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的债权人保护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26 04:27:50

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的债权人保护问题探究

摘要:现行《公司法》将实施多年的注册资本实缴制度转变为认缴制。然而,这一变革导致对交易安全和债权人保护的有些制度无法再适用,需要对债权人保护体系进行重新思考。本文总结了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内容,分析了变革后债权人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新的债权人保护体系的几点建议,期望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合理保护债权人债权,从而保护交易安全,以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司资本制度 变革 债权人 保护 挑战与重构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现行《公司法》放弃了注册资本实缴制度,转变为认缴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取消了关于公司股东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 年内实缴注册资本,投资公司可在5 年内缴纳注册资本的相关要求; 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性全部缴纳承诺的注册资本的要求。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前对交易安全和债权人保护的制度设计,需要我们对债权人保护问题重新思考和审视。

一、现行《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的重大变革

(一)由注册资本实缴制转向注册资本认缴制

现行《公司法》 删除了之前公司法条文中关于“实收资本”的有关规定,改成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也就是说用认缴登记的注册资本制度取代了之前公司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实缴制度。

(二)放宽登记条件,取消了以往对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

原公司法规定:“股东出资须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现行资本制度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3万元的最低限额,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万元的最低限额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的最低限额。

(三)将原来成立公司必备的验资程序取消

取消了原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的条款。

(四)对投资比例和形式不再限制

原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变革后的资本制度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及货币出资比例。

(五)由法律严管到章程自律

从出资额方面,变革后的资本制度将原先的法律限定最低出资额度改为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认缴的出资额即可等,将原来法律严管的资本制度改为由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自主约定。

(六)由年检改为年报

为了落实注册资本三原则,原公司法要求由工商部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变革后的资本制度将工商机关的年检行为改为由公司自己负责任的年度报告制度并进行公示。

二、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债权人保护面临重大挑战

(一)公司法人财产虚化,公司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能力面临挑战

(1)在注册资本“实缴制”制度下,公司形成了法人财产,提供了公司具备承担债务能力的基本物质条件,从而成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注册资本是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制度安排,它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誉及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重要依据。在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基础上,通过验资、审核、对公司虚报注册资本和股东虚假出资、股东抽逃出资的三种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和打击及对验资等相关主体连带责任的规定,公司股东基本上能够拿出真金白银来注资到企业,形成公司法人财产,满足公司应有的可以承担独立财产责任的独立法人人格的物质基础。

(2)资本制度变革后并没有颠覆股东仍然可以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但是公司法人财产却出现了虚化的现象,有限责任的范围势必会缩减或等于没有责任的程度,否定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人格的基本条件,这会让人对有限责任正当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一是,一元公司导致公司法人财产虚化。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后,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将不再受到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交付期限的限制。公司股东承诺认缴多少数额就是多少数额。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元公司。因此,在便利公司准入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壳公司”“皮包公司”被合法化的问题。在新的监管模式还未成形,相应的公司信用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形下,会导致债权人利益受到威胁,从而影响交易安全。

(二)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原则被动摇,债务担保功能面临挑战

资本三原则一定程度上对内起到保障公司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物质基础的作用,对外能够起到对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担保作用,这是对债权人最起码的保障。但现今是,有些股东自己公示的注册资本虚高,但又拖延不到位,实缴注册资本对公司债务担保作用无法落实,不仅是公司债务到期时,甚至是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股东应允的实缴出资期限还未到缴纳期限,如何去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如何满足诚实信用的契约精神?

(三)公司信用难以判断,交易安全面临挑战

债权人在交易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公司信用。公司资本制度修改前,由于实施包括验资在内的注册资本实缴制度和企业年检制度,公司的注册资本基本是真实可信的。但修改后的公司资本制度使得交易对象难以辨析拟交易公司的信用了。

一方面,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法定验资程序取消,也不再进行实缴,公司自我监管,注册资本数额只是个符号和名义而已,更不知道股东何时或者是否真的能够缴纳其承诺的注册资本。另一方面,资本制度改革后,公司的财务及负债由每年的工商部门年检变为公司自行主动报告,但是这些年度报告没有经过政府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的审查或者审验,工商部门也只是在监管改革中可能对很小比例的公司进行一定的抽查,因此,公司有可能在年报中造假,从而带来交易困难和交易安全隐患。

(四)债权人权利保障与救济方面存在挑战

为了保障债权人利益及交易安全,原公司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针对债权人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的多种机制,包括针对出资不实或瑕疵的针对股东、验资机构等主体的民事、行政、刑事等系列责任、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但是现行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后,原有的一些保障机制就面临新的挑战。

