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6 01:38:45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3―2015年门诊符合类分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理化指标改变。结果按照疾病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6.7%,按照证候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西药联合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b)-01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cold damp stagnation syndrome. Methods From 2013 to 2015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with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cold damp syndrome diagnosis standard resistance of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loxicam and methotrexate 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3 month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signs of change and indicators of chang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of disease curative effect,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cy were 93.3% and 56.7%,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judging the syndrome curative effect,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tal efficiency were 100% and 46.7%.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Cold damp stagnation syndrome;Clinical research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对关节滑膜和骨质的破坏致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目前尚不清楚。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范畴,主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现代医学对该病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患者接受度差。笔者多年自拟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闭阻证起到了增效减毒作用,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现将2013―2015年该院门诊60例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患者的对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均为随机选取该院2013―2015年门诊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诊断。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受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均由笔者诊断、指导施治。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1~52岁,平均(41.87±6.38)岁;病程1.5~8年,平均(3.58±1.39)年。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32~53岁,平均(42.67±6.85)岁,病程2~7年,平均(3.54±1.42)年。纳入病例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断标准[1]:①晨僵大于1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部X线的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以上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寒湿闭阻证;证见:关节冷痛、肿胀、畸形,屈伸不利,得热痛减,周身倦怠,舌质淡,苔白,脉弦紧[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3.1 对照组 选用甲氨蝶呤片(2.5 mg/片)10 mg口服,1周1次,美洛昔康片(7.5 mg/片)7.5 mg口服,1次/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2次/d。自拟中药处方:麻黄6 g、桂枝10 g、防风10 g、青风藤15 g、威灵仙8 g、秦艽10 g、 桑枝10 g、白芍20 g、甘草10 g。中药饮片均购自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其制备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项目下规定。以上诸药每日水煎一剂至200 mL,早晚2次口服。

1.4 观察指标

1.4.1 症状体征指标 关节压痛个数及程度、关节肿胀个数及程度。

1.4.2 理化指标 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1.4.3 不良反应监测 不良反应症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 ①显效:症状体征指标整体改善率≥75%。理化指标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进步:症状体征指标整体改善率≥50%。理化指标有改善。③有效:症状体征指标整体改善率≥30%。理化指标有改善或无正常。④无效:症状体征指标整体改善率

1.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 ①临床痊愈:中医证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证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中医证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中医证候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2 结果

2.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比较,χ2值为10.76,P

2.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比较,χ2值为21.8,P

2.3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理化指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因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倡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其中弱化药物毒副反应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重点。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辩证应用中药治疗,能够达到增效减毒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笔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机特点为风湿痰瘀,闭阻经脉。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证主要属实。寒湿之邪随风外感,风性善行,寒主收引,湿性粘滞,风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形成痰瘀闭阻,发为本病。正如《素问.痹论篇》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治疗当以祛邪通络、散寒除湿为主。因此方中选用麻黄、桂枝共为君药,取其温散寒邪作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使风寒湿邪从表而解。《药性论》记载:“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桂枝配麻黄,发表之力更雄,祛邪之功更效。桂枝舒经通络,还有引经导节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2],桂枝可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使病变组织得以修复,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3]。防风、青风藤共为臣药,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与君药相须为用,加强祛邪之功;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与防风相伍,达通络止痛之功,《本草纲目》中认为青风藤对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水煎剂可明显降低由电巴豆油引起的耳炎肿胀程度[4],防风多糖可显著提高吞噬巨噬细胞的百分率[5],青风藤的提取物青藤碱有很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可极大降低滑膜反应[6]。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并可引经达节,三药共达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功效,同为佐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有抗炎止痛、解痉、抗菌抑菌作用[7],秦艽有抗炎镇痛、解热、免疫抑制作用[8]。白芍、甘草共为使药,二者配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二者相伍,可达解热镇痛、抗炎、解痉、免疫抑制功效,起到佐使之功。

综上,所选诸药相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既能治标,又能治本,临床既可单独应用,又可联合西药应用,可应用于临床各期。研究显示该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方面总有效率可达93.3%,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总有效率可达100%,远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56.7%和46.7%,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众多结果相互印证,因此可以推广使用,特别是基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规范治疗、减少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都有极大好处。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6.

[2]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等.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3,33(12):2044-2047.

[3] 骆和生.中药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49.

[4] 唐荣江.防风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药通报,2012,13(6):45

[5] 周勇,李莉.防风多糖JB0-6体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2(3):38.

[6] 方勇飞,王勇,周新.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核因子KB信号转导的影响极其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14,9(7):204-205

[7]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8] 薛盟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32(3):90-91

(收稿日期:2016-03-18)

上一篇:体育生文化课学习刻板印象的外显研究 下一篇:姜黄素对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