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月·转折点?

时间:2022-10-26 01:47:18

多年来,我们只关注学习了别人的高速增长,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过度消耗资源必然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必然要增加的预防与治理的成本。

自“雾霾月”以来(一月31天中只有5天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众关注和议论的主题。在百度上搜索,“雾霾”搜索的结果达6200万条之多,“北京雾霾”词条搜索的结果也有300多万条。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积累造成的“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也与“雾都伦敦”、“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光雾”一起载入史册。

这也说不上光荣不光荣,丢脸不丢脸,我们是在重复别人半个多世纪以前工业化走过的道路,我们取得了高速增长工业化的成果,自然也不得不接受严重污染的后果,因为我们只关注了学习了别人高速增长的做法和经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过度消耗资源必然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必然要增加的预防与治理的成本。

环境治理与奥运实践

如果说一百年前“雾都伦敦”是由于“煤炭”和“无知”造成的,“日本水俣病”和“洛杉矶光雾”是资本家追逐利润没有社会责任造成的,那么今年一月份,中国七分之一的面积被雾霾覆盖的20多天的严重后果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了不使环境更加恶化,为了日后的治理,挖掘一下大面积雾霾背后的原因是有必要的。

中国的决策者、政府官员,尤其是北京的官员,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性是有深刻认知的。远的不说,为了申办、筹备和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搬迁了首钢,把几乎所有的燃煤电厂取暖锅炉全部都改造成燃气的。北京汽油的标准是国内最高的,完全符合国IV的标准,含硫是国III的十分之一。奥运会开幕前好几个月就停止了五环内的扬尘较多的工地施工,甚至250公里半径内排放的大的燃煤电厂也停止了运行。五环内的汽车实行单双号行驶。所有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奥运会的良好空气和环境,而这些措施有些是不可持续的。奥运会一过,临时措施取消,一切又恢复了往常。

从保证奥运会空气洁净的实践上看,我们不但清楚地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也知道如何控制和有能力去实现控制。不可持续的问题在于,如果现有能源结构不做重大的调整,我们无法支撑保持空气洁净的巨大成本。试想一下,五环内没有建筑工地、汽车长期实行单双号隔日限行、河北的大电厂都停止运作,谁来承担这个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不同阶段的环保追求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能源结构与之相匹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大的能源转型,第一次由于蒸汽机的发明,能源由薪柴转向煤炭,并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次能源转型,并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美国创建了现代石油工业,内燃机与汽车依次造就了石油的时代,并由此造就了历史上最强大的主导今天世界的大国。曾经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也是资源大国和能源生产大国,至今俄罗斯的底气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其油气资源。世界正在进入第三次能源转型期,以天然气为桥梁的多元低碳能源将逐渐上升为能源的主体。

当下的欧洲有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追求,其能源结构也许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曾经能源主体的煤炭今天只占了15%左右的份额,而排放最低的风能太阳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出于对本土资源量和技术能力的考虑,美国一度限制用天然气发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煤电体制是电力的主体,直到近几年页岩气革命导致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加上社会低碳意识的普及,气电的比例直线上升,2012年美国煤电已经跌至40%以下,而气电比例已接近35%,气电超过煤电的比例不久将会实现。直接的结果就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幅下降,有报道说去年美国减排已经达到京都协议规定的标准。

转型之路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第一排放大国,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只占一次能源的5%,几乎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而煤炭比例却高达70%,也几乎是所有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的主体,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平均比例为35%、29%和24%,而中国相应的比例是70%、18%和5%。我们的能源结构是含碳最高能源,与50、60年前世界能源的结构相似。落后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必然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雾霾月”已经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当前的能源结构必须改变。

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能源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异。北京是能源结构最先进的城市,与相邻的天津市比较,北京人均天然气消费大概是后者的三倍,而人均煤炭消费则只是天津的1/5,北京油品的标准也是国内最高的。但是能源结构只是北京的局部改变,终究平衡不了大的能源结构的落后,更改变不了快速增加的能源消费增长。

在京津冀“雾霾月”中,北京并没有得到幸免,因为空气是流动的,北京周边的空气污染自然会输入到北京。目前我们不得不接受环境的惩罚――“北京咳”不再是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的专有用语了,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不少染上了“北京咳”。

让国人和世界震惊的京津冀“雾霾月”是数十年积累的结果,北京500万辆汽车保有量,天津7000万吨、河北2.7亿吨煤炭年消费量是过去长时间投资建设和积累起来的,只要有适合气候条件的配合,雾霾就会重来。

温室气体的积累是世界性的,减排的收益也是世界性的,但它最直接的获益者是本地区和本国的人民。

减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逆过程,在持续增长的能源供给的条件下实现持续大幅度的减排将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政治家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敢于改变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增加投资支付更高的成本,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等等,此外,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耐心。英国、欧洲、日本和美国完成的能源转型减排之路,为了我们自己的人民和国家也必须完成,我们也应该有决心和能力去完成。“雾霾月”是个转折也是个动员令,是新的起点。

上一篇:北美页岩气的“出口闸门” 下一篇:角逐中东:中国不做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