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蔓延开来了:

全球两年间诞生了50多个3D卫星频道;

中国3D电视机年销量2010年12万台,跃升为2011年500万台,进而到2102年预计的2000万台;

2012年元旦央视开播3D试验频道;

根据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有10个3D电视频道;

伦敦奥运会将首次以3D信号播出超过300小时的开/闭幕式和各大赛事节目……

传统电视节目,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一个平面的屏幕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作出的反应;而随着一部部3D大片的推出,人们通过传播媒介尽可能地接近事实的愿望越发强烈,电视“拟态环境”的效应正在逐步弱化——3D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播窘境,使电视重新焕发了光彩。

《3D看天下》运用全高清3D摄像机,不仅使节目中的世界具有真实丰富的色彩、光泽等外观质感,更能以特有的纵深视觉效果,将名胜景点的物理结构和时空动态逼真地呈现出来,给观众以最真实、直接的现场体验。在《土耳其篇》的《伊斯坦布尔》一集中,我们的镜头就从整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塔克西姆广场出发,视角始终跟随着缓慢行驶的红色有轨电车,享受时光慢慢流过的感觉:两旁的老房子是当年各国的使馆,奥斯曼风格的建筑如今已经门窗斑驳……运用3D的镜头语言,这座城市被解读成一条时空隧道,把历史和今天交汇在了一起,俘获了观众的心。

实景拍摄+动画辅助

——形象展示旅游目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亮面

3D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肉眼所看到的事物最大程度地还原,所以在屏幕上我们看到的画面有了层次,有了生命,如同我们亲眼所见一样。因此,这无疑是3D旅游节目最大的优势之一。一档好的旅游节目不仅仅是从节目的立意、结构、主持人等因素中得到体现,回归到本质,我们依旧想问观众都看到了什么?在3D的镜头里,我们真实地记录了所看见的风景,并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现场的真实感,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任何语言的描绘都不及亲眼目睹和感同身受所带来的震撼,在如今节目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时代,我们希望能为观众带来一些纯粹却也打动人心的画面,一种真正的视觉艺术。

另外,我们在节目形式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受到3D动画电影的启发,我们发现动画往往具有更强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加入大胆的想象力。所以在节目中,我们也试着穿插主持人棚内的口播,通过主持人的表现和动画设计的结合,引出节目中的每一板块的精彩亮点,自然地完成了节目衔接,能让观众在视觉上获得更大的满足。比如,在第一集的开头,我对着镜头讲:“说到土耳其你会想到什么?奥斯曼的古老建筑?土耳其浴?烤肉?还是曼妙婀娜的肚皮舞?太多了,赶快去看一下!”——这时,在我的四周,由远及近相继弹跳出“清真寺”、“大理石雕像”、“长串烤肉”和“肚皮舞娘”的画面,效果非常生动有趣。

多元化和韵律感

——《3D看天下》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

多元化——当前大多数国内的旅游节目把目光聚焦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记录都市生活的吃喝玩乐,而《3D看天下》则更注重充分挖掘另类旅游目的地,揭秘一些更为新鲜新奇的景观。旅游实质上是一场精神和文化的体验,“旅”是行程景观,“游”是生活方式和人文品质。主持人和编导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多元化”。

比如,在拍摄搭乘游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两岸景色怡人,色彩各异的别墅临水而建,大大小小清真寺的穹顶不时闪现,诉说着伊斯坦布尔犹如天方夜谭一般的神秘。海峡将伊斯坦布尔分隔,一半在亚洲,一半在欧洲,东方和西方从这里开始对话。

由于此前做了认真的案头准备,置身其中,我录下了这段口播:“如果你看过一本小说叫《英国病人》的话,对博斯普鲁斯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小说中的男主角正是被女主角颈下的这块凹处所吸引,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博斯普鲁斯。我知道他的意思啦,就是想表达这个地方很吸引人……”

韵律感——为了突出立体的景观原貌,摄像师在3D拍摄的过程中也往往会求稳为主。当然,也会兼顾整个节目的前后节奏统一,偶尔采用较高频度的场景切换。如此一来,画面的“代入感”自然也就获得了巨大的增强,以至于最终所呈现出的韵律,有了一种超然静美的美感,不带一丝主观的做作。对于观众来说,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产生出千人一面的“观后感”,相反地,只会在经历“虚拟的真实”之后,获得独一无二的“个人体验”。

感受:3D与我

一如卡梅隆用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了《阿凡达》,在3D电视产业方兴未艾的中国,这样的尝试也变得更加艰难。但我所在的三砥文化还是做到了太多第一次:组建了第一支3D一体机摄制团队,第一条为外国制作的3D影片,第一档3D周播节目,第一则3D电视广告等等,鲁迅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勇士难当,但至少我们的团队成为了3D电视行业上的先行者,经验教会我们可以进步得更快,自2012年元旦3D频道开通起,我们有幸地成为了央视最先确定的3D节目供片单位,而在很多次的实践中我们也开始慢慢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3D电视对很多人而言,是新鲜的事物,是一次再去探索的过程。人们常常抱着猎奇的心态在审视它的发展,有赞誉,也同样有质疑,我想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剂催化剂,刺激着这个新生的领域不断地开拓。我突然想起了西部的牛仔,一群热情又无畏的开拓者,他们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威猛洒脱极了!都说他们是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不然他们何以成为开发西部的先锋。但在我眼里,他们也是浪漫的人,有着一颗真心,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奔跑,追寻着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3D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更需要用心去浇灌的事业,每一帧每一秒的镜头都不是简单的堆砌,所呈现的每一幅画面都来自于我们的精挑细选,我们也希望能带领着观众,欣赏3D电视为你呈现的每一道风景,一起遇见属于3D电视的未来,不仅仅作为一个先行者,同样也期待着与更多的后来者共同寻找3D的电视之光!

上一篇: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下一篇:学术&公益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