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设计中的装饰艺术

时间:2022-10-26 04:33:13

西方后现代设计中的装饰艺术

摘 要:在西方后现代设计中,由于对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形式的厌倦。使设计师们重新追求富于变化的、装饰性强烈的、更加丰富和谐的设计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也产生了很多的装饰性,无论是古典主义装饰特征或折中主义立场,都体现了后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形式。

关键词:后现代;设计;装饰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形式。它反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片面追求功能和冷酷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对现代主义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追求更加富于人情的、装饰的、变化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于70年代,到80年代达到高峰,90年代走向衰落。在这个时期里,设计师追求更加个性的设计作品,突出的表现自我的情绪,尽量地体现出强烈的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

相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反对装饰,因为现代主义认为装饰造成不必要的额外开支,从而使大众无法享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所以装饰在现代主义时期是一种被视为敌人的因素而反对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恢复了装饰性,并且高度强调装饰性。所有的后现代设计家,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与手法,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的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照。人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在细节装饰上的含糊性,这些都是由于现代主义的设计强调明确性,高度的理性化,毫不含糊,长期以来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那么人们在对于这种设计形式过于理性化的倾向感到厌倦之后,自然希望设计上有更多的非理性成分存在。所以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反映出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之后,人们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和舒展。

在二次大战以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繁荣。到了六十年代工业文明已经达到它的巅峰状态,一些西方社会学家把这一时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称为“丰裕社会”时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单一的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更加新颖,多变丰富的设计形式应运而生。以建筑设计为例,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设计上,出现了几个不同的设计装饰形式。首先,“符号性古典主义”有人称为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这个风格的特点是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建筑符号、装饰细节、设计基本形式来达到丰富的效果。这种风格,常常在现代建筑的表面采取明显的高浮雕,起到符号的作用。从装饰形式看,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风格,但是它又与古典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不是完全的模仿,是对于缺乏装饰的现代主义的一种冷嘲热讽,它虽然注重装饰,但是却没有把装饰和功能紧密结合,建筑形象仅仅是装饰而已,让人感觉毫无功能性的,但是这种毫无意义的装饰却充满了对现代主义玩世不恭的调侃。比如,查尔斯?穆尔在1977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他大量采用古典拱门作为广场装饰,完全没有把拱门作为功能结构,而仅仅是装饰形象。重复交叉的拱门,风格的冲突是这种风格设计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次,基本的古典主义风格也是这一时期装饰的形式之一。这种风格主要强调的是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它认为现代建筑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把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这种风格并不追求采用古典的符号或者设计细节来达到表面的装饰效果,也并不是采用古典和传统的结构达到古典的韵味,它强调采用古典的城市布局为中心,采用古典的比例来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这一派的设计家讲究建筑本身与都市传统环境的综合统一。再次,新折中古典主义盛行。在后现代时期,有些设计师对于古典有一种顽固的依恋和爱好,他们认为古典主义是西方设计的根源。但是这个时期他们所说的古典主义包含非常广泛的意义,也比较模糊和不准确。他们并不排斥现代主义,他们比较多的利用古典风格、历史风格来改造现代主义设计。在改良的同时,采取折中的方法来处理建筑中的装饰效果。比如,美国建筑设计大师罗伯特?温图利,温图利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设计又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的形式特征,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也形成了鲜明的装饰风格。在产品设计上,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从建筑设计上衍生出来的,大部分产品设计师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他们通过产品,特别是家具和家庭用品,表现了与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相似的倾向。首先,在产品设计上也有装饰主义的立场。现代主义在单方面强调技术至上的原则时,也抛弃了技术以外的装饰,它的这种一元论和排他性的主张使现代建筑丧失了许多重要的性质,因而与社会文化生活相脱节。所以后现代建筑设计师文丘里针对现代设计的弊端,提出了“装饰性门面”的设计概念,他认为建筑是带有装饰的遮蔽物,建筑的装饰可以脱离结构而存在,并指出它与结构实体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看似无用的装饰门面和装饰构件,在美化建筑的同时,也使建筑具备了更多的含义和社会价值。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人们通过对装饰形象内容的认知,象征性建筑符号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历史要素形式的追忆,产生心灵深处的共鸣,进而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和愉悦。这些装饰与技术结构相比,因较少受到物质条件的严格限制,显得更为灵活。这些概念被运用到了产品设计中,使得产品的装饰性受到了重视,改变了单调的设计形式。其次,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如果是单纯恢复历史风格,也就没有什么后现代主义了,充其量不过是历史的复古主义而已。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提炼、拼接、混合的处理手法,并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再次、后现代设计的娱乐性及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也是产品设计所提倡的。所谓的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具有对现代主义的戏谑、调侃的色彩。反映了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设计垄断之后,人们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特有的,不少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风格,都追求设计上的含糊性,其实都是为了对抗现代主义的高度理性化,毫不含糊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装饰上都是感性的,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减去必要的理想思维。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重视装饰的,他们在设计中采用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历史主义的设计手法,但是又不局限于此。这些设计师们崇尚文化、提倡对作品多运用装饰设计。尽量满足人们的大众意识,大众口味。这些设计师们喜欢采取非和谐的形式美,在恢复传统装饰的同时,使设计作品多样化、混杂化、使作品产生折中性的多元共生。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詹和平,编著.后现代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上一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传统园林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