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收藏“钙片”!

时间:2022-10-26 01:08:08

樊建川,祖籍山西,生在四川宜宾。几十年职场打拼,他的身份不停变换,他当过农民、民工、知青、军人、老师、政府官员、商人,但他被世人广为所知的身份是――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馆长。

樊建川的收藏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他曾骄傲地说:“收藏的时间不长,也就50年;收藏的文物不多,也就800万件,其中有200多件还是国家一级文物。”从老师写给他的评语收藏起,他将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苦难、走过的路程、留下的印迹,化作一件件陈旧的实物、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段段感性的文字存于馆中,不敢独享,示于世人。

建川博物馆建于2003年,他以个人名义征地500亩,修馆20余座。已经建成并开放的10多个馆分4个系列:抗战博物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系列博物馆――为了未来收藏教训;地震博物馆――为了安宁收藏灾难;民俗系列博物馆――为了传承收藏民族灵魂。

而这四个馆中最令人震撼、名气最大的当属抗战系列博物馆。早在2000年8月,樊建川出版了一本书――《一个人的抗战》,他在序言中这样说道:“55年前,抗日战争冲天的狼烟尘埃落定。而今,两军拼死厮杀 的战场沧海已变为桑田。战争的亲历者年届高龄,接二连三撒手人寰。这段战争历史正在远离人们的视线,滑入那幽暗的历史隧道,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次要。”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人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承担。樊建川说,这就是他建造博物馆的意义。

樊建川收藏抗日文物的激情,是被当年一部名为《血战台儿庄》的老电影点燃的。他的父亲就是一名抗日战士,曾面对过鬼子的刀枪,在血火中拼杀――他自己也是有着11年兵龄的军人。通过收集川军资料他了解到,抗战时期先后有300万川人开赴前线,但是关于这300万人命运的记载却是令人惊诧的空白。内心强烈的震撼迫使他要做点什么。他开始阅读研究川军抗战史,并收集抗战文物,十几年间,他常常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追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藏品不仅多为珍品,更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罪证:残破褴褛的血衣、弹孔尚存的冰冷钢盔、仍然可以发出尖利鸣叫的报警器、泛黄的战时良民证、血迹斑驳的日记本、冰凉刺骨的侵华纪念章、有着或愤怒或惊恐面孔的照片……樊建川说:“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都足以让人血泪并流,扼腕叹息。”每每夜深,他都会与这些历史的见证物默默交流,上面残留的血泪无一不诉说着那段长达14年的悲壮历史。

这些藏品有的来自抗战将士家属相赠,有的购于拍卖市场,还有的则是樊建川逛古玩市场的“战利品”。

在收藏界,唐诗宋词、梅兰竹菊、才子佳人这类收藏买了就能赚钱,可是樊建川觉得太“清淡”,不符合自己的构想,他追求的是一种担当和责任。他说:“抗战馆也好,地震馆也好,最大的作用就是敲警钟。”樊建川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责任心,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血性,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经受过太多的苦难――“我想让建川博物馆成为增强国民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精神的‘钙片’。”

尽管这些博物馆是他倾其所有建起来的,但他从没有把博物馆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社会财富的暂时看护者。他说:“我只是替国家保存记忆,这些东西是我私人搜集起来的,但它们更属于这个国家。”所以,从10前开始,他每年都要给自己写份遗嘱,尽管他自己有个女儿,可他还是坚持身后把所有藏品交还给国家。

他说,收藏民族记忆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民间藏家也该担负起责任。樊建川不仅说到了,更做到了。

(刘天好推荐)

上一篇:模拟法庭 第7期 下一篇:不知明天谁笑谁