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合理构建

时间:2022-10-26 01:23:04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合理构建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金融业对资本的配置作用也更加明显,对金融中介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面临的形势,对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金融中介; 金融体系

金融中介对全社会的资金资源起着基础的配置作用,当前我国金融中介主要包括以商业银行、信用社、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为代表的存贷款机构,以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为代表的契约型储蓄机构,以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为代表的投资中介机构。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金融业对资本的配置作用也更加明显,对金融中介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使得在全球化金融竞争中捉襟见肘。在新时期,建设更加完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中介体系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面临的形势

伴随着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当前世界已进入“后危机”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放缓。2012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长1.9%,三季度环比增长1.6%,分别较上季度减少1.1%和0.3%;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0增长,三季度环比下降0.3%;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2%,三季度环比增长0.2%,比二季度放缓1%。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也处于低迷状态,2012年全年GDP增速为8%左右,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使得我国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在不断减少的市场份额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难度加大。

(一)全球金融体系融合度不断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融合,国外金融形势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蝴蝶效应”作用下波及我国金融业。例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高杠杆率所伴随的极高风险使得国际各大投资银行大规模地减持、压缩信贷投放,出售部分资产、裁员及进行业务收缩,也使我国金融业广受波及,使得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大跌。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面临着向综合型和全能型银行转型,在未来的发展中,全能型银行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其运作过程更加透明合理,资金来源稳定,较容易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保护,提倡业务的混合搭配,而我国当前在这些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

(二)客户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金融中介市场处于一个大体系之中,客户的选择机会增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大趋势。由于市场主体众多,也增加了客户选择的机会,传统的被动式“等客上门”的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得“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金融中介竞争的热点问题。例如: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规模,增加收益,提高竞争砝码,推出了“管道(SIV)”结构化投资工具,积极引入CDO和CDS等新型融资运作规则,这种投资工具使得贷款更加便捷,以满足不同融资者的需求。对我国而言,这一领域明显不足。

(三)对金融中介的规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金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更加迅速,金融中介的信用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例如: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中要求资本充足率和最低充足率分别为4%和8%,不断调低风险系数,给予了银行业金融衍生品创新更大空间的同时,也对银行的规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际上产权、技术、制度等新型金融中介手段不断涌现,也使得金融业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全社会的储畜功能不断向投融功能演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中介服务质量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金融中介机构长期处于“国有”状态,金融中介服务是典型“等客上门”的卖方市场,金融行业由国家垄断,在经营理念及营销推广方式上都较为落后。与国际上个性化、周到化的服务相比,我国金融中介差距较大,使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大量的客户流失。如何在国际市场中抢占更多的份额,建设更加完备的“市场+客户”的二维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我国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金融中介的管理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金融中介市场表现为市场化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在金融中介行为最为活跃的间接融资市场上,“公有制”金融中介机构占有约60%的份额。例如:当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其产权制度是资本金全部为国家中央政府所有,即实行国有独资。企业缺少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了金融风险,使之成为金融中介发展的巨大瓶颈。虽然《公司法》也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设置三权分立的模式,但是当前法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损害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争事实。2012年,我国股指缩水到2 000点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

(三)金融中介布局及金融产品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从我国金融中介布局上看。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中介发展并不均衡,“南强北弱”、“东强西弱”是我国金融布局的特点。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地,而在中西部内地,金融中介机构基础薄弱,数量较少、规模小,实力弱,无法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金融产品来看。当前我国的融资产品以股票为主,期货、企业债券、期权、产权等其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所占市场份额不多。相对于国际竞争下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在这方面明显缺少比较优势,弱化了金融中介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降低了竞争力。

(四)规模集中程度有限

与经济全球化对金融中介规模化的较高要求相比,我国金融中介总量较小,缺少核心竞争力。以证券业为例:2012年11月,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0.82万亿元,并且由于近几年资本市场形势不明朗,总市值十分不稳定。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资产总值在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金融资产总值中的比例仅为29.4%,而美国的资本市场资产总值占金融市场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为62%。2011年,我国资产的证券化率仅为38%,并且一直在低位徘徊,远远低于美国72.1%的证券化率。在这种形势下,国外的金融中介机构凭借着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完善、经营理念成熟、网络发达等显著优势,与我国金融中介进行竞争,使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处于不利地位。

