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品德课堂初探

时间:2022-10-26 06:03:56

新课标下的品德课堂初探

最新修订版的《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这一门学科的显著特点。而它的基础则是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努力使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感知生活与社会的平台。

一、基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性学科,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依附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去对待。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生活走近成长中的儿童”。所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

如《伟大的先人》一课,其教学内容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先人和灿烂文化,而学校的校园文化布置恰恰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设计的,这就给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来自生活”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以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环境文化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校园里的孔子的雕塑、孔子的名言,走近孔子,了解这位伟大的先人;通过校园墙壁上篆刻的文天祥、范仲淹等名家的爱国诗文,深入认识古代民族英雄。

二、立足主体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四年级的《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在介绍了交通事故造成的悲剧、交通污染产生的危害、交通设施损坏带来的恶果后,教师让全班学生分8个小组,4人一组,其中一人是发言的主持人,一人负责记录发言要点,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解决交通问题的好办法,而后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和协调者,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注重开放

封闭型的品德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上,而新课标下的品德教学应该摒弃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育人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活动形式、开放教学时空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

1.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教学中,我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如《我们手拉手》一课,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了解“体育无国界、商品无国界、交流无国界,世界虽然很大,但是我们感觉距离很近”这些抽象的概念。于是,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我们更近了》时,我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开放教学内容,向孩子们展示了他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各类卡通人物形象,告诉孩子们这些可爱的卡通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正是由于网络等先进的技术,让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它们,拥有它们,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与教材的距离。

2.开放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生成更加灵动,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如在教学《红领巾胸前飘》一课中,教师就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以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视频的方式,播放了孩子们在学校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盛况,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实施活动环节中,运用游戏方式(猜猜我在做什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教育;图片方式(看看我们的队活动),让孩子们说说队活动的意义;竞赛方式(比比谁知道队知识多)让孩子们在竞赛中领悟红领巾的含义;在引申环节,运用配乐读儿歌的形式,通过舒缓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加深了孩子们对红领巾的感悟。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营造了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愉悦了儿童身心,放飞了儿童情思,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感悟、去学习,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3.开放教学时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伟大的先人》一课中,学生初步感知孔子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探究孔子的成果,有的孩子从论语方面探究孔子,有的孩子从孔子故事中了解孔子,有的孩子从各地的纪念活动中感知孔子。如此,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课前所搜集的材料及所产生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交融,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四、突出综合

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机融合,但相互之间互有交叉,相互渗透,使课堂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性特点,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优化知识结构。

如《分享的快乐》一课,品生(品社)课就可以与美术课、音乐课融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教学“实践快乐”这一环节,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指印画,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用指印画出了鲜花、小草、小动物等,宛然就是一节美术课。而在教学“感悟快乐”这一环节,师生合作,演绎漫画《盲人点灯》。在音乐声中,教师表演旁白,学生扮演盲人,一副音乐情景剧就这样上演了。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品德课堂所追求的娓娓道来的解说,又有兴致盎然的美术手工绘画,还有充满感情的音乐情景剧表演,突出了与学科的有机整合,让课堂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程思)

上一篇:钳工实习教学探究 下一篇:教学管理从经验走向专业的三个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