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性格

时间:2022-10-26 02:42:25

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性格

摘 要: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儿童是在后天环境中,在成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性格。

关键词:性格 作用 培养 方法

一、良好性格的作用

好的性格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活动。“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均是良好性格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良好性格又能促进孩子的生理健康。例如,乐观开朗的性格会使人身心愉悦,;而狭隘、斤斤计较的性格特征则容易造成人体神经活动紧张,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身心疾病。

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爱因斯坦曾指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可见,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事业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应及早进行培养和塑造。

二、儿童性格培养的误区

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事业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及早进行培养和塑造。但是不少家庭和幼儿园在儿童性格培养方面存在误区 。

1.批评、指责甚至打骂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一直影响着家长和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家长和老师在培养、教育儿童得不到成效时,往往会采取这种古老、落后的教育模式,而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还有效果,可是不能持久,还有这种方法会损伤儿童的自尊心和人格,也会使儿童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如:与父母疏远,不愿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态度,通过讲道理,或给儿童提供正确的模仿对象,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容易教育的,小孩子的知识是很缺乏的,做父母和老师的应当常常给他们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父母和老师们应了解儿童的需要,教给他们文化知识及做人的道理,而不是批评斥责与打骂。

2、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他们大多缺乏小伙伴,缺乏互相爱护与合作的意识,在他们眼里,我就是老大。家长如果过分的迁就和溺爱就会导致儿童狂妄自大,骄横任性等。时间久了,会使儿童形成自私、任性、固执、懒惰等多种不良的性格。在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应及时制止,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接触,经常给儿童说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故事,以及吃东西时要请大家一起分享。

三、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人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儿童是在后天环境中,在成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性格。儿童性格的形成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是有意识的控制环境与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方法的去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将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必须认真对待的。

1.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应主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行为与态度方面的榜样,有意识的对儿童产生影响。由于儿童的知识经验比较贫乏,认知水平低,能力较弱,加上又有较强的模仿性。因而,对成人的尊敬和认同,会使他们在行为和态度上极力模仿成人。

2.尊重了解儿童

儿童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能强硬的否定他,而要顺其自然,正确引导,切不可动不动就打骂儿童,更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儿童,硬把儿童塞进自己已设计好的模式,或者干脆把儿童作为补偿自己人生的缺憾。家长和老师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儿童,而是要蹲下身来倾听儿童讲话,听听他的意见,并且尊重他们的正确意见,不要事事包办,尽量让儿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3.客观的评价儿童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儿童向适当的目标发展,如果家长和老师只看儿童的优点,而忽视其缺点,儿童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当然,家长和老师如果总是挑儿童的毛病,贬低儿童,对儿童不抱希望,也同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总之,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儿童正确的自我评价,家长和老师对儿童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儿童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

4.适当的鼓励儿童

当发现儿童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应加以表扬,不管做什么事情,自信是首要的,而一个人的自信心必须从小培养。比如家长和老师要求儿童整理自己的图书,整理一遍后,家长和老师应表扬,并指出没整理好的地方,从而使得儿童有自信心。让儿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这对儿童今后的成功大有益处。当儿童犯错时,家长和老师应耐心帮助他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儿童的话,那么儿童迟早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就不再求上进了.

5.给孩子适当的磨难与挫折

挫折承受力是一种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生话中一个人都会碰到挫折。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和子女站在一起,与孩子一道商量解决的办法,给孩子提供参考,而不是指责或者代替包办。在孩子承受失败带来的痛苦时,家长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失败,从而增强自信心。当孩子在失败后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的激励.以树立孩子的自信。

6.家园密切配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幼儿园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幼儿园与家庭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给予培养和塑造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等等。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句道出了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儿童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有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要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一定要重视家庭与幼儿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与教师自身作用,让我们家园一致,为孩子美好的未来努力。

上一篇:对推进院校任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