三、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树立金融“营销”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必须摒弃传统的“等客上门”的经营思想,积极树立“营销”理念。首先,金融中介的营销要人本化。以客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主动出击,积极为客户建立信息档案,记录客户的投资偏好,根据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实施“一对一”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做好客户的咨询服务,做长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投资规划生涯指导,引领客户的投资行为。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做好售前服务、售中服务,更要做好售后服务,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其次,金融中介的营销要个性化。积极与国际金融中介进行对接,推进金融中介信息化,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CDO和CDS等新规则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借鉴美国的SIV结构化投资工具,使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最后,大力推进金融创新。进一步培育金融创新产品,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创新来优化和完善全国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衍生品的结构、规范资本市场行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与预警,逐步构建成熟的金融体系。

(二)建立健全金融中介激励、约束与竞争机制

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对金融中介的注册资金及业绩进行全面考查,解决好“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将不合格的金融中介机构拒之门外。同时,要为所有金融中介机构建立“信用档案”,并建立由各金融中介机构代表组成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管理,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中介机构实行清退制度,全面提高金融中介体系发展质量。例如:英国针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FSA),该组织属于民间组织,独立于任何机构,由全国各大金融中介机构的代表组成,依据《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对各类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是创设完全竞争环境。国家应出台统一的金融中介管理标准,对资产规模、信用等级、服务产品进行全面的考查,不断弱化国有金融中介的特权,最大限度地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实现更加开放的金融中介发展格局。三是做好金融机构重组。通过重组与兼并,淘汰发展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实现“推陈出新”,发展产权交易,完善股权融资机制,通过产权与股权的融合,开展股权质押业务,为金融租赁、金融担保、财产保险、集合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兼并与重组提供更加灵活的方式。

(三)切实完善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结构

一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对国有金融中介机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建立股东大会制度,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全面实施金融中介机构的法人管理,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监督、互相制衡;要强化监事会,建立一个民主有效的监督机制,使金融中介机构获得健康发展。二要大力实施股权交易,积极探索产权社会化和产权公开化,建立与债权人的互动与沟通机制,在治理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满足债权人的需求,增强债权人的投资信心。例如:推进我国金融中介的重要部门之一的“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要逐步削弱资本市场领域的公有制基础,强化非公有制运作模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促进“全民参股”,共享股市发展成果,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上市,通过上市加快股权结构改造。

(四)实现金融中介体系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第一,要积极扩大我国金融中介体系规模,扩大资本市场总量,推进证券化率,提高资本的调配能力。推进传统的商业银行向综合型和全能型银行转型,积极推进境内金融中介公司的境外上市步伐,力争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的金融节点,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在夯实传统股票领域的基础上,推出国债、股指、外汇、期货等金融产品,做强做大企业债市场,支持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鼓励企业利用短期债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扩大发行规模。第二,加强空间布局,改变金融中介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推进“南资北移”、“东资西移”,在中、西部地区打造“金融飞地”,改变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中介机构数量较少、规模小,实力弱的局面,发挥协同效应,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更加均衡。第三,加强与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运作中国特色的“金融中介产业集群”,使我国成为全球的金融中介产业集聚区和孵化器,大力建设金融中介产业聚集区,使不同类别的金融中介项目在基地中得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做大金融中介这块“主板市场”,调整金融中介产业结构,使中介机构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金融业对资本的配置作用也更加明显,对金融中介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全球金融体系融合度不断提高、客户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对金融中介的规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前紧迫形势下,我国金融中介市场却存在着金融中介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金融中介的管理机制不合理、金融中介布局及金融产品发展不均衡、规模集中程度有限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积极树立金融“营销”理念,建立健全金融中介激励、约束与竞争机制,切实完善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金融中介体系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才能使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更加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琦.中国金融中介功能完善的战略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2008(4).

[2] 龚智强.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机制转型与风险防范[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4).

[3] 耿天舒.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定价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4] 李凤磊.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的完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

上一篇:成本控制方法演进进程及启示 下一篇: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油气勘探支出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