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方言熟语的类型特色

时间:2022-10-26 04:03:40

摘 要:本文通过对昭通方言中的熟语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从中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昭通方言;熟语;类型特色

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其方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很多地方继承和延续了北方方言的一些特点,也有各地方言的融合。昭通方言中的熟语类型可以分为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成语(俗成语),这也是和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不无关系。

如果从反映的内容不同来看,昭通方言中熟语可以分为生产生活类、说理教育类和总结经验类三类。

一、生产生活类

语言离不开生活。在昭通方言中很多熟语和生产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昭通方言中,说某人多嘴常用“插巴倒舌”一词,形容他比较喜欢插话和舌头多,有一点“长舌妇”的意味,但又不一样,“插巴倒舌”没有贬义,而“长舌妇”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性别歧视。

“挑毛眼”这句惯用语在昭通方言中等同于普通话中的“挑毛病”,相比较而言,昭通方言的“挑毛眼”更生动,更生活,更具有地方色彩。

在形容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时候,昭通方言中使用“吃长饭”来形容,可以说极具表现色彩和特征描述。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是长个子的时候,用这样的惯用语来作为替代,可谓是精确。

还有则是“海吃海造”,在昭通方言中,形容比较大或者程度很深的话,一般都会在字词前面加上“海”字,以表示某事物的大或者程度深。《疏证・释词・释诂一》。海、骇、赫”条:“海,昭人谓大曰海,称人肥大亦曰海。海有平上两声,如‘好海呀’犹好大呀,‘好海实’言其大而结实也,两例读阴平。称大碗曰海碗,言人大貌曰海样子,两例读上声。按物大则可惊骇,骇与海双声,同族语也,语根由此立,则海者骇、赫之谓也。”而“海吃海造”,也就成了昭通方言熟语独创。

还有其他的一些熟语就不一一列举说明,只做举例:冲壳子、打望天锤、汤着了、舍嘴失脸、一马跑过;吃人三餐,不还一席。

二、说理教育类

熟语有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下一代或者别人的说理教育。在各地方言中都存在有这样的熟语,当然在昭通方言中的熟语也有。

“久走(走久)黑路要着鬼打”这个熟语,从字面上就能让人理解不要去做坏事,“黑路”其实指代的是“黑道”“坏事”或者“不正当之事”。人们用它来警示后人要为人做事都正。而用“鬼”一词来做形容也是利用了人们心中对于鬼神的敬畏心理,这和迷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大家聚会的时候,如果有人提及了某人的缺点或者不好的事情,就会有人说“席上有姜”来作为提醒,打住他的说话,避免发生误会或其他影响聚会的事发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成语已经没有几个人在使用,而至于它的由来则是没有人能说清楚,限于资料,无法查证。

在说理教育上,熟语以其简练、总结性的句子给人以印象深刻的记忆,可以起到其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在昭通方言中虽然有的语句从表面看没有什么教育或者说理的形式,但听者在思考的时候自然就会领悟倒其要表达的意义,这比直接的说教或者书面的死板教育可能更有意义,而且很多熟语虽然看似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其意义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忽视的道德或者做人的准则,也时刻在提醒人们不要做那样的事。比如说“蒙着耳朵偷铃铛”,其实这个熟语是从成语“掩耳盗铃”演变而来,或者说是俗化而来,虽然这样说着没有“掩耳盗铃”简洁,明快。但是,对于普通和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民来说,很显然是俗化后的句子更能让人明白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三、总结经验类

在漫长的人类生产生活历史上,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了解自然事物的方法,以便能够掌握和控制它们,在总结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少的熟语。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北部开阔,南部有乌蒙山阻隔,所以历来是云南省比较冷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冬季,常常是北方冷空气到达云南的时候势力比较弱,也就被阻隔在乌蒙山脉以北,无法南下,也就是昭通市境内,所以常常发生“三月冻桃花”的事情。三月这个时侯天还没有完全转暖,冷空气时有来袭,常常发生倒春寒,也就是“三月冻桃花”。

昭通市冬季盛产萝卜,在烹饪的时候,如果掌握不当就会发生外咸里淡的现象,口感很差,人们就由此使用“咸吃萝卜,淡操心”来形容那些多管闲事的人,这个熟语反映了对于这样的人的一种厌恶。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免不了需要总结经验以备以后在遇到相同事件的时候有参考,“都是广大群众在生产斗争或社会斗争中直接得来的,并经过群众不断丰富,不断修正,并反复验证了的东西。都是科学的真知卓识。它们反映了事物本身内在的实质,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性,及自身发展运动的规律性。故而对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语言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交汇状态,这也就形成了不同于云南其他地州又不同于四川南部地区方言的一个特别现象。也就加深了其作为一种地方性语言的特色,形成了融北方方言和当地少数民族方言为一体的特有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卢开n.昭通方言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3]姜亮夫(著),姜昆武(校).昭通方言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胡朴安等.俗语典[M].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5]吴积才,张.昭通方言述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8(06)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原中央苏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