(1)出资瑕疵或资本抽逃情形下的股东及相关主体的责任问题。在原来的资本制度下,相关法律规定允许债权人在公司未能全部偿债的情形下直接请求瑕疵出资的股东、存在过错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公司未偿债范围内的赔偿责任。同时还有严厉的行政和刑事责任。资本制度变革后,瑕疵出资与抽逃资金的刑事责任已经在实施认缴资本制的公司不再适用。当然出资有瑕疵与注册资本抽逃的股东的民事责任依然可以适用。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4〕2号也重申了在新情形下股东抽逃出资的的民事认定问题。但是,在出资瑕疵与注册资本抽逃的股东行政责任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2)揭开公司面纱制度问题。逃避债务和财产混同是揭开公司面纱的理由。在实践中意图逃避债务难以证明,但以往还可以将股东对公司出资显著不足作为一种逃避债务的明显企图,从而成为可归责于股东责任的情形而被揭开公司面纱,否定公司法人人格。但是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股东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显著不足的问题就难以考证了。至于资产混同问题,由于债权人与公司,股东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等情形,尤其是年检改成年报制度后,缺乏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审查,对公司的年报无法辩知真假,增加了债权人获取一人公司资产混同方面证据的难度。

三、加强对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的债权人的思考

(一)落实有限责任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

及时披露。企业信息公示没有必要留出半年的时间,预留2个月的时间即可。

全面披露。公示范围要扩大,也要将重大诉讼或者重大投资兼并之类内容列为公示范围。 真实披露。在当前确定的对企业公示信息的举报制度及工商部门抽查制度外,一是增加一个与该企业发生过交易的交易对象的评价平台,供他人参考或者作为工商部门查处的情报和参考依据。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工商部门对企业年度报告真实性的抽查比例,同时对大家反映较多的信誉不良的企业或者领域要重点核查。

(二)建立并完善公司信用机制建设

(1)加强对公司的信用监管。要创新信用监管方式,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公司信用的管理和约束,例如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等、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响应机制、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尤其是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等。要逐步对失信公司采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处置格局。

(2)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以工商部门对企业的注册号为基础,全面整合工商系统、银行系统、社保系统、政法系统、税务系统等的各类信用库,尽快实现企业信用相关的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建成全国统一的跨产业、部门、地域的的公司信用库。

(3)建立对企业信用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使得公司设立门槛降低,新增了大量的中小型公司,面对数量庞大的小公司,交易相对人自己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尔后判断该公司的信用还是十分困难的。在此情形下,适合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能够有助于企业防范商业风险,促进交易安全。

(三)进一步完善债权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1)完善瑕疵出资或抽逃资金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后,许多人认为瑕疵出资或抽逃资金责任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但实则这样理解是有误区的。认缴制背景下,只是要求最低资本额,也不再硬性规定认缴资本的期限,但是股东自己在章程中的承诺是需要履行的,只是缴纳时间可由股东自行决定,缴纳注册资本后,未经法定程序也不得随意抽走。如果股东未按章程约定履行出资义务或者随意抽走资本,同样构成瑕疵出资。

股东认缴注册资本的行为构成了对潜在债权人的承诺。如果公司资不抵债、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认缴注册资本的股东也需要在其承诺认缴的注册资本范围内向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除了刑事责任外,关于两虚一逃的民事和行政制裁措施仍然在发挥作用,也是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措施,而且应该根据具体情形加以完善。

(2)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资本制度变革后,司法机关需要制定揭开公司面纱的适用规则。 因为,认缴制下更难以有客观因素来确定是否具有逃避债务的目的和故意,更难以确定资产是否混同。另外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例如一元公司从事巨额交易能否作为揭开公司面纱的理由和情形。面对此次资本制度的重大变革,我们应通过有效的法律解释来确定揭开公司面纱的具体司法标准,例如将难以举证的逃避债务改为存在欺诈行为,列举一些资产混同的情形或因素,以切实防止股东尤其是一人公司情形下对法人资格的滥用,保护债权人利益。

(3)建立特别机制保护债权人。一是要加强公司治理要求,如达不到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要求,债权人有权要求董事高管股东等控制人员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二是,强化公司年度报告真实性的连带民事责任制度。有限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经理要对公司年度报告制度的真实性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制度。三是,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一些特殊的机制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胡田野.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后的债权人保护路径[J],法律适用,2014(7):34

[2] 陈海疆.平衡于市场效率与交易安全之间―关于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07)::16- 20

[3]徐静,张立焕.针对我国新《公司法》的认缴制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4(29):234.

[4]李东侠,郝 磊.注册资本弱化视角下的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J],人民司法,2014(05):13- 18

[8]李步根.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9]张茅.坚持宽进严管结合 提高市场监管水平[N],人民日报 .2014- 12

上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 下一篇:“竞赛制”授课模式在高职艺术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