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窗户半敞开,两只飞蛾闯进来

时间:2022-10-26 03:30:56

上学期开学初,一天晚自习课上,我和同学们正在研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课的练习册上的习题,师生沉浸在课外阅读题的情境中,我正背对学生往黑板上写他们读错音的几个词,这时不知怎么,就听见有学生说“扑棱蛾子,扑棱蛾子!”我生气地回过头问:“你们喊什么呀?”坐在第一排的淘小子崔大龙还在喊“老师,你看,扑棱蛾子!快打!”

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两只飞蛾从半敞开的一扇窗户闯进了教室,发出“扑棱扑棱”的声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它们正扑向明亮的灯管,我说:“哦,原来是两位不速之客啊!”没等我说完,就有两个学生脱下校服跑出座位去扑打飞蛾,当时班主任坐在班级后面批改作业,我俩很默契地示意学生可以把它们赶出去,以免影响教学,可是两只飞蛾就像约好了似的,怎么赶也不出去,而且配合默契,一上一下,分散驱赶者的目标,这时班级乱作一团,任凭我大声喊,敲桌子都不起作用,就连班主任也控制不住局面了。

怎么办?就这么乱下去吗?不行!我得完成我的语文教学,不能让飞蛾主宰我的课堂!于是,我大声说道:“请安静!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稍静了点,我在同学们嘁嘁喳喳的议论声中问:“同学们,你们说蛾子好看,还是蝴蝶好看?”学生齐答“蝴蝶好看!”“那么,你们看老师,好吗?”同学们感到很纳闷。那天我穿了一件中款的坎肩,淡黄色的底子,上面有黑色蝴蝶结的图案,而且还有小小的下摆。我手扯衣服的下摆在讲台前转了一圈,问学生:“你们看老师像什么昆虫?”“像蝴蝶!”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既然我像蝴蝶,我就比蛾子好看,那大家看我,好吗?”学生不再骚动,而且笑起来,他们的注意力渐渐转转移到了我身上。

“谁能用一两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一下刚才老师的样子呢?”陶薇回答:“我们的语文老师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很高兴,并追问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接着,我告诉学生,比喻和拟人合称“比拟”,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或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我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修辞有什么作用?”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生动形象,有的说,描绘的情景就像发生在眼前……我对大家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强调:运用这种修辞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刚才飞蛾扑灯的情景激发了我的创作欲,小时候我就会用嘴打响,于是,我借用“飞蛾扑灯”的偶发事件,脑海中闪出几句顺口溜。“大家想不想听口技?“口技?想听啊!”“那好,下面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口技,题目叫《咏蛾》——对了,我这个《咏蛾》可不是骆宾王的《咏鹅》(我在黑板上写上“《咏鹅》:作者骆宾王”,“《咏蛾》:作者宋丽环)(老师笑)。我卖了一个关子:想听宋老师的《咏“蛾”》得先背诵骆宾王的《咏鹅》。于是,大家高声地背诵了《咏鹅》。这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您快表演你的口技吧,我们都等不及了!”这时我才边打响边吟诵“天上一只蛾,地下一只蛾,蛾飞、蛾走、蛾跑、蛾跳、蛾碰蛾。”这时我看到学生都听傻了,目瞪口呆的。教室里安静极了,只能听见两只飞蛾扑棱扑棱的声音。瞬间,教室内响起了呐喊的掌声。有个学生说:“老师你好厉害,赶上《星光大道》的明星刘大成了。教教我们吧,真好玩。”学生又骚动起来。“好啊,那你们得安静下来,然后老师问你们几个问题,若回答出来我就教你们。”“好,我们一定能回答出来,这么多人呢!”

学生又安静下来了。我拿一根粉笔使其从我手中落到讲台桌上,我问: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了?“粉笔落在讲桌上的声音。”“很好,那刚才你们扑打蛾子时,老师那么大声喊让你们安静,你们怎么没听见呢?”“因为太乱了,听不见,只想着把蛾子赶出去了。”

“那么,谁能描绘一下刚才老师的动作,以及这个动作的表达效果?”柯岩同学主动站起来描述:“一支粉笔从语文老师手中落下,教室里静极了,只能听见粉笔落在讲台桌上的声音,还有蛾子扑向灯管时发出的‘扑棱扑棱’的声音。”“哈哈哈,你还没忘记蛾子啊!你真棒,说的真好,知道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吗?”柯岩没答上来,我笑着说:“真不简单,你无意中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如果大家再安静些,六连掉根针都会听得见呢!这正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们将在下学期的《最后一课》和《社戏》等课文中学到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同学们若有所思,急于了解那两篇课文的内容,我趁机建议他们向八年级的同学借教材,读那两篇文章。接着我又问“‘扑棱蛾子’是口语,那么它的学名叫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飞蛾”,“嗯,正确,我们写在作文中就要用书面语,就不要叫它扑棱蛾子,而要叫飞蛾,要不显得咱挺没水平的,你们说是吗?”我笑着说,学生不好意思了。我追问:“由‘飞蛾事件’大家会联想到哪个成语?哪个歇后语?”平时善于阅读的王宇欣和刘虹满等同学齐声回答“成语‘飞蛾扑火’,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老师,我们回答上你的问题了,你快教我们打响说蛾吧”哈哈哈,同学们还没忘记这个话茬。“好的。《咏蛾》:天上一只蛾,地下一只——咦,飞蛾哪去了?”我刚教两句,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两只飞蛾不见了。我不禁笑道:“哦,看到同学们这样专心地听讲,积极地发言,两只飞蛾感觉完成了自己制造“飞蛾事件”的使命,很知趣地变成——蝴蝶飞走啦!”(我故意拉长声调)(其实是班主任在同学们积极思考,聚精会神听讲时悄悄地把飞蛾赶到窗外,把窗户关严了,同学们并没有注意到),学生不由得笑起来,我忽然想起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哈哈哈哈,原来他们是《还珠格格》中的香妃和蒙尔丹变的啊!”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哈哈哈哈——”

“老师,快教我们表演口技吧!”于是,在同学们的期待声中,我又演示了一遍《咏“蛾”》,教他们发声的技巧,有的学生没学会,让我仔细地教他们,可是马上就放学了,于是,我说,“那咱们互留作业,你们给我留的作业是教会你们《咏“蛾”》,我布置给你们的作业是写一个小练笔,好吗?”大家都说:“老师你提练笔要求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语文晚课小插曲》或《“飞蛾”风波》等为题(自拟题目更好),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等写法描述刚才课堂上的场景,字数400字左右。同学们欣然接受了这个作业。(第二天同学们把小练笔交上来,我看到他们写的好极了!)

在放晚课回家的路上,回想这节课的情景,我还忍俊不禁,不由自主地地吟出“飞蛾蝴蝶翩翩飞,不爱学生能爱谁。他日忆起本节课,永为教师终不悔。”是啊,这小小的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我的教育智慧,我怎能不窃喜,不欣慰呢?感谢这两只飞蛾,感谢这两位不速之客,是它们,让我们上了一节轻松、和谐、而又高效的语文课!是它们,给我们的课堂带来这么多的开心和快乐!

与飞蛾共舞,其乐无穷